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8.7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发展
作者:马莉莉,任保平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的,这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倡议,它的实现必将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中亚地区与中国相邻,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必经之地,中亚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环,其发展将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效应。
旅游有助于促进人员往来和文化交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先导和助推作用。中亚五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总的方面看,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很大,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环的旅游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与中亚五国旅游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共同开辟市场,搞好国际合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的牵头品牌真正打出去,获得更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旅游忠诚度。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中亚不仅有人文荟萃的古迹文化,更有美不胜收的大自然美景。古往今来的许多历史人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自然和人类的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
中亚著名的旅游资源可用“一线、八点、九城”来说明。一线指的是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横贯中亚地区,每个国家都留下古丝绸之路的遗迹。八点是指该地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目录的八个历史古迹点,是指撒马尔罕古城(乌)、布哈拉古城(乌)、希瓦古城(乌)、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哈)、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哈)、沙赫利苏佰历史中心(乌)、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土)和库尼亚—乌尔根奇城(土)。九城指的是九个旅游城市:塔什干(乌)、杜尚别(塔)、阿拉木图(哈)、阿斯塔纳(哈)、比什凯克(吉)、阿什哈巴德(土)、奥什(吉)、碎叶古城(吉)、尼撒古城(土)。
中亚的湖泊旅游资源,可用“两湖一谷三峰”来说明。两湖指的是伊塞克湖(吉)和巴尔喀什湖(哈);一谷指的是瓦尔佐布山谷(吉);三峰指的是索莫尼峰、科尔日涅夫峰和列宁峰(塔)。
中亚民族众多,风情各异,特种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①。
阿拉木图: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东邻新疆,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哈萨克斯坦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古老的丝绸之路和风景如画的山地,深受游客喜爱,这里还是滑雪度假胜地,阿拉木图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其对山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北部重要交通枢纽,自1994年迁都于此后,阿斯塔纳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扩建工程,向现代化城市迈进。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古丝绸之路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千杏园是一处遗址,从出土的钱币来看,说明中国秦朝以后的货币已经流传到今天的塔什干。地震后重建的塔什干是一座新型欧洲化城市。
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吉尔吉斯斯坦是个高入云霄之地,有如诗一般的风景。
伊塞克湖:伊塞克湖是高山不冻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地湖泊之一,旅游胜地,唐朝将其称为“热海”“大清池”,是当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湖附近的碎叶古城,据考证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
杜尚别:塔吉克斯坦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它背倚高山,市内有林荫大道,住宅区绿树环抱,是中亚最迷人的城市之一。
梅尔夫古城:梅尔夫古城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已有2000年历史,南北丝路越过天山后在此再度汇合,梅尔夫的废墟里有古代建筑和陶瓷碎片,历史学家们如获至宝。
撒马尔罕:被称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也是帖木儿帝国的首都,今天撒马尔罕最宏伟的古建筑来自帖木儿帝国,从列吉斯坦广场的建筑群可以感受到古丝绸之路上的古代文明扑面而来,彩壁、穹顶、礼塔、雕窗、金饰、木刻、彩陶、雕塑、丝毯、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尽收眼底。
布哈拉:是世界文明最灿烂的发源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枢纽,有“中亚麦加”之称,全城古迹和现代建筑并存,传说天方夜谭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巴格达大盗的故事就发生在布哈拉市场内。布哈拉旧城的波力卡龙建筑群受到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指定保护。
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首都,位于世界第四大沙漠的边缘,卡拉库姆运河改善了这里的炎热,主要街道旁都有水渠,花园苗圃众多。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名贵的一种马。
尼撒古城:位于阿什哈巴德附近,是古代安息国的都城。
希瓦古城:位于中亚南部,是丝绸之路上唯一完好保存下来的古老城市。
库尼亚—乌尔根奇:是一座美丽的突厥人城市,有大片的中亚著名的建筑古迹,古宣礼塔、陵墓和宫殿见证了昔日的辉煌。
伊斯塔拉乌善:是塔吉克斯坦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铁尔梅兹:有古老建筑及遗址,在迷人的城市边,一些古老的建筑和遗址见证了那些辉煌的岁月。
沙赫里萨布兹:位于撒马尔罕以南,是帖木儿的故乡。
以背包客为阅读对象的《孤独星球》在《中亚旅游》中列出三周的中亚丝绸之路线路的安排,从西路进入中亚可以选择从伊朗的马什哈德(Mashhad)到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Ashgabat),或者从阿塞拜疆的巴库(Baku)到土库曼斯坦的土库曼斯坦巴希(Turkmenbashi)(如图8-10所示)。
从阿什哈巴德沿陆路参观梅尔夫(Merv),以及丝绸之路名城布哈拉(Bukhara)、撒马尔罕(Samarkand)和塔什干(Tashkent)。在塔什干参观中亚地区最好的两个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乌兹别克斯坦美术博物馆。然后从塔什干进入费尔干纳(Fergana)山谷,向北沿山路抵达比什凯克(Bishkek),然后过境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Almaty)。从比什凯克还可以选择参观图噜噶尔特山口(TorugartPass)、科奇科尔(Kochkor)的夏季牧场、塔斯拉巴特(TashRabat)的古丝路商队驿站,然后过喀什山口(Kashgar),继续向东进入中国。另一个选择是可以从塔什干直接到费尔干纳山谷的安集延市(Andijon),过境参观繁华的奥什市(Osh),然后乘车参观风景如画的阿莱(Alay)山谷,越过伊尔克什坦(Irkeshtam)口岸来到喀什。
二、中亚五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亚五国总体形势稳定,经济增速较快,各国求稳定,谋发展,旅游业取得一定发展。本节依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据和著名的国际市场营销咨询机构Euromonitor的中亚各国旅游业报告,对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概述。
1.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旅游业发展最显著的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广为人知,外国人喜欢这里的异国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2013年3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各国旅游竞争力排名,哈萨克斯坦列第88位,取得可喜的进步。
2008—2012年,哈萨克斯坦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平均递增10.6%,2012年达到616.3万人次,入境花费在这五年中年平均递增5.8%。其主要客源地还是在欧洲,占94.7%,东亚、太平洋占3.8%。从入境人员的目的分析看,商务占29%,其他个人目的为68.8%,而休闲、度假仅为2.2%。从入境人员采用的交通工具来看,公路占65.5%,铁路占20.6%,飞机占13.8%。入境人员的组织方式显示,包价旅游仅占0.7%,过夜的入境人数住宿仅占14.9%,同时也有指标显示2012年其酒店占用率(按床位计算)为24.9%。2012年入境旅游者人数增加,得益于一系列国际性主题活动,包括国际石油、天然气展览会、世界食品展览会,来自独联体、中国、土耳其和乌克兰的人数增多。哈萨克斯坦简化了对欧洲一些国家及中国香港的签证手续,而且计划为经合组织成员国制定为期15天的免签证政策。2017年哈萨克斯坦将主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2017年世界博览会,这些活动都将提高哈萨克斯坦的知名度,为该国带来更多游客。
哈萨克斯坦位于世界上出境旅游发展最快的地区。2008—2012年,哈萨克斯坦出境旅游人数年平均递增20.3%,花费年平均递增13%。2012年哈萨克斯坦出境旅游人数达906.6万人次(如表8-38所示)。
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哈萨克斯坦制订了国家级计划,拟重建丝绸之路历史中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保护并开发文化遗产。2017年世博会前,哈萨克斯坦首都公共交通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所建快速公交系统包括轻轨交通线、BRT快速公交及50多个新车站。同时,哈萨克斯坦仍有大量尚未启用的旅游景点,其中包括有条件良好的生态旅游、丝路旅游。阿拉木图附近的滑雪度假村、阿克莫拉州“布拉拜伊”经济特区内的旅游休闲综合体,阿拉木图州的卡布恰盖水库沿岸建设“然纳—伊列”国际旅游中心、曼吉斯套州建立“肯杰尔利”国际度假村等。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哈萨克斯坦有可能成为中亚旅游业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此外,哈萨克斯坦的互联网渗透率提高,使网上购物进一步带动消费,各旅游企业都扩大了互联网销售和预订服务,包括汽车租赁、交通、旅游住宿以及最新的旅游零售业,国家铁路公司也引入在线火车票销售系统。在旅游零售业中,有几家旅行社开始提供在线服务。2012年所有类别的互联网交易值均有所增长,更广泛的互联网使用,将创造更多的机会,使旅游者从传统零售渠道转到网络渠道,以预订旅游度假相关服务。
2.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撒马尔罕被列为丝绸之路上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它也吸引了国际知名旅游企业的投资,例如美国凯悦酒店集团宣布将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市场,塔什干凯悦酒店计划在2015年1月开业,它成为凯悦集团在该地区的组成部分。②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关于乌兹别克斯坦2006—2010年的旅游统计数据,5年间乌兹别克斯坦的入境旅游者经历2006—2009年的增长期(年平均增幅为15%),以及随后的骤降期(降幅达19.8%)。主要原因是受2008—2009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主要出境旅游客源国发生巨大降幅。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成功地应对金融危机,针对欧洲国家出境游的不确定性,及时将热点放在成长中的亚洲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入境旅游实现增长,这些有望成为乌兹别克斯坦休闲旅游主要客源市场。
乌兹别克斯坦的入境旅游客源地较广,2006—2010年,其主要的客源地区包括东亚、太平洋57.9%;欧洲30.9%;南亚5.3%;中东5.1%。入境旅游者的目的包含14.3%的度假,商务、专业为10.6%,其他个人目的占75.1%。入境游客采用的交通工具中,公路占44.5%,飞机占43.5%(如表8-39所示)。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推出一个旅游发展全国性项目,改善旅游业各个领域的现状。2010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在撒马尔罕主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丝路大会,汇聚26个项目参与国的250多名代表讨论丝路项目的潜力及未来,与会各方采纳了新的丝绸之路行动计划③。就在这次大会上,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宣布将在5年中,实现每年吸引200万旅游者的宏伟目标。
然而同时,2013年乌兹别克斯坦还制定了一些新规定,例如对外国游客征收旅游税,即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旅馆住宿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须缴纳旅游税,按照乌兹别克斯坦当天汇率交付相当于2美元的当地货币,不支付或拖延支付旅游税者,将被处以每天应交数额0.15%的处罚。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机票销售业执行新的规定,非本国居民,无论航班起飞地和目的地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或境外,一律收取外汇。这些规定对该国的旅游业会产生一些影响。
3.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旅游规模不大。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各国旅游统计数据④,2003—2007年该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共计48400人次入境,平均每年9680人次入境,相当于每天入境27人次。统计显示主要客源地区是:南亚(53.3%)、欧洲(33.3%)、太平洋、东亚(8.7%)、美洲(4.8%)。从入境游客所乘交通工具来看,公路占62.3%,飞机占37.3%,铁路占0.4%。从2003—2007年统计报表看,入境游客的目的为:度假、休闲占48.6%,商务、专业占13.8%,其他占37.6%(如表8-40所示)。
2008—2012年土库曼斯坦总计出境近160万人次,主要前往土耳其(37%)、俄罗斯(11.3%)、伊朗(28.4%)、哈萨克斯坦(8.6%)、中国(4.2%)、吉尔吉斯斯坦(1.8%)、阿塞拜疆(1.4%)、格鲁吉亚(1.3%)等国。
土库曼斯坦的旅游资源丰富,例如尼撒古城、梅尔夫古城和库尼亚—乌尔根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政府将旅游开发放在重要位置,1994年成立国家旅游公司,2000年1月与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合并成“国家旅游与运动委员会”,制订旅游业发展规划,颁布《旅游法》,在阿联酋、土耳其、巴基斯坦、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设有代表处。2011年政府投资绝大多数投在里海沿岸的元首市和“阿瓦扎”国家旅游区。目前,“阿瓦扎”旅游区首批酒店和基本设施已初具规模,其中不乏大量外国投资。
此外,土库曼斯坦对外亦相对封闭,这影响到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因为烦琐的签证手续,休闲旅游者到访土库曼斯坦的并不多,商务旅游成为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商务旅游者都与能源公司有关,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仍然是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最大的进口国,所以也是土库曼斯坦商务旅游的客源国。绝大多数抵达的旅游者都是来自阿什哈巴德国际机场。另外,尽管允许私人接入互联网,2007年后也出现了一些网吧,但土库曼斯坦互联网的渗透率很低,2011年网络用户数量约占所有人口的2%,在线服务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政府严格控制所有的经济活动,互联网费用高昂等。因此,土库曼斯坦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以及阿瓦扎旅游区的前景都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决策。放宽签证规定,放松对外国人的限制,会吸引更多探险旅游者来该国。
4.塔吉克斯坦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据,塔吉克斯坦的入境旅游人数2009—2012年有所增加,2012年为24.4万人次,但未达到2008年的32.5万人次。按入境者目的分析,度假、休闲旅游者占11.5%,商业、专业目的的旅游者占0.8%,绝大多数入境目的为其他个人目的,占87.7%,随着商务环境的改善,来塔吉克斯坦从事商务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入境者乘飞机的为38.5%,由公路来的为61.5%;来旅游的组织方式,包价旅游仅占1.2%,其他者占98.8%;入境花费,2008—2012年,年平均递增26.5%,入境者平均日花费500美元。其国内旅游中过夜游客比一日游游客多,以2012年为例,塔吉克斯坦国内旅游3万人次,其中过夜的占80%,其余20%为一日游,而且国内旅游采用包价旅游方式的很少。其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万人,同年出境花费1330万美元。
按入境者的客源地看,入境人员主要来自欧洲(92%),南亚(5.9%)。交通设施的改善以及塔吉克斯坦工人回流本国工作,引发入境人数的反弹,但仍低于2008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俄罗斯是入境人数中最大的客源国,主要是大量的塔吉克斯坦人居住在那里,永久性移居俄罗斯的人数一直不断增加,已经移居的往往稍后会带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如表8-41所示)。
塔吉克斯坦的山脉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在开发历史、生态、登山以及冬季旅游上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吸引来自苏联的旅游者。
近年来,塔吉克斯坦实施了一些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措施,例如执行新的签证规定,以促进入境人数的增加。如2010年,政府批准对来塔吉克斯坦的外国公民的签证办理时间缩短为4个工作日,而且签证的申请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杜尚别机场申请,签证费降低,新规定中同时注明外国游客可以逗留最长30天而无须去警局登记。从往来塔吉克斯坦的交通来看,拉脱维亚国家航空公司开通了里加—杜尚别、2011年初索蒙航空也开通法兰克福—杜尚别的航线,这样到2011年,每周从欧洲飞往杜尚别的航班有15班。另外,塔吉克斯坦得到欧盟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启动了一个旨在发展扎拉夫尚山谷社区旅游的项目。
然而,虽然政府希望外国旅游者在2020年提高到每年100万人次,但是抵达杜尚别的公路和铁路条件仍然很差,大量的基础设施不发达,缺少旅游住宿条件,高昂的交通票价,缺少对外的宣传,所有这些对于入境旅游是有负面影响的。
5.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以及文化遗产,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其入境旅游人数从2008年的184.4万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240.6万人次,年平均递增7%;入境花费年平均递增7.2%。虽然2010年大幅度下降,但吉尔吉斯斯坦迅速从低迷中复苏,入境人数迅速回升。其入境者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欧洲(96.4%);出境游在2008—2012年大幅度增加,从2008年的73.6万人次,到2012年132.6万人次,年平均递增16%,同期出境花费年平均递增5%(如表8-42所示)。
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旅游业大大受损,但2011年迅速得以恢复,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仍然是吉尔吉斯斯坦主要的客源国,这些国家大多数旅游者属于休闲类,他们大多去伊塞克湖度假区。2012年吉尔吉斯斯坦第14届伊赛克湖旅游节举行,游客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对于吉尔吉斯斯坦来说,需要让更多旅游者了解该国文化、社会,虽然伊赛克湖的度假旅游仍是最重要的、利润最高的旅游目的地,但探险旅游、狩猎等小众产品,也会让旅游者深入土著环境和吉尔吉斯斯坦文化,它们构成了国家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吉尔吉斯斯坦未来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者。由于公路、酒店、餐馆、互联网服务和汽车租赁服务等基础设施是限制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吉尔吉斯斯坦仍需改善旅游相关服务,包括开通直航航班,重修公路,培训伊塞克湖度假区的员工,提高服务质量,等等。
三、中亚五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亚五国的旅游业虽已有一些发展,但还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
1.入境旅游人数、花费及结构方面存在差距
依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2008—2012年旅游统计数据摘要(2014年版),将中亚五国旅游统计数据与其余17个国家旅游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见,中亚五国无论从入境旅游人数、旅游花费、入境旅游及出境旅游对经济的影响,还是五国国内旅游的规模、效益状况,其与旅游业发达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说明其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表8-43、表8-44所示)。
很多旅游发达国家入境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度假,例如法国74.1%的入境旅游的目的是度假、休闲,这项指标美国为67.1%、中国为42.8%、西班牙为85.7%、意大利为39.1%、波兰为34.2%、土耳其为75%、俄罗斯为9.1%、加拿大为48.2%、乌克兰为4.1%、韩国为77.7%、日本为72.3%、印度为54.3%、格鲁吉亚为50.3%、哈萨克斯坦为2.2%、乌兹别克斯坦为14.31%、塔吉克斯坦为11.48%(哈、乌、塔的数据为2008—2012年的平均数)。这些数据表明中亚五国旅游业休闲、度假有巨大潜力。
中亚五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和花费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以哈萨克斯坦为例,2012年入境人数为616.3万人次,年平均递增10.6%,而入境花费年平均递增5.8%,花费递增率小于入境人数递增率,说明使入境人员更多参与休闲、度假,以使旅游花费增速跟上旅游人数的增速,是哈萨克斯坦旅游业发展的必要选择。而哈萨克斯坦国内旅游者中84.8%的人的目的是度假、休闲,这和入境者的主要目的相反,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做好入境游客的度假、休闲市场的开发是迫切以及可行的。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从中亚旅游的案例来看:
(1)某国际旅行社发布的中亚4国14天游的宣传资料中可以看到如下提示:“此行程涉及中亚4国14天签证,因目前还很少有中国公民前往中亚各国旅游,中亚各国使馆对于如何受理中国公民旅游签证还都缺乏经验(目前以商务签证居多),每个使馆的送签日期、时间、所需材料也不尽相同,比较复杂……”“中亚各国刚刚向中国游客敞开大门,个别国家还没有中文翻译……”“中亚各国的基础设施条件简陋,尤其一些地方的路况不是很好”“行程中所列酒店标准为当地酒店评定标准……中亚的三、四星级酒店大堂都比较小,无商场,电梯每次只能乘坐两个人和行李,大部分酒店没有电梯……由于各种原因,如环保、历史悠久、如中亚气候较温和等,较多的酒店无空调设备”。
(2)抽查三个旅行团在中亚的行程安排可以发现:台北出团,经曼谷到塔什干这个团,第四天行程为伊塞克湖至比什凯克,295公里,约5小时,速度为59公里/小时;第十天行程为撒马尔罕至布哈拉,270公里4.5小时,速度为60公里/小时。上海及北京两个团,上海团:阿拉木图—比什凯克240公里,4小时左右,速度为60公里/小时。北京团:阿拉木图—比什凯克250公里,4.5小时,速度为:55.5公里/小时。各个团日程表上关于伊塞克湖至比什凯克,撒马尔罕至布哈拉,阿拉木图至比什凯克的平均汽车速度均在60公里/小时左右。
(3)在中国领事服务网上有关哈萨克斯坦的叙述中,可以看到:“哈撒克斯坦道路条件复杂,建议初到哈萨克斯坦者不要采取自驾方式出远门。”
上述内容,可以侧面反映出中亚地区基础设施情况,中亚许多旅游设施,例如:酒店、度假村、温泉、桑拿浴、露营,都是苏联时期建造的,而它们都需要大规模的重建,或更新,在首都之外的地区更是如此。许多更新的酒店往往针对的是商务及高端旅游者,再加上进入中亚的航空成本较高,与东亚以及其他旅游地相比,这一地区竞争性差,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需的。
3.提高竞争力排名
2013年3月19日,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发表《过于封闭影响土库曼斯坦旅游业发展》的文章,其中写道:3月初世界经济论坛公布各国旅游竞争力排名,土库曼斯坦没有进入前140名旅游竞争力强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排名第88位,吉尔吉斯斯坦排名第111位,塔吉克斯坦排名第114位。这一结果表明,提高中亚的旅游竞争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加强品牌的整合促销、市场调研、对消费者认知的了解,开展全球营销主题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丝路沿线的连通性,增加酒店投资,提高互联网的介入程度,加大行业培训,简化签证手续,改进旅游者的过境手续及服务,等等。
4.许多旅游项目开发潜力巨大
除前面写到的各种正在实施的旅游项目外,中亚还有许多有巨大潜力的旅游项目。哈萨克斯坦拥有各种迷人的风光,生态旅游前景不可估量,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旅游景点包括阿克苏幼马自然保护区,其位于天山西北角,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迷人的山区风光,还有列普辛斯克山脚下的迷人村落,是徒步旅游和骑马的好地方,科尔加尔辛自然保护区,这座点缀在大草原上的湖泊是令人兴奋的观鸟点,也是最大的北方火烈鸟栖息地,还可去科克舍套,体验乡村生活,散步,骑马。
中亚连绵的群山,广袤的草原,无垠的沙漠,为发展各种特色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徒步、骑马旅游、骑骆驼旅游、骑山地车、漂流、登山和攀岩、驾驭四驱车旅行、滑雪都是可供旅游者选择的内容。
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的建议
1.促进中亚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全球国际游客从1995年起,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从1995年的5.3亿人次,2000年的6.8亿人次,2004年的7亿人次,2008年的9.3亿人次,2010年的9.5亿人次,2011年的10亿人次,2012年的10.3亿人次,到2013年的10.9亿人次。这些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未来十年,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推手,在旅游业超常增长的趋势下,新兴经济体将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为国际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加快中亚旅游业的发展符合世界旅游业整体的发展趋势。正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针对中亚加强旅游业的战略建议中写的:“丝绸之路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跨度达12000公里,构成增长潜力巨大的独一无二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近年来,针对这一地区商业兴趣显著提高,古代连接中东和亚洲之间地区获得新生,引起能源、基础设施和加工制造领域大笔的投资和贸易。而更强的经济实力、改善的基础设施及相连性,信息技术的进步及更佳的流动性都为旅游业创造新的机遇。”
促进中亚旅游业的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会起到基础性和示范性效应。
2.树立品牌意识、加大丝路品牌建设
为促进旅游业更大的发展,根据中亚的实际情况,应当首先树立将丝绸之路品牌真正打出去的决心,同时,要进一步密切与中亚五国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产品,联合对外推广,吸引别的旅游客源地的客源。
丝绸之路这个旅游带的牵头品牌,有着巨大增长潜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表明,与其他旅游线路相比,丝绸之路引起的网络讨论最多,占到全球范围所有讨论的近30%。
品牌是市场的属性之一,品牌的作用远远大于单纯的形象,购买者会赋予品牌心理层面的含义,例如:当人们提到迪士尼这个品牌时,人们会联想到他们子女脸上的喜悦,或者是让自己回归到童年无忧无虑的幻境,品牌要有价值,其品牌联想就必须成为购买者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旅游业而言,目的地品牌的建立,需要精心管理。“目的地品牌是一个名字、符号、标志、文字、记号和其他图形,它确定了目的地的身份,使其与众不同,进一步说,它能够带来永不磨灭的旅行体验,这种体验使得该目的地独一无二,通过它能够合并和强化对目的地美好体验的回忆。”“在旅游业,如果一个目的地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必须提供一连串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质量体验;另外,由于期望和记忆是质量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目的地品牌的创立上,所有努力都必须保证个人能够实现对未来愉快和(或)刺激体验的期待,在旅行结束后,品牌能够合并和强化对目的地美好经历的回忆。”丝绸之路正需要如此树立品牌。
3.抓住良好契机,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当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双方政治互信程度高,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互联互通已初具规模,人文交流不断扩大,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这些都是丝绸之路品牌真正打出去的保证。
2012年中亚五国来华旅游的总人数是64万人次,中国公民首站赴中亚五国旅游的人数是26.9万人次。目前,中国的旅游产品对这五国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从整体上讲,目前的旅游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中国居民团队旅游目的地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工作。因为跨境旅游不是水到渠成的,要渠成水到,首先必须把相互之间的旅游合作协议签下来,这样人们才会走动,截至2014年2月,与中国签订团队旅游目的地谅解备忘录,即ADS备忘录的国家,只有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其他四个国家还没有签署下来,这给旅游交流带来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旅游资源从质量和数量来讲有一定的优势,其他几个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也有一定特点,各方均有着灿烂的文明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东亚古老文明、伊斯兰文化、西部高原、戈壁景观、独特的风俗人情对中国旅游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中国的旅游产品,像海滨度假、中医疗养、传统文化、现代都市风貌,深受中亚五国游客喜爱。
为使丝绸之路品牌真正打出去,目前最重要的是与中亚五国共同来打造产品,联合对外推广,吸引别的旅游客源地的客源。打造产品时,要将自身的历史、文化与丝绸之路联系起来,更好地了解游客的旅游动机,明确和利用各国自己的丝绸之路的独特卖点,保持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特点。在丝绸之路的营销活动中,更多的要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以提高消费者的融入程度。如今,丝绸之路丰富的遗产,在各个旅游目的地都体现出来,彼此应展开紧密的合作,汇集资源,开展联合营销活动,宣传共同的历史,刺激丝绸之路的旅游,各个旅游目的地可以合作开发聚焦于丝绸之路的新跨境主题旅游线路,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产生更多的“口碑”效应,从而营造出更加强大、全球认知度更高的丝绸之路品牌;此外还必须强调改进基础设施的差距,明确阻碍丝绸之路连通性的因素,基础设施投资和行业培训,提高接待能力。在国际合作方面,特别需要简化签证(2013年10月6日,两大世界旅游组织在印尼巴厘岛发布报告称:通过促进签证便利化,到2016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所覆盖的区域,有希望新增260万就业岗位,带来大约89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以促进人员往来和增加旅游收入。
总之,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说,有必要在建设规划的指引下,促进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和交往,以合作共赢的精神,再现古丝绸之路之光,重塑其昔日辉煌。
①熊关.中亚旅游知多少[J].中亚地理.
②凯悦酒店已经在叶卡捷林堡、基辅、巴库、比什凯克、杜尚别、索契、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顿河罗斯托夫开设了酒店。
③联合国的“丝绸之路行动计划”自1992年首次推出,项目参与国占有全球旅游接待人数的30%,旅游收入的20%,有望成为非常有前途的一个项目。
④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各国旅游统计摘要(2014年版)中关于土库曼斯坦入境旅游,只有2003—2007年的部分数据,没有2008—2012年的数据。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马莉莉,任保平编著.-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