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青海民俗
作者:李良义
生活在青海的各民族同胞,在同严酷的自然环境斗争中,形成了剽悍、豪放、粗犷、爽朗的性格,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青海各民族文化传统的无穷魅力,对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有着特殊的诱惑力。
兼收并蓄的土族 土族是青海独有的少数民族,人口20余万,仅聚居在河湟流域的互助、同仁、民和、大通等几个县。史书上曾经称为“西宁州土人”,1952年定为土族。一般认为源自隋唐时期鲜卑慕容部分支吐谷浑。吐谷浑被吐蕃灭亡后,牧区的吐谷浑人日益吐蕃化了,但在湟水流域的部分吐谷浑人,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特点。元朝时,由于和蒙古军人通婚,就有了“蒙古勒”等自称。明朝建立土官制度,著名的土司李英和李文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伯。土族的特色活动主要是“轮子秋”和“安昭舞”,现在已成为表演节目。
热情好客的回族 “大分散,小聚居”是回族分布的鲜明特点。远在唐代,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到中国做生意,一些人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定居下来。北宋时期,穆斯林不断往来于吐蕃和西域、克什米尔之间经商,来中国的西域人,被称为“蕃客”,是回族的先民之一。青海回族精于牛羊肉经销、皮毛加工和饮食业,是商贸业最活跃的民族。他们使用汉语文,仍保留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或汉、藏语兼通。
胸怀开阔的蒙古族 青海蒙古族约10万人,建立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州辖青藏铁路沿线的天骏县、乌兰县、都兰县、德令哈、格尔木3县2市,自治州政府驻德令哈市。蒙古族当年所处的“蒙古包”,已多被现代的砖瓦房所替代的。牧区以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食,马头琴最富特色。蒙古族男女绝大多数都习惯在冬天穿藏式的大皮袄。敬酒和献哈达是最隆重的迎送礼节。主要节日是7月中旬祭俄博、嘛尼经会、麦德尔节、涅节、那达慕大会和10月25日灯节。蒙古族传统习俗中,一生中有三大喜事:举行“婴儿洗礼”、“剪发礼”、“结婚仪礼”。还有祭天、祭火、祭山、祭敖包等一系列习俗。
勤劳善良的撒拉族 撒拉族由元代来自中亚的撒马尔罕人,同藏、回、蒙古族长期融合而成。主要从事农业,信仰伊斯兰教,分布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词汇,青壮年多通汉语。撒拉族男儿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蜜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严禁在清真寺内及其附近随地吐痰和携带污浊之物进入清真寺;做礼拜时,他人不得从面前走过;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衣物;与人谈话时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礼的行为。
粗犷豪放的藏族 青海藏族人民对茫茫草原有着炽热的爱;轻便、耐磨、便于支拆和耐用的牛毛帐房;粗犷豪放、欢快热情的民间舞蹈;等等。同时,藏民族是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宗教对藏族各种习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