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第四节 海路来华的近东艺术品

作者:林海村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人在蒙古草原崛起,西域霸主大月氏人被迫从敦煌以北草原西迁伊犁河流域。在乌孙和匈奴的打击下,又西迁到阿姆河北岸。公元1—3世纪,大月氏人在中亚和北印度建立贵霜王朝。自古以来,印度人就从中亚阿尔泰山输入黄金,大月氏人入主中亚后,切断了印度与阿尔泰山之间的黄金之路。在印度传说中,马来半岛素有“金洲”之称,印度人转而从东南亚进口黄金,从而推动了印度与东南亚乃至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国际贸易。就在这个时期,近东艺术品在山东半岛出现。
  1978年,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墓1号随葬坑内发现一件列瓣纹银豆。器高11厘米、口径11.4厘米。这个银豆是在一个异国情调的银盒上加工改造而成,圈足和豆盖上三个卧兽是后来附加的。据发掘者分析,这座汉墓可能是西汉齐王刘襄之墓,随葬坑年代在公元前179年左右。〔1〕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孙机最先注意到这件银器可能来自近东,以为源于古波斯或帕提亚艺术。然而,南俄草原斯基泰王陵出土了类似的黄金艺术品,与斯基泰早期文物共存,时代在公元前7—前6世纪。当时波斯尚未立国,这种近东艺术品产生时代无疑早于古波斯艺术。
  关于这个银盒的年代,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注意到银盒上刻有“三十三年”铭文,而汉代皇帝在位年代没有一个超过这个年数,所以他认为这个纪年应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2〕
  无独有偶,山东青州西辛村最近又发现两个近东艺术风格的列瓣纹银盒,出自战国时代齐王墓。这个发现把近东艺术传入山东半岛的年代,从秦代提前到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就目前所知,这种列瓣纹金银器最早见于近东埃兰文明,工艺传统后来为波斯人、帕提亚人所传承。伊朗近年发现一件埃兰银器,艺术造型与山东青州战国齐王墓出土银盒以及西汉齐王墓出土秦始皇三十三年银盒如出一辙。据说出自伊朗,器高17.8厘米,口沿刻有埃兰文,年代大约在公元前9—前6世纪。〔3〕那么,山东半岛出土的公元前3世纪的埃兰银盒,显然从海路传入中国。
  除了埃兰银盒外,山东半岛战国古墓不断出土西方玻璃珠。例如,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战国中晚期58号墓出土的西方玻璃珠;〔4〕山东临淄郎家庄战国初1号墓出土的西方玻璃珠。〔5〕这些西方玻璃珠有一个共同特点,皆为蜻蜓眼玻璃珠,与希腊化时代埃及或腓尼基生产的同类玻璃珠大同小异。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就收藏了许多埃及或腓尼基等地中海东岸国家生产的蜻蜓眼玻璃珠,年代在公元前6—前3世纪。〔6〕山东半岛战国墓出土蜻蜓眼玻璃珠,属于地中海东岸产品,无疑也来自海路。
  至秦,入海求仙运动愈演愈烈。秦始皇听信燕国方士卢生“亡秦者胡”之图谶,北击匈奴,南开五岭,“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南海郡治番禺在今天的广州,象郡在越南北方,于是入海求仙运动由此从北方发展到南方。就在这个时期,广东战国时期的古墓出现地中海东岸的蜻蜓眼玻璃珠,例如,广东肇庆北岭松山战国晚期墓出土的西方玻璃珠;广州先烈路战国晚期墓出土西方玻璃珠。这两座战国晚期墓出土的西方玻璃珠,成为“入海求仙”运动在岭南兴起的证据。
  地中海东岸生产的玻璃珠还从海路传入长江中流地区。湖北省博物馆陈列了一批战国时代的西方玻璃珠,〔7〕这种玻璃珠是埃及希腊化时代的产品,罗马时代(1—2世纪)埃及仍在大量生产。这种类型的玻璃珠在丝绸之路沿线古城或墓葬罕有发现,所以湖北发现的埃及玻璃珠可能从亚历山大城,经海路辗转贩运到长江中游。
  据以上讨论,我们似乎可以复原一条从埃及亚历山大港,经印度、东南亚到山东半岛的古代海上交通路线。
  注释
  〔1〕孙机:《中国圣火》,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页139—155;罗森:《中国的统一:一个宇宙的新图像》;齐东方:《唐代以前的外来金银器》,《远望集》下册,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页453—490;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页307—321。
  〔2〕2005年3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时,承蒙饶宗颐先生告知此铭文,谨致谢忱。
  〔3〕国家文物局主编:《200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页77;图6-11所引埃兰银器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拉卡特美术馆(Barakat Gallery)展出,参见林梅村:《汉帝国艺术所见近东文化因素》,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第三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页60—66。
  〔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等:《曲阜鲁国故城》,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页178。
  〔5〕山东省博物馆:《山东临淄郎庄一号东周殉人墓》,《考古学报》1977年第1期。
  〔6〕M.Spaer,Ancient glass in the Israel Museum:beads and other small objects,Jerusalem: the Israel Museum,2001,P.93,no.105;E.Stern,Marianne and Schlick-Nolte Bir- git,Early Glass of the Ancient World 1600 BC-AD 50 Ernesto Wolf Collection.Ger- many:Gerd Hatje,Ostfildern,1994,p.198,no.41;埃及虚拟博物网站(http:// www.virtual-egyptian-museum.org/Glass/FullVisit/Glass.FullVisit-FR.html).
  〔7〕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页423—425。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海村编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