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上的绢都
作者:传奇翰墨编委会



于阗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约公元前2世纪,在这片美丽的绿洲上,出现了城郭王国。这片绿洲上的气候和土地,都很利于五谷和桑麻的生长。这片绿洲在《丝绸古道旅游》一书中,更是被认为是《圣经》中的“伊甸园”。
不管它是不是传说中的“伊甸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地区最早是不生长桑树的,这里的人们也不懂得养蚕。历史上记载,于阗是产绢之地,是“丝绸之路上的绢都”,究竟是谁将桑种和蚕茧带到于阗的呢?
据说,位于今新疆于阗地区的瞿萨旦那国,原本没有蚕和桑,国王对中原的丝绸很痴迷,于是就派使者到中原来求购桑蚕种子和学习丝织技术,以求穿上自己国产的精美丝绸。没想到的是,这一举动引起了中原汉族的警觉,为了严防桑蚕种子外流,边关驿站对过境人员实行搜身,严加盘查。
瞿萨旦那国国王,派使者之计不成,便心生第二计。那就是联姻,到中原娶个公主儿媳妇,让儿媳妇把桑种和丝织技术带到瞿萨旦那国,这一计最终获得成功。中原国君决定把公主下嫁到瞿萨旦那国。瞿萨旦那国使臣趁着四下无人,便和公主说,你未来的老公公瞿萨旦那国国王,希望你把桑蚕之种,带到瞿萨旦那国,今后好自为裳服。聪慧的公主自然答应了,自己马上就是瞿萨旦那国的人了,自然要先讨老公公开心,才会有好日子过啊!于是秘密求桑蚕种,把桑蚕之种藏在自己的帽子中。出嫁过关那天,迎亲的队伍到了关防,守官查遍了每个人所带之物,唯有公主的帽子不敢检查。于是,公主把桑蚕之种带入了于阗。
第二年阳春,公主带来的蚕桑之种,发芽的发芽,生蛾的生蛾。为了保护这些桑苗和蚕蛾,瞿萨旦那国还专设禁令保护桑树,禁止杀伤蚕蛾,须待蚕蛾飞出之后,方可治茧缫丝。违者绳之以法,严惩不贷。又为蚕神建造了一座寺庙,以求蚕神保佑于阗桑蚕兴旺。
到了瞿萨旦那国,公主除了植桑养蛾外,还传授当地妇女丝织技术,她让身边从中原过来会养蚕织丝的妇女分散到各地专门教授妇女如何栽桑、养蚕缫丝、织锦。没过几年,瞿萨旦那国便桑荫密布,蚕蛾飞舞,成为丝路南道的著名绢都。
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被打通后,中国的丝绸开始逐渐远销中亚、西亚和欧洲。丝路南道的西域重镇于阗,便成为了丝绸中转集散地。到了唐代,更是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南北朝时期一批过境商人,一次就运输丝绸4300多匹。当时的于阗可以说是“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于阗之所以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绢都”,除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丝绸贸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地的特产施绸。这种丝绸多销往中原,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抢购。这种丝绸,在丝绸交易史上始终享有盛名。
施绸中的代表——艾德莱斯绸,更是以质地柔软、轻盈飘逸著称,尤其适于夏装。这种绸料一般幅宽仅40厘米,图案呈长条形。艾德莱斯绸色泽十分艳丽,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黄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见维吾尔族人民对绚丽多彩生活多么向往。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传奇翰墨编委会编著.-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