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第二节 印度古海港——阿里卡梅杜
作者:林海村
阿里卡梅杜是南印度东海岸康契普腊姆市附近一个古港口,希腊佚名作家所著《厄里特里亚海航行记》称“波杜克”(Podouke);《汉书·地理志》称“黄支国”,《大唐西域记》称“建志补罗国”。这两个古汉语地名,来自梵语Kancipura(建志城),南印度的康契普腊姆市,至今沿用这个古老的地名。〔1〕
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帕塔比拉明(P.Z.Pattabiramin)在距离南印度康契普拉姆不远的海滨发现了古罗马海港遗址。这个地方距本地治里(Pondicherry)大约3公里,今称“阿里卡梅杜”(Arikamedu)遗址。
1945年,英国考古学家惠勒(Sir Mortimer Wheeler)到阿里卡梅杜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直接由罗马或叙利亚、埃及等地中海东岸商人经营的货栈商行和染制木棉的染坑,从中发掘出20件带纪年铭文的陶器,铭文用婆罗谜文拼写泰米尔语,年代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其他出土文物计有:安弗拉罐、阿雷蒂内陶器、罗马玻璃器、绿釉陶片和罗马钱币等,还有印度中部或南部各地的香料、宝石、珍珠和薄棉轻纱。看来,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阿里卡梅杜是罗马东方贸易的重要中心之一。〔2〕
许多东方的知识就在这个时期被罗马商人带回西方,斯特拉波、普林尼、托勒密等著名罗马地理学家几乎都是这个时代的人物。托勒密(Ptolemy,87—150)生于埃及,父母都是希腊人。公元127年,托勒密被送到亚历山大求学。他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阅读了大批书籍,涉及数学、天文、地理和光学等诸多领域,并著书立说。
公元130年,托勒密绘制出有史以来第一张世界地图,作为他的皇皇巨著《地理学指南》的附录。整个中世纪,欧洲都处于漫长的“黑暗时代”,而托勒密对地理学的卓越贡献逐渐被人淡忘。1400年,《托勒密世界地图》在君士坦丁堡被重新发现。1538年,墨卡托绘制世界地图时,吸收了《托勒密世界地图》许多成果。
罗马人从印度撤离后,阿里卡梅杜仍作为重要港口持续繁荣了几个世纪。从当地出土的南宋龙泉窑瓷片看,这个港口的最后衰败大约在公元12世纪。
注释
〔1〕藤田丰八著,何建民译:《前汉时代西南海上交通之记录》,《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费琅著,冯承钧译:《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2〕M. Wheeler,“Arikamedu;An Indo-Roman Trading-Station on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A ncient India,no.2,Delhi,1946;Rome beyond the Imperial Frontiers,London,1954.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海村编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