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第二节 印度古海港——阿里卡梅杜

作者:林海村




  阿里卡梅杜是南印度东海岸康契普腊姆市附近一个古港口,希腊佚名作家所著《厄里特里亚海航行记》称“波杜克”(Podouke);《汉书·地理志》称“黄支国”,《大唐西域记》称“建志补罗国”。这两个古汉语地名,来自梵语Kancipura(建志城),南印度的康契普腊姆市,至今沿用这个古老的地名。〔1〕
  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帕塔比拉明(P.Z.Pattabiramin)在距离南印度康契普拉姆不远的海滨发现了古罗马海港遗址。这个地方距本地治里(Pondicherry)大约3公里,今称“阿里卡梅杜”(Arikamedu)遗址。
  1945年,英国考古学家惠勒(Sir Mortimer Wheeler)到阿里卡梅杜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直接由罗马或叙利亚、埃及等地中海东岸商人经营的货栈商行和染制木棉的染坑,从中发掘出20件带纪年铭文的陶器,铭文用婆罗谜文拼写泰米尔语,年代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其他出土文物计有:安弗拉罐、阿雷蒂内陶器、罗马玻璃器、绿釉陶片和罗马钱币等,还有印度中部或南部各地的香料、宝石、珍珠和薄棉轻纱。看来,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阿里卡梅杜是罗马东方贸易的重要中心之一。〔2〕
  许多东方的知识就在这个时期被罗马商人带回西方,斯特拉波、普林尼、托勒密等著名罗马地理学家几乎都是这个时代的人物。托勒密(Ptolemy,87—150)生于埃及,父母都是希腊人。公元127年,托勒密被送到亚历山大求学。他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阅读了大批书籍,涉及数学、天文、地理和光学等诸多领域,并著书立说。
  公元130年,托勒密绘制出有史以来第一张世界地图,作为他的皇皇巨著《地理学指南》的附录。整个中世纪,欧洲都处于漫长的“黑暗时代”,而托勒密对地理学的卓越贡献逐渐被人淡忘。1400年,《托勒密世界地图》在君士坦丁堡被重新发现。1538年,墨卡托绘制世界地图时,吸收了《托勒密世界地图》许多成果。
  罗马人从印度撤离后,阿里卡梅杜仍作为重要港口持续繁荣了几个世纪。从当地出土的南宋龙泉窑瓷片看,这个港口的最后衰败大约在公元12世纪。
  注释
  〔1〕藤田丰八著,何建民译:《前汉时代西南海上交通之记录》,《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费琅著,冯承钧译:《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2〕M. Wheeler,“Arikamedu;An Indo-Roman Trading-Station on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A ncient India,no.2,Delhi,1946;Rome beyond the Imperial Frontiers,London,1954.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海村编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