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3.隋末唐初敦煌地区的割据势力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隋炀帝远征高丽失败后,国内战乱再起,各地豪右纷纷称王割据,敦煌偏处西隅,虽没有遭受大规模战火,但也并非太平无事,在隋末及唐朝立国初期曾几度易主。
  617年,隋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自立,称河西大凉王,在部下曹珍、安修仁等的策谋下很快就攻陷了张掖、敦煌、西平、枹罕等地,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于第二年,也就是李渊建唐的当年僭称帝号,改元安乐。面对这一局面,刚刚平定了中原的唐高祖李渊想通过招抚的方式收复河西,便遣使赴凉州宣诏,封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督,并称他为“从弟轨”,以示恩宠。但李轨没能认清形势,在犹豫不决中采纳了曹珍的反对意见。唐高祖大怒,责令当时住在长安的安修仁的哥哥安兴贵再去招抚,如招抚不成,准他相机行事。可李轨仍然不自量力,又失掉了这次机会。安氏兄弟原是久居河西的粟特商人,在当地很有势力,武德二年(619年)他们设计引胡众起兵,包围了姑臧城,李轨战败投降,被解往长安处斩。自聚众起兵至兵败被杀,李轨割据河西占有敦煌仅仅3年,而他之后的几个割据势力的存在时间就更短了。
  唐朝斩杀李轨,取得敦煌郡之后,依全国改郡为州的通例,将敦煌郡更名为瓜州,任命贺拔行威为瓜州刺史,执掌原敦煌郡地。当时唐朝刚刚创立基业,政局不稳,各地刺史叛乱事件屡屡发生。武德三年,贺拔行威也执骠骑将军达奚暠反唐,唐朝因国事多难,只能暂时听任他存在,这样敦煌成了贺拔行威反叛唐朝的据点,直到两年后的武德五年 (622年)五月,瓜州土豪王干方将他斩首。
  敦煌再次归唐后,唐朝将瓜州分为瓜州和西沙州两州,新的瓜州治所设在晋昌县,统晋昌、常乐两县,西沙州的治所则设在敦煌县,领敦煌、寿昌两县,范围大大缩小了,仅仅相当于现敦煌市地。
  新的行政区划确立不久,武德六年(623年)六月,西沙州人张护、李通又发动叛乱,拥立州别驾窦伏明为城主,并进逼瓜州,被瓜州长史赵孝伦击退后,九月,窦伏明便以城降唐,这次叛乱历时仅3个月便彻底失败了。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