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一、第一部传入汉地之佛教经典
作者:李志夫
关于“浮屠”与“佛”一词之传入,根据季羡林先生分析:浮屠源于大夏文Bodo;而佛字源于伊朗语系之Bwt。前者具有两个音节,后者只有一个音节。①
关于第一部传入汉地的佛教经典,根据《三国志》裴注引鱼豢《魏略·西戍传》说:“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临儿国《浮屠经》云:“其国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母曰莫邪。……此国在天竺城中。……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末后一句最值得商榷,可有两解:一解:“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如然,是指博士弟子景卢是受大月氏王在汉地之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另一解是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在大月氏国之博士弟子《浮屠经》。由于断句的标点不同,引起不同之争议。究竟伊存在汉地口授,抑或在月氏国口授?季先生肯定的表示:“《四十二章经》是在大月氏,也就是在大夏抄译的”。(B.第47页)因为《四十二章经》与《法句经》不完全一样,但从内容上看来,二者实在有许多相通之处。三国时失名之《法句经序》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四十二章经》乃摄取群经而成,可见于巴、汉典籍,所以《四十二章经》编译自《法句经》,是有可能的。
又根据林梅村研究结果,既存的键陀罗文《法句经》既然抄于于阗,因而它《法句经》就不可能是《四十二章经》的来源。
①《季羡林佛教学术论文集》第39-41页;载《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台北东初出版社,1995年出版。(季文以下简注为“B”)
中西丝路文化史/李志夫编著.-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