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亚与唐朝的交往——以《册府元龟》为中心

作者:许序雅


 
  中亚诸胡与唐朝的政治关系及其演变,是中亚学界一直关注且未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唐朝、大食与中亚诸胡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个课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准中亚诸胡与唐朝关系的表现形式。中亚诸胡与唐朝的朝贡关系,体现了双方政治关系的演变。7—8世纪,中亚诸国不断以朝贡、上表的形式,向唐朝效忠,欲借助唐朝的力量,与势力不断东扩的大食相抗衡;唐朝也通过册封、赏赐、设置羁縻州府等形式,长期控制中亚地区,在中亚地区建立起羁縻统治。《册府元龟》、《新唐书·西域传》、《唐会要》等史籍记载了唐朝与中亚交往的基本情况,其记述之翔实、丰富,为其他唐代史料所不及。但是,《册府元龟》等史籍有关唐朝与中亚交往的记述,尚未为中外学者系统地利用、考辨。
  一、中亚诸胡朝贡与唐朝册封之统计
  中亚两河(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主要分布着拔汗那和以康国为首的九个封建政权,即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①。他们以“善商贾”著称于世。他们秉承古代西域商胡“以献为名”的传统②,远涉千山万水,自初唐至中唐的一个半世纪入贡不绝。中亚九姓胡与唐朝的交往,往往通过“入贡”与“封赐”的形式实现的。唐代史料中有关九姓胡的贡献、唐朝的封赐之记载,较全面地反映了唐朝与中亚关系的演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中亚诸胡贡献及唐朝封赐的频率、内容、时机,了解中亚政局的变化、唐朝政治势力在中亚的进退以及中亚与唐朝的物质文化交流,并一步揭示出影响唐朝与中亚诸胡政治关系演变的原因。
  我们以《册府元龟》为基本史料,参照其他文献记载,制成年表如下:
  国名后有“*”者,不计入朝贡次数;年月后有“*”的国家,其朝贡不为伊濑仙太郎所辑录。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贡品分析》一文统计,九姓胡朝贡仅有94次(他所定“朝贡”概念较狭窄③)。日本学者伊濑仙太郎统计,康(31)、石(21)、安(18)、火寻(10)④、曹(7)、米(7)、史(5)、何(2)诸国朝贡101次,拔汗那朝贡22次。⑤吴玉贵统计,康(31)、石(21)、安(18)、何(12)、曹(7)、米(7)、史(5)诸国朝贡101次,拔汗那朝贡22次⑥。而据笔者上表统计,中亚九姓胡始朝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终贡于代宗大历七年(772),计149年间,共朝贡134次。按国别论,贡次多寡如下:康(40)、石(27)、安(24)、米(13)、曹(10次,包括曹7次,西曹3次)、史(7)、火寻(5)、何(4)、东曹(3)、东安(1)。“昭武九姓”中,仅戊地一姓未见朝贡著录。在中亚九姓胡中,康国入贡次数居于首位,约占总数的29.85%。中亚九姓胡受唐朝封册次数,凡16次,分别为:康(5)、石(4)、曹(3次,包括曹2次,西曹1次)、史(2)、安(1)、米(1)。⑦康国受册封次数仍居首位,约占上列总数的1/3。何、火寻、东安以及戊地,并无受唐朝册封的著录。拔汗那始朝于唐高宗显庆初年(约656),终贡于宝应元年(762),共入贡27次(其中拔汗那9次,宁远15次,富那1次,可汗那2次),受唐朝册封4次(拔汗那2次,宁远2次)。
  ① 《新唐书》卷二二一下《西域传·康国》。
  ② 《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罽宾》。
  ③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贡品分析》,《文史》第31辑,第99—114页。
  ④ 伊濑仙太郎据《新唐书·西域传》,说火寻国健达王在贞观二十一年、火寻国在龙朔元年、总章元年、开元五年,火寻诃毗施王在开元七年遣使朝贡,参见[日]伊潮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第503页。《新唐书·西域传下》载:“贞观后,远小国君遣使者来朝献,有司未尝参考本末者,今附之左方。曰火辞弥,与波斯接。贞观十八年,与摩罗游使者偕朝。二十一年,有健达王献佛土菜,茎五叶(伊濑仙太郎断句为佛土、菜茎、五叶——引注),赤华紫须。龙朔元年,多福王难婆修疆宜说遣使者宋朝。总章元年,有末陀提王,开元五年,有习阿萨般王安杀,并遣使者朝贡。七年,诃毗施王捺塞因吐火罗大酋罗摩献师子、五色鹦鹉。”这是按年代先后具列诸国朝献之事,并非火辞弥一国之事。
  ⑤ [日]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第498—505页。
  ⑥ 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第199页(该书第四、五编为吴玉贵执笔)。吴玉贵说,何国朝贡12次。未知所据。
  ⑦ 开元十九年(731)四月,康王子默啜被封为米国王。这次册封不计入米国册封。康王子咄曷同时被册封为曹国王。这也不计入曹国册封,按一次康国册封计。

① 《新唐书·西域传下》记,康国,“武德十年,始遣使来献”。按:唐高祖武德年号仅有九年,次年(627)正月即改元为贞观。《新唐书》此记有误。今从《册府元龟》卷九七〇。 ② 《新唐书·东曹传》记载,东曹,“武德中,与康同遣使入朝,其使曰:‘本国以臣为健儿,闻秦王神武,欲隶麾下。’高祖大悦”。《册府元龟》卷一七〇《帝王部·来远》记载,武德“七年七月,康国、曹国并遣使来朝。高祖以二国远至,劳之甚厚。康国使者罗什支顿首曰:‘陛下圣德远被,臣故不远万里。’曹国使者曰:‘臣本国以臣为健儿。闻秦王神武,愿在麾下。’高祖大悦,因后遇之”。可见,《册府元龟》所记武德七年七月与康同遣使入朝的“曹国”,实际上是东曹。《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曹国》所记与《册府元龟》卷一七〇基本相同。 ③ 《唐会要》卷九九《康国》记载,武德七年,康国王屈术支遣使献名马。《册府元龟》卷九七〇记载,武德七年六月、七月,康国遣使朝贡(两次)。 ④ 伊濑仙太郎辑录为贞观元年。参见[日]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东京巌南堂书店1955年版,第498页。 ⑤ 《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康国》称:武德十年,康王屈术支遣使献名马。按:“屈术支”,《新唐书·康国传》作屈木支,《册府元龟》卷九七〇《外臣部·朝贡三》作“屈木友”。《唐会要》卷七二《诸蕃马印》称:武德中,康国献马(大宛马种)四千匹,“今时官马,尤是其种”。此记未见其他文献著录,“四千匹”疑是“四十匹”之讹。 ⑥ 此时“米(国)”无王,仅有城主(长)。参引《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四夷十二·西戎四·米国》。 ① 《新唐书·西域传下》记,康国,“武德十年,始遣使来献”。按:唐高祖武德年号仅有九年,次年(627)正月即改元为贞观。《新唐书》此记有误。今从《册府元龟》卷九七〇。 ② 《新唐书·东曹传》记载,东曹,“武德中,与康同遣使入朝,其使曰:‘本国以臣为健儿,闻秦王神武,欲隶麾下。’高祖大悦”。《册府元龟》卷一七〇《帝王部·来远》记载,武德“七年七月,康国、曹国并遣使来朝。高祖以二国远至,劳之甚厚。康国使者罗什支顿首曰:‘陛下圣德远被,臣故不远万里。’曹国使者曰:‘臣本国以臣为健儿。闻秦王神武,愿在麾下。’高祖大悦,因后遇之”。可见,《册府元龟》所记武德七年七月与康同遣使入朝的“曹国”,实际上是东曹。《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曹国》所记与《册府元龟》卷一七〇基本相同。 ③ 《唐会要》卷九九《康国》记载,武德七年,康国王屈术支遣使献名马。《册府元龟》卷九七〇记载,武德七年六月、七月,康国遣使朝贡(两次)。 ④ 伊濑仙太郎辑录为贞观元年。参见[日]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东京巌南堂书店1955年版,第498页。 ⑤ 《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康国》称:武德十年,康王屈术支遣使献名马。按:“屈术支”,《新唐书·康国传》作屈木支,《册府元龟》卷九七〇《外臣部·朝贡三》作“屈木友”。《唐会要》卷七二《诸蕃马印》称:武德中,康国献马(大宛马种)四千匹,“今时官马,尤是其种”。此记未见其他文献著录,“四千匹”疑是“四十匹”之讹。 ⑥ 此时“米(国)”无王,仅有城主(长)。参引《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四夷十二·西戎四·米国》。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史地丛考:以唐代文献为研究中心/许序雅著.-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