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碑铭与墓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从新出孙行墓志探析药王生卒年①

作者:胡明曌





  石刻史料中墓志的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其可贵处更在有不断新出,不时给我们惊喜,对历史研究的深入,可以寄予很大的希望。两唐书本纪列传保存的纪传人物不及两千,而墓志保存的人物,将以万计,也可以说复活了上万鲜活的生命。
  药王孙思邈,生卒年一般注为581—682。又有说是西魏时代出生,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成为历史一谜。
  生年,旧传称:“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又称:“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②自己否定了开皇辛酉岁生。且辛酉(601)是仁寿元年,正月朔日改元,因此不存在开皇辛酉岁,这生年就可疑。如按上元元年(674)说的“至今年九十三矣”去推,那么他是生于582年;如按显庆三、四年(658、659)固辞谏议大夫时的“时年九十余”去推算,他生于550年往后一点。与此说相契合的如新旧传和《大唐新语》、《宣室志》又都称独孤信见过他。独孤信死于557年,所以又有孙思邈生于西魏之时,北周时隐于太白山之说。生年竟有601年及其之前近半个世纪的差别。具体说,是601年,582年或550年往后一点。可收集到上述六种说法。
  卒年,虽两唐书列传和《宣室志》都称是永淳元年(682),《大唐新语》称是“永徽初卒”,徽应是淳字之误。但是,《独异志》卷上说“唐天后朝,处士孙思邈居于嵩山修道。”那么他活到684年以后;更有说他还出现于玄宗时甚至晚唐时,都是为给药王加上长寿几百岁的神秘光环,完全是神话了。
  包括两唐书本传在内,所有记载多自相矛盾,使孙思邈的年龄和存世的年代,一直是在一团迷雾中。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品中,有一方新出的孙思邈长子孙行墓志,可以帮我们揭开这团迷雾。
  志文迻录如下:③
  大周故太子中允孙公志文并序
  鸾台给事中徐彦伯篹文
  昔叔敖以阴德阳报,入相郢都;仲谋以英气伟材,奄有吴国。世济厥美,克生民□。公讳行,字元一,太原中都人也。曾祖融,瑚琏之器,降洗马之荣。祖孝冰,廖廓其心,纡割鸡之政。父思邈,曩在唐运,肃簪梁苑,身居魏阙之下,志逸沧海之隅。公清情雅韵,不因近习,爽心真骨,得之自然。年甫孩抱,已不好弄。迨于巾冠,尤难干犯,凛凛然,昂昂然,虽高松负云,骐骥历块,不能过也。好读书,富词彩,亡筴能记,下笔不休。调露中,应岳牧举,对策甲科,敕授鄜州洛交县尉。寻丁父忧去职。服阙,补洛州渑池县尉。屡栖邦佐,未展厥庸,擢此下僚,登于近侍。勑授右拾遗,入侍青蒲,出居丹掖。邻密勿之地,处谏争之曹。鼎饪伫和,*(外囗里三)公侧席。俄丁母艰去职,再居苫块,柴毁骨立,踰礼之酷,时论哀之。曾未半朞,有制权夺,仍复旧位。公载践阶戺,多怀謇谔,绿函青纸,亟奉清闲。枢论密词,□留稿本。寻降敕曰:“右拾遗孙行,履识清雅,学涉优长,久侍轩墀,载效忠谨,宜加宠授,擢掌丝言。可凤阁舍人内供奉。”寻而即真。乌雽!良玉蕴石,孰掩其曜,美才具体,终不后时。公衔*(外囗里职)帝謩,飞翔禁掖。提赤牙之翰,组织王丝;步文石之阶,抑扬朝宷。尝摄凤阁、鸾台、夏官三司侍郎,左台御史大夫,司礼卿,洊洒皇波,历升荣贯,锵金拖黻,为世所荣。时望苑开扉,春朝养德,天子有命,宫列俟贤。即授公朝散大夫,守太子中允。钦奉紫纶,肃延朱襮。践苍莨之径,簪舄□辉;步速迭之阶,衣冠竦望。嗟乎!今年在巳,郑康成之有梦,本命暨辰,管公明之长往。以久视元年十一月七日,遘疾终于道化里之私第,春秋六十。即以其年腊月十六日迁窆于合宫县之北邙山,礼也。子淑等龚承遗诫,谨择不毛,棺周于身,殓以时服。扬经十卷,尝闻汉阪之茔;《吕览》八篇,复起邙山之葬。其铭曰:
  于铄夫子,诞膺门庆。体实清虚,心维雅正。怀抱经史,抑扬词令。如彼蘅蕙,载摇其芬。如彼鹥鹤,翱翔白云。负兹重宝,□侍明君。鸡署凝合,龙闺赫敞。鐄鐄若人,利有攸往。帝言粉饰,宫宷弘长。潋□惊波,人生几何。芝焚可叹,韮露遄歌。野暗风疾,山寒哭多。亲宾此地,□泪松阿。
  志中所说“丁父憂去职”,指的就是为其父孙思邈服丧,年代在调露中孙行“应岳牧举,对策甲科,敕授鄜州洛交县尉”后不久。调露是679—680年,永淳(682—683)正是在其后,但还在孙行洛交县尉的任期内,两唐书列传所说孙思邈死于永淳元年或水淳初应可信。
  孙思邈的生年,孙行墓志没有提供直接材料,但因为传说的孙思邈岁数特别大,我们可以据墓志推算一下孙行出生时孙思邈的年龄,来判断传说的高龄合不合理。
  孙行在久视元年(700)六十岁时去世,他的生卒年应为641年—700年。孙思邈若是550年左右的生人,到641时,已是90岁高龄,生育恐怕是不可能了。孙思邈若是582年的生人,到641时正60岁,这时有孙行是可能的,再到682年去世时,孙思邈享年101岁。孙思邈若是601年的生人,到641时才40岁,这时有孙行毫无问题,那么到682年去世时,孙思邈才82岁。和所有称他过人高寿的记载不合。
  这样我们据孙行墓志,考证孙思邈的卒年为682年是比较可信的。关于孙思邈生年多种说法中,582年比较合理,享年101岁,正合“年百余岁”之说。至于说他生于西魏时,见过独孤信或北周时隐于太白山或隋文帝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不就,如此诸多说法,尽管许多写进正史本传,应为无稽之谈。
  (本文原刊于《出土文献研究》2011年7期。)
  ① 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0013)经费资助
  ② 《旧唐书》卷一九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5096页。
  ③ 本文此次修改时,参考了本人参与的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整理与研究”集体研究成果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的录文。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研究/吕建中,胡戟主编.-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