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路景观

秦巴明珠——汉中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与甘肃、四川、安康、西安、宝鸡等省市为邻。南卧巴山,北立秦岭,怀抱汉江,为盆地地貌。全区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本区内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民以鱼鸭、稻米为主食。因此,素有陕西“小江南”。秦巴“明珠”美称。
  汉中是历史文化名城,史称“天汉”。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从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汉中,地灵人杰,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基地,筑坛拜将,操练士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据三秦而定天下,建立了西汉200年基业。
  走向世界第一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及“北斗喉舌”东汉太尉李固,就出生在这富饶的土地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封地与墓冢都在汉中龙亭。三国鼎立时期,被后人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这里施展文韬武略,终因“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葬于定军山下。”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人物,如张良、萧何、班超、李白、杜甫、李商隐、苏轼、文同、陆游等都在汉中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斗转星移,历史车轮进入本世纪之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汉中仁人志士积极响应。二三十年代何挺颖、陈锦章、陈浅伦等为革命事业抛洒一腔碧血。汉中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郑位三、张琴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坚持斗争。爱国将领杨虎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以及蒋介石、李宗仁亦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褒斜古道上的石门摩崖石刻,被誉为名震世界的“国之瑰宝”,是历代书法艺术之珍品。
  汉中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植物覆盖率为56%,森林覆盖率为47.3%。盛产天麻、杜仲、枣皮、党参、西洋参等名贵药材和柑橘、茶叶、生漆、核桃、木耳、香菇等林特产品。
  世界珍稀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鹮等。矿藏有锰、磷、铁、石膏、石棉、黄金、石英石,其中石英石储量居全省之首。
  汉中为历史上秦、蜀、楚、羌等多种文化融合地带,浑厚的秦音、古雅的楚风、纯朴的蜀俗、豪放的羌习,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汉中风土人情和独特的地缘文化。汉中,以它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优美的环境吸引着海内外游人。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