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第二章 第二节 丝绸之路开拓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传说
作者:张燕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丝绸之路上,也流传着许多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话和传说。人类早期的一些文献记载现在看来尽管有些荒诞不经,但随着近代历史学及考古学的发展却越来越清楚地证明,甚至早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就已经开始。在有关这些交流活动的中西方文献记载中,虽然掺杂了大量远古先民的传说乃至神话,但其中必然也包含当时业已存在的某些历史真实。
西北丝绸之路犹如一条时间的链条,连通了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明清时期的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时空。在这漫长的进程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及历史英雄人物的传述和遗迹。
一、先周时期的著名丝绸事件
尽管先秦史料缺失(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定居今日南阳,老子协助王子朝将周室典籍密藏山中或地下),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先周时期曾经发生过若干重要的与丝绸贸易有关的事件。
1.伏羲、女娲与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和神话著作《山海经》
伏羲和女娲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始祖神,《山海经》对伏羲和女娲的故事即有记载,《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传说与他们相似。《山海经》为战国时期的著作,内容包括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俗、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等方面,原著图文兼备,现在只有文字部分传世。可喜的是,1960年,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出土了二三十幅伏羲女娲图:画面上伏羲在左,女娲在右(男左女右),伏羲的右手抱住女娲,女娲以左手抱住伏羲,两人斜着瞳仁眉来眼去,两人下身均为蛇形且相缠相交。伏羲左手举着“矩”即拐尺,女娲右手举着“规”即圆规,背景为可用“规矩”画出的“日月”及“星座图”。这是华夏文化西传的佐证。
《淮南子》一书将伏羲和女娲称做“三皇(伏羲、女娲、黄帝)之首”,传说宇宙之初,洪水淹没了整个世界,只剩下伏羲、女娲二人。他们结成夫妻,共同劳动,生育子女,才有了人类。而伏羲创八卦,造万象,又使他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人之一。现在甘肃天水市的伏羲庙就是人们祭祀这位“人文始祖”的遗迹。
2.埃及使者为丝绸来到中国
《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经济和生活分册》(德国学者维尔纳·施泰因著)记载:“公元前1110年,埃及使者到中国。”又据《光明日报》1993年3月21日文,欧洲学者在古埃及一女性木乃伊上发现了丝绸,属于二十一王朝时期,即公元前1080年至前954年之间。据此推论,埃及使者到中国的主要目的之一,也许是试图在双方之间构建直接的丝绸贸易。
3.三星堆文明的消失与丝绸贸易
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李学勤撰文推断,大约在三千年前,一名或一群来自西方(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丝绸贸易商,他们为了减少中间商的盘剥,试图直接与丝绸原产地进行贸易,带着黄金等贵重物品,来到三星堆王国,在不经意间给三星堆王国首领、贵族、居民带去了致命的病毒。很快,三星堆王国的居民(首先是王室成员和贵族)就一个接一个神秘地死去,他们陷入到极大的恐惧之中,在举行了盛大然而却无效的祭祀活动之后,幸存者打碎了所有的神器,包括远方客商带来的黄金物品,统统把它们匆匆埋入地下,头也不回地逃离了故土,消失在远方。这就是史书“鱼凫仙去,民亦随去”记载背后的真实故事,他们放弃三星堆故国故都,毅然决然举族迁徙,时在晚商或周初。
4.亚里斯底阿斯与长诗《独目人》①
亚里斯底阿斯,古希腊人,是最早到中国探险的欧洲人。公元前7世纪,他从黑海的东北岸出发,向东行到达了中国的阿尔泰山一带,前后花了大约2年的时间,完成了有史记载以来欧洲人最初的中国之行,并将旅行见闻写成《独目人》长诗。中国的《山海经》中有“一目国”的记载。
二、周穆王和西王母是丝绸之路形成之前最早的官方丝绸贸易
周穆王西行万里见西王母,带去的是大量丝绸,这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官方丝绸贸易。周穆王所见西王母乃是准噶尔地区的部落联盟女酋长,周穆王万里西行的目的是用丝绸交换在准噶尔盆地的狩猎权(获取羽毛、羽绒)。
东王公是唐宋以后道教人物,西王母与东王公被人们尊称为“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他们分别管理西半天和东半天的神灵。西王母对于人类有两大恩惠:一是她有救死回生之药,二是她可使人类免于天灾与厉鬼之祸。因此,人们尊称她为王母。有典籍记载西王母姓扬名回。还有的典籍称西王母居于“回屋”。由此解释,西王母之邦也叫回之邦。回即是西王母古国的别名。甘肃省径川县处于古西王母国的中部,亦称回中。故此,人们相传径川县城以西的回山是西王母降生下凡之处,而回山南麓的瑶池,则是西王母宴请周穆王和汉武帝的地方。②现今甘肃平凉市的峻炯山和径川县的王母宫是这一远古神话的遗迹。
穆天子(约前1011年—前922年),是周朝第五代国君,姓姬名满。公元前989年,他来到了天山天池,并拜见了“西王母之国”的首领西王母。
《穆天子传》卷三详细记录了周穆王与西王母,在天山瑶池的会晤:“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囗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所谓“吉日甲子”,据顾实在《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中国书店1990年8月)一书考证即七月二十八日;其年为周穆王十三年,亦即公元前964年。有趣的是,这个时候正是鸟兽羽毛丰满而又未迁徙离开的时节。周穆王“执白圭玄璧”,意在表明其帝王身份。“锦”是高级丝绸面料,“组”是宽丝带,“纯”是计量单位,或谓相当于“匹”。值得注意的是,周穆王送给西王母的礼物是一百纯彩锦和三百纯素锦,而西王母并未还赠礼物,仅仅“再拜受之”。
“X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阻之),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不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冶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游。’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这段记载意思是,周穆王在瑶池设宴招待西王母,席间西王母表达了希望周穆王再来的意愿,穆天子信誓旦旦地约定三年后再来。西王母接着吟唱道:“我虽然居住在荒野的西方,只要天命不变,我就仍然是天帝之女(类似东方的天子,意思是仍然有权管理着其势力范围);在即将与你告别时,心中寄托着希望;盼着你再来,唯有向着天尽头张望。”
接下来,周穆王一行在温山(可能指天山山脉一处有温泉的山,或者气候温暖的地方),考察了鸟类分布情况。在溽水(疑即天山北麓的玛纳斯河)之滨,穆天子向六师将士下达了捕猎鸟兽的命令。在旷原(准噶尔盆地)上有许多湖泊、沼泽、湿地(诸如乌伦古湖、艾比湖等等,或许还抵达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等地),肥硕的鸟(大天鹅、大雁、野鸭等)在这些湖泽地带换下的毛羽堆积如山。六师将士田猎九日,得获无疆,以致旷野上鸟兽绝群。最后,周穆王载羽百车,踏上东归返程之路。
至此,可以清晰地知道,周穆王用大量丝绸换得的是在旷原上的狩猎权,主要目标是羽毛和羽绒,它们便于长途运输,可用于装饰(我国自古就喜好羽饰)和制作羽绒服等保暖用具。
周穆王与西王母在天山瑶池丝绸换羽毛的贸易,乃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政府间大规模丝绸贸易事件,时在周穆王十三年(前964年),比张骞通西域重新恢复丝绸之路,差不多整整早了八百年。据此可知,是周穆王和西王母早先开辟了部分丝绸之路。
同时,《穆天子传》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献,值得国内外学术界深入解读其记载的历史文明信息。进一步说,长期被蒙上神秘面纱的西王母也确有其人,她就是准噶尔地区的部落联盟女酋长;这就充分证明新疆地区人民早在三千年前就与中原人民有着密切的往来。
长安与丝绸之路/张燕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