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1.敦煌等地的收复与归义军的建立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842年,吐蕃赞普达磨去世,但他没有子嗣,王后与大相便各立赞普,导致了吐蕃最高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吐蕃本部及其他属地随之大乱。吐蕃的内乱给唐朝收复河湟失地提供了机会。大中元年(847年)五月,河东节度使王宰率代北诸军与吐蕃军将尚恐热在盐州展开激战,尚恐热大败,兵力损伤很大。第二年唐凤翔节度使崔珙又率军收复了原州、石门等六关和威州、扶州等地,河陇人民由此受到极大鼓舞,归唐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在这种形势下,大中二年(848年)沙州豪族张议潮率先举起了义旗。他以“归国”为号令,广泛团结组织包括僧人在内的各方面力量,一举逐走了吐蕃守将,收复了沙、瓜二州,被吐蕃占领了六七十年的沙州敦煌终于重归汉人治下。
  张议潮深知“归国”口号在收复瓜沙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起义胜利后立即决定修表朝廷,向唐王朝报捷。但此时河西其他州县仍处在吐蕃统治之下,很难通行,张议潮遂派遣10队使者,携带同样的表文,分10路赶赴长安。被派使者中除军将文吏之外,还有一些沙州高僧,派他们前往除因为僧众曾支持和参与了收复瓜沙的起义外,同时也是由于吐蕃人崇信佛教,在他们统治区域内僧人较易通行。经过千辛万苦,走东北道的一路使者终于在天德军(驻今内蒙古包头附近)防御使李丕的帮助下,于大中四:年(850年)左右抵达京师,此时唐皇才知道朝廷未派一兵一卒,瓜沙二州就已经复归了。
  派出首批使者的同时,张议潮以沙、瓜为根据地,积极整饬军队,发展生产,继续向其他州县进军,到大中五年(851年)时已收复了除凉州等个别州县而外的全部河西失地,遂于八月又派出由其兄张议潭(谭)、州人李明振、吴安正等29人组成的第二批使者,携带天宝年间的河西陇右十一州(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旧图再入长安告捷,以表明自己要收复唐朝全部西北失地的意图。唐宣宗于是下诏褒扬瓜沙军民的忠勇,拜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十一州观察使,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其他功臣也各封赐有差。张议潭则留质长安,换取唐王朝对瓜沙军将的信任。为加强西北边备,十一月唐王朝还在沙州正式建立了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统领十一州军政全权。“归义”是“豆卢”的意译,军称归义意指承袭神龙时期在沙州建立的豆卢军。归义军的建立标志着河西地区的政治中心又自瓜州西移沙州敦煌,和敦煌历史上近200年的归义军时期的开始。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