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对敦煌及中国西北的考察——俄国藏敦煌文书
作者:刘进宝
俄罗斯所藏敦煌写本情况,很久不为世人所知,这主要是鄂登堡及其“考察团”成员的旅行记和工作日志都藏在苏联科学院档案库,一直没有公布。
1915年,鄂登堡所劫遗书运抵彼得格勒。1929年,交给列宁格勒亚洲博物馆。现在文物部分收藏于圣彼得堡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写本部分则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敦煌特藏”中,实际上,“敦煌特藏”中的一部分文书并非来自敦煌,而是从新疆等地搜劫的。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是俄罗斯研究东方学的国家级主要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俄罗斯汉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这里荟萃了东方学界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集中了数以万计堪称世界级珍宝的东方学文献。
设在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本部下设三个图书机构:公共图书馆、汉学专业图书馆和东方学所分所图书馆,前两个图书馆均设在莫斯科本部。成立于1958年的汉学图书馆,其藏书以东方各国语言的近现代文献为主,俄科学院另一个以研究东方国家近现代状况为主要对象的机构——远东所同样有一个以东方各国语言文字现代文献为其藏书特点的汉学图书中心,作为俄科学院机构调整的先期准备,东方所汉学图书馆与远东所汉学图书中心合并,成立科学院汉学文献中心,新的中心设在远东所。
1818年成立的亚洲博物馆是今天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前身;1930年5月,在亚洲博物馆佛教文化研究所、东方学家委员会和突厥语言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并以其所藏25万种图书组成东方学所图书馆。图书馆新设两个特藏部,即穆斯林文献收藏部和东方古写本特藏部。与此同时,还组建了一个专业研究室:中国·唐古特研究室,主要研究科兹洛夫在中国劫获黑水城唐古特(即西夏)的收集品。
1950年,东方学所由列宁格勒迁往首都莫斯科,在列宁格勒成立苏联科学院东方学所列宁格勒分所。原东方所的东方手稿特藏部仍保留在列宁格勒分所。
不久,东方学分所成立远东部。1962年,由远东部分出中国部、日本部、韩国组和远东写本发布组。1963年,为了适应汉学研究更加专业化的趋势,分所将中国部分成几个专题组:敦煌手稿组、中国刻本组、文学组、语言组和思想史组,各组负责相关学科或专题的研究工作,本部则只起组织协调作用,使中国学的研究更趋于系统化、专业化。
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更名为圣彼得堡。目前位于涅瓦河畔的东方学所圣彼得堡分所以东方学文献的世界三大收藏地之一而闻名于世。从中国劫获的敦煌吐鲁番文献、黑水城文献等均藏于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全17册就是由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编纂的。而《俄藏黑水城文献》全11册也是由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合编,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20年,阿列克谢也夫的《苏联科学院亚洲博物馆汉文和朝鲜文藏卷》、1922年鄂登堡的《千佛洞》①都只透露了点滴情况,1917年日本人矢吹庆辉,1931年法国人伯希和对其稍有接触,但也只是简单地提及和介绍过其中的几卷写本。20世纪30年代,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弗鲁格为列宁格勒所藏敦煌卷子编了部分简目,即《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汉文写本(非佛经之部)简报》、《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汉文佛经古写本简目》②。由于弗鲁格子1942年饿死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编目工作中断,苏联所藏敦煌卷子也再次销踪匿迹。
1957年,郑振铎在苏联访问期间曾看过部分敦煌文献。由于郑振铎在1958年10月遇难,没有来得及公开发表其见闻,只在写给徐森玉等人的信件和日记中有些反映。这封信写于1957年11月18日晚上,信中说:“我于前天到了列宁格勒,立刻开始工作。莫斯科的人告诉我,在列宁格勒有一万卷以上的敦煌卷子和一万多卷的西夏文佛经。所以,我很急于到这里来,在莫斯科的工作一结束,当夜就乘夜车赶来。上午九时半到,休息了一会儿,十二时就到东方研究所去看敦煌卷子,因为时间不多,只将他们放在手边的几十卷翻阅了一下,就发现有‘维摩诂经变文’二卷,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昨天是礼拜天,不能去续看……今天上午,又到了东方研究所,续看敦煌卷子,共看了二三百卷,下午……急忙忙地看,又看了二百卷左右,都是他们事前挑选出来的,未被挑选的,不知还有什么‘宝物’在内,就这几百卷东西,内已有不少十分惊人的,像庄子一卷(渔父篇),文选一卷(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韦孟讽谏一首,张茂先励志诗一首,曹子建上责躬应诏一首),孝经二卷,论语子路第十三卷,左传二残卷,老子第七十一至八十章一卷,还有王梵志诗,五更转,十二时等等,目不暇接手不停抄,可惜已经到了他们下班之时,天色已经黑了,只好‘留以有待’。”③由于这封信直到1986年才公开发表,所以此前世人对这些情况都不知道。
真正引起学术界震动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五届国际东方学家大会期间,苏联宣布了有关敦煌卷子的消息,并由列宁格勒分所陈列了敦煌文书若干件,供与会各国学者参观。法国学者戴密微在《列宁格勒所藏敦煌汉文写本简介》一文中说:“1960年8月14日,来自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位多年研究敦煌写本的汉学家,一个日本人,一个法国人,共同登上位于涅瓦河畔豪华建筑台阶的巨大楼梯。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前东方研究所)就设在那里。当他们在一张桌子上发现了一大堆特意为他们准备的敦煌写本时,显得多么惊讶而不知所措呀!因为他们不仅根本就不知道此处还存在有这类写本,而且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的汉学家们实际上都对这批写本一无所知。”至此,国际上才知道苏联还藏有数量惊人的敦煌文献,但具体情况和内容、数量都不大清楚。
1963年和1967年,苏联东方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由孟列夫主编的《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所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④两册,著录了2954号文书。据编者称,这两册目录所著录的写本约当总数的三分之一弱,由此推知,列宁格勒所藏敦煌文书约有1万件左右。孟列夫本人也撰文说,鄂登堡在敦煌所劫文物,包括“1.2万卷写本,还有许多艺术品以及代表着物质文明的物品”。⑤但由于苏联所藏敦煌资料公布很少,目录也只出版了两册,所以直到20世纪80年代,其确切情况也不得而知。法国敦煌学专家戴密微曾说:“当鄂登堡于1914~1915年在突厥斯坦探险时,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搜集到手一批敦煌汉文写本。在数量方面甚至可以同伦敦、巴黎和北京的那批藏卷相媲美,因为人们声称列宁格勒共藏有1万多卷,但具体数目却始终没有弄清楚。”⑥
1983年,法国国立科学研究所的吴其昱奉法国国立科学研究所之派遣,前往列宁格勒访问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分院东方学研究所,阅读了所藏部分敦煌写本,并尽十日之力,对苏联所藏敦煌写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1986年,吴其昱参加了在台北举行的“敦煌学国际研讨会”,他提交会议的论文是《列宁格勒所藏敦煌写本概况》⑦,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苏联收藏品的基本情况,从此文并结合其他材料,可以了解苏联藏敦煌写本的大致情况。
首先,碎片特多。苏联所藏敦煌文献共11375号,大致可分为五部分:(1)F1~325,即20世纪30年代弗鲁格所编之号码。(2)Dh1~2800,此为东方学研究所图书馆书号。Dh指敦煌。上列两项已编入孟列夫的两册目录中。孟目编至2954号,与旧藏号码不同。旧编一号,孟目有分两号或数号者。又旧编Dh1~2800号中,有孟目未收入者,但绝大部分均收入孟目。按写本长度超过62厘米者,经初步统计,仅259号。又写本长度不及1厘米者,经粗略统计共约1889号。(3)Dh2801~9584号,共6784号,大都为手掌大小或更小之碎片。(4)Dh9585~10150号,共566号,是鄂登堡于1909年秋从黑水等地劫获的,并非敦煌所出。外加孟目9号,亦出于黑水,共575号。(5)Dh1O151~11050号,共900号。残叶约一纸上下或更小碎片。其中11号有号无书,实际只有889号。从上述可知,遗书总数为11375号,减去黑水所得575号,敦煌文书共10800号。其中小碎片6784号,再加孟目中纸张不及31厘米者,其中亦有相当数量之小碎片,约1849号,二者共约8633号。长度等于或超过31厘米者,约2200号。
其次,佛经特多。据孟列夫主编目录一、二册初步统计,佛经约占86%,其比例与伦敦、北京所藏相近。
再次,时有孤本珍本。如《郑虔残札》(Dh10839)、《盂兰盆经讲经文》(Dh10734)、《曹宗寿造帙疏》(孟目第一册第767页影印件)、《建中三年三月廿七日授百姓部田春苗历》(孟目1570)等。
另外,鄂登堡曾到莫高窟各洞搜劫遗书,所获来源非一,故俄藏敦煌写本并非全部出于藏经洞(即第17号窟)。其所劫文书在起讫年代上也很值得注意。在俄藏1万多号文书中,纪年最早的是北凉缘禾三年(即北魏延和三年,公元434年)《大方等无想大云经》,较晚的有“大宋咸平五年”即1002年写本。
1991年5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代表团沙知、柴剑虹、齐陈骏一行三人应邀前往列宁格勒访问,了解俄藏敦煌文书的收藏情况。据当时从事敦煌文书研究工作的孟列夫和丘古耶夫斯基介绍,俄藏敦煌文书比以前所说的12000号要多,可能有18000号之多。⑧1995年,敦煌研究院段文杰、施萍婷、李正宇等先生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考察敦煌文物的收藏、保存和研究情况。据李正宇先生介绍,俄藏敦煌文献“目前编号已达18943号,另外还有一些碎片尚待编号”⑨。
至于俄藏敦煌文献的价值,原先人们认为多为碎片,价值不大。施萍婷先生考察后指出,俄藏敦煌文献是藏经洞出土物的缩影。敦煌文献中常见的佛教典籍、道教典籍、社会经济文书、敦煌文学……应有尽有。伦敦、巴黎、北京的收藏各有其独一无二之物,圣彼得堡的收藏也是如此。⑩由此可知,圣彼得堡与北京、伦敦、巴黎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敦煌文献收藏的四大中心。
目前,俄藏敦煌与黑水城文献经中俄双方学者共同整理编辑,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全部出版。共包括《俄藏敦煌文献》全17册、《俄藏敦煌艺术品》全6册、《俄藏黑水城文献》全11册。
① 《东方学杂志》2卷。
② 《东方目录学》,1934(7),1935(8~9)。
③ 徐文堪:《郑振铎与列宁格勒所藏敦煌文献———记西谛先生的一通手札》,载《读书》,1986(10)。
④ 汉译本已由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组织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⑤ 〔苏〕蒙西科夫(即孟列夫):《论古代中国的写本文献》,载《苏联科学院通报》,1967(5)。
⑥ 〔法〕戴密微:《列宁格勒所藏敦煌汉文写本简介》,耿昇译文载《敦煌译丛》。
⑦ 《汉学研究》,1986年4卷2期《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专号》。
⑧ 沙虹骏:《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代表团应邀访苏》,载《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1991(2)。
⑨ 李正宇:《俄藏中国西北文物经眼记》,载《敦煌研究》,1996(3)。
⑩ 施萍婷:《俄藏敦煌文献DX1376、1438、2170之研究》,载《敦煌研究》,1996年(3)。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刘进宝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