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1.隋朝对吐谷浑和西突厥的反击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581年,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他为隋文帝。取得敦煌等地之后,隋文帝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保障这些州郡不受少数民族贵族侵扰。
  隋初西北地区边患严重,有两股势力同时威胁着隋王朝的统治。其一是西突厥贵族,他们既占据着漠北,不断南下扰边,又控制着西域,把持着丝路贸易。其二是居住在青海一带的吐谷浑,他们经常与西突厥勾结,南北夹峙丝路,又时常同党项连兵,频繁侵扰隋朝的西部地区,致使河陇地区长期不得安定。
  杨坚建国之初内忧外患相继,他虽然重视河西西域,但客观上却不可能在这方面有太大的作为。杨广即位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炀帝便将降服吐谷浑、西突厥,交通西域,发展丝路贸易定为他的治国方策之一。大业初年,炀帝委派裴矩赴张掖主持与诸胡交市,隋朝对西域的经营活动便正式开始了。
  裴矩是河东望族裴氏的后代,学识渊博,多才多计,在隋初平定岭南叛乱和抵御突厥侵扰等活动中崭露头角,赴任张掖以后他的才干更得到了充分发挥。他首先利用与胡商接近的便利条件,积极探询西域各国的山川形势、风俗人情,撰写了《西域图记》3卷,奏献朝廷,使中央统治者对西域的情况有了比较真实全面的了解,为以后治理西域提供了重要凭据。现在这本书的序言还在,序中裴矩认真分析了西域的形势,提出了“以夷制夷”经营西域的办法,很有见地,也很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一经提出就博得隋炀帝的赏识,并逐步得以实施。
  大业三年(607年),裴矩讽令居住在今哈密、巴里坤一带的铁勒攻打吐谷浑,大获全胜,隋军又乘机出战,斩、虏数千人,迫使伏允可汗南奔雪山。但隋军东返后形势出现了反复,炀帝便于大业五年三月率大队人马亲征吐谷浑。炀帝一路陈兵讲武,演习军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至五月下旬便组织了覆袁川(今青海俄博河)战役。隋军以几十万兵力从四面合围吐谷浑,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迫降吐谷浑部众10万余人。吐谷浑惨败,伏允在别人冒名顶替掩护下才勉强逃出包围圈,远遁入党项属地,一直到大业末年都无力再为边患。隋朝一举获得了征战吐谷浑的彻底胜利。
  为巩固这一战果,隋炀帝于西巡途中就在吐谷浑旧地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4郡,并发配罪犯为戍卒镇守,将今青海的大部分地区置于中原王朝郡县制度的直接管理之下,四郡中的且末、鄯善更远在今南疆东部。
  在西巡过程中,隋炀帝还进行了大量外交活动,其中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就是著名的27国交易会。六月中旬,炀帝一行到达燕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27国酋长前来朝谒,炀帝遂两次大宴各国宾客,并大备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戏,颁赐众人,又令武威、张掖士女盛装展观,充分显示了中原王朝的繁盛。两次盛会使得西域诸国在大为震服的同时,也被中原的文化艺术和经济盛况深深吸引,更加迫切地希望与中原王朝交好,这对消除西部边患,促进中西正常交往都具有积极作用。
  击灭吐谷浑之后,隋王朝又集中全力对付西突厥。隋炀帝采用裴矩的计策,利用西突厥内部矛盾使其部领射匮首先内附隋朝,转而攻打处罗可汗,迫使处罗也于大业七年朝拜炀帝。至此西突厥完全内附,西域宴靖,丝路畅通。但可惜的是,隋朝取得的这一系列胜利也如同前秦时吕光西征一样,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业七年以后,隋炀帝接连发兵攻打高丽,民怨沸腾,国力虚弱,再也无暇西顾了,射匮乘机叛隋独立,统一了西域,后来又成为唐朝的一大边患。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