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西丝路文化史

三、综合比较与说明

作者:李志夫




  (一)东来传法、西行求法人士传记有关事迹与《历代三宝纪》译(著)经典部卷比较表
  (二)对于上表之分析与说明
  1.分以下5点作一比较分析
  (1)东来传法人士所属地区、人数、传记有关事项之比较,由此比较,可以了解来华传法人士之背景、所长与素质。
  (2)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法二者人数、传记,有关事项之比较,由此可以了解二者人士之背景、所长及素质。
  (3)可以从《历代三宝纪》所记9个时期之译(著)人数与部、卷作一一比较,可以由之看出各时期佛教之兴衰、与当时朝廷对佛教之重视与否。
  (4)由一、东来传法者;二、西去求法者;三、《历代三宝纪》所列译(著)人数与其所译部、卷,即可看出三者之贡献。
  (5)历代已作了众多藏经目录,至今方广锠教授还在作“藏外藏”,是否还有遗漏仍很难说;但我们如将东来传法与西去求法者所译(著)部、卷相加,与《历代三宝纪》所译(著)之部、卷相减,其差额即是大隋开皇三宝录卷以后所译(著)者之部分,即:
  历代三宝纪-(东来传法+西去求法)=差额;
  部→2170-(390+734)=1046;
  卷→6247-(1415+308)=4524。
  即是说开皇三宝录卷以后,至少有1046部、4524卷译(著)出世。
  2.对比较分析之说明
  (1)本文所列举之“西行求法人士”,是从《高僧传》、《宋高僧传》、《大唐求法高僧传》选录出来的,凡是没有译著、没有专学典籍、没有专精一术、纯参访无记录者,本文均未列入,因为本文重在显示“中印文化交流”部分。
  (2)事实上中国法师除了法显、玄奘、义净译出经典较多而外,其他主持译场的人极少;而以上三位大师已列入“西去求法”的名单之中,所以在他们之后,译经的人极少,而盛唐以后,大多在于著述,所以1046部、4524卷大多属于著述部分。当然实际并不止于此数,譬如王邦维即指出:“《高僧传》卷一说他译经56部,共330卷,但现存义净所译的佛经,还有根本说一切有部、律7部50卷,是《开元录》没有收录的。”(见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第12页,中华书局。<北京>,2000年)像类似遗录的例子尚多。
  

中西丝路文化史/李志夫编著.-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