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
作者:李良义



榆林窟壁画形象丰腴健美,绘画用线遒劲流畅而富有变化,施色绚丽多彩,充分地体现了唐代绘画的风貌,可与敦煌莫高窟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绘画相媲美。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甘肃省安西城东南75公里处的祁连山境内,榆林河(又名踏实河)峡谷两岸的悬崖峭壁之上。其周围还零散分布有千佛洞、水峡口、旱峡等几个小型石窟,形成了一个大范围的石窟群。榆林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现存窟龛41个,分布于河之东岸的有30窟,西岸的有11窟,东岸石窟分上下两层,多以石阶和甬道相通。
榆林窟不仅与莫高窟地域相近,而且其洞窟形制、壁画内容及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其他周围窟群,共同组成敦煌石窟艺术的群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究竟开创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就其现存窟龛的形制、壁画内容及其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它的创始与敦煌莫高窟的开创年代也不会相差太远。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各代,都在这里有不断地开凿与修缮。特别是中唐、五代及西夏时期,曾对这里有着开窟造像的盛举。
榆林窟最负盛名的佛窟,是中唐时期修凿的现编号25窟,位于东岸,分前后二窟。前窟东壁的南北两侧,绘天王像,威武雄壮,劲健有力。内室西壁南北两侧的文殊、普贤像,也绘制得精美异常。尤其内室北壁所绘制的《弥勒净土变》和南壁所绘的《观无量寿经变》更是场面宏大、气势非凡。《弥勒净土变》中的耕作、宴饮、弈棋、探亲等,平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观无量寿经变》更是高楼重阁、富丽堂皇、平台曲栏、宝池莲开、碧波荡漾,长廊下孔雀、白鹤展翅起舞,天际中飞天、祥云花雨散落,无量寿佛端坐于大殿中央,众菩萨围绕周围,伎月天人弦歌曼舞,一派及乐盛世的太平景象。五代、宋初瓜(安西)、沙(敦煌)二州的经济、文化有着较大的发展与变化,统治瓜、沙二州的曹氏家族,对莫高窟和榆林窟都有过较大的修缮和敬奉。在榆林窟现存的41个窟龛中,属于曹氏家族修凿的就占半数左右。其绘画风格,基本承袭前代,特别是在曹氏家族修造的一些洞窟中,出现了与真人同高的男女供养人像,16窟内的曹议金夫人的供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1036年,西夏王李元昊占据瓜、沙二州,并在榆林窟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与重绘活动。其中第二窟内的水月观音像及第五窟中的文殊、普贤变等,都是这一时期水平很高的稀世珍作。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