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一、中亚民族迁徙的影响
作者:李志夫
【以下资料摘撰自方豪《中西交通史》上册,文化大学出版社,1983年发行】
五霸之齐桓公(前685-643)、晋文公(前697-628)之兴起,适当公元前7世纪之后半期,得管仲为相,九合诸侯,尊王攘夷,逐北狄、山戎于塞外;北方诸族之迁徙,推波助澜,而有阿里马斯亚人之西迁,亚述帝国之灭亡。其实是由于中国之“攘夷”。亦犹后日大夏与安息之灭亡,肇因汉之北伐匈奴,使罗马亡。(第48页)
月氏西迁之影响:月氏似与氐、羌有关,灭大夏后,迁印度河流域,建贵霜国。至唐有“昭武九姓”,昭武乃月氏在西域走廊之都城。“昭武即京城”,氐人苻坚之前秦称“苻昭”;今暹罗语系仍称为“昭”;贵霜王朝钱币上有Shonashoa,即王中之王。故可推定:大月氏与氐、羌有关。(第88页)
汉军之所以逐匈奴西迁,《汉书》卷49:中国战技有五点强于匈奴:长于平原作战、弓劲戟长、坚甲自如、箭利、马下作战。这五点,正是匈奴作战的弱点。(第118页)匈奴在西域迫于再西迁东欧,因东受阻中国、南受阻班超。(第171页)
印度早在中国春秋时代,印度笈多王朝时(320-540),《高底里雅》一书记载支那在公元前四世纪,蚕丝已运往印度,在印度《摩奴法典》(Manu)及《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史诗有“支那丝”之名。(第120页)
唐大中(847-859)以来,礼部发榜岁考32人,姓氏稀僻者称色目人。(第283页)可见元代称西域以西的中亚、欧洲人称色目人,是沿袭唐而来的。
阿拉伯大萨拉森帝国,对六、七世纪中西交通影响很大。虽其文化尚浅,因其受希腊、波斯文化之影响,促使其产生新文化,将其语言、文字、宗教三合一,使其强大,有很大的影响。(第349页)其继起发展海上贸易,直通中国广州。坦斯逻大战俘获中国工匠技术,使其国力增强。助唐平安史之乱以后,更促进中西交通。(第349-350页)
中西丝路文化史/李志夫编著.-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