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西丝路文化史

结语

作者:李志夫


  (一)根据以上回纥与中原皇朝唐代之关系,自贞观三年(629),迄唐昭宗末年(904),一共275年中:
  1.回纥与唐廷订和、敕封有31次,平均每8.9年一次。
  2.回纥与唐廷和亲共9次,平均每30.6年和亲一次。
  3.回纥与唐廷军事开战11次,平均每25年一次。
  4.如将“和亲”与“订和”一并计算,回纥与唐廷订和则是40次(31+9),平均每6.9年订和一次。
  5.如以两者军事开战平均每25年一次,两者和亲、订和平均每6.9年一次,则和亲、订和比争战次数多29次(40-11)。几乎两者之和亲、订和比争战要多近四分之三(11/40);换句话说,和亲、订和是争战的四倍(40/11)。
  (二)由此可以证明,回纥(回鹘)与唐朝之关系,极为亲密,远胜于其以前之北方草原部族在西域成立之汗国,与中原皇朝之关系。
  (三)也由于回纥(回鹘)与中原皇朝之亲密关系,所以其在中西(印)文化交流之影响,特别重要,贡献亦多。
  (四)综合地看,回纥(回鹘)在中西(印)文化交流之贡献与影响,虽是櫐集了其先代之部分成果;而其本身具体贡献,则在西域形成了突厥文化圈,将摩尼教传到中原,又附会佛教、道教,进而与地方民间信仰相结合。
  (五)回鹘、突厥、昭武九姓,虽然使突厥文化圈在宗教上伊斯兰化;但在回鹘汗国对佛教之保护,曾不遗余力,直到九世纪末、十世纪初,西域尚保有佛教之寺庙及少数信徒。这些佛教徒曾誓死抗争伊斯兰教化,但佛教在伊斯兰教政权之支持下,才在西域被赶尽杀绝。
  (六)因为中西(印)文化交流繁盛时代,主要在隋、唐两朝;此一时期,正是突厥与回鹘两汗国狂飙西域的世纪。所以我们留待下一章(第十章中亚在东西(印)文化之传播),再作综合介绍。
  

中西丝路文化史/李志夫编著.-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