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的起源

参考文献

作者:石云涛

     
  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影印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影印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
  管子.〔唐〕房玄龄,注.〔明〕刘绩,增注.《二十二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左传正义.〔唐〕孔颖达等,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影印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佚名.竹书纪年.〔清〕徐文靖,统笺.《二十二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佚名.山海经.〔西晋〕郭璞,注.《二十二子》本.影印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佚名.逸周书.〔西晋〕孔晁,注.《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佚名.穆天子传.〔西晋〕郭璞,注.《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战国〕屈原等.楚辞.〔汉〕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57.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二十二子》本.影印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战国〕韩非.韩非子.《二十二子》本.影印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西汉〕贾谊.新书.《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西汉〕刘向.说苑.《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西汉〕刘安.淮南子.《二十二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西汉〕桓宽.盐铁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西汉〕焦延寿.易林.影印明末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国立原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512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东汉〕刘珍等.东观汉记.吴树平,校注∥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8.
  〔东汉〕赵歧等.三辅决录 三辅旧事 三辅故事.〔清〕张澍,辑.陈晓捷,注∥长安史迹丛刊.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东汉〕辛氏.三秦记.刘庆柱,辑注∥长安史迹丛刊.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东汉〕荀悦等.两汉纪.张烈,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东汉〕卫宏等.汉官六种.〔清〕孙星衍等,辑∥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东汉〕郭宪.别国洞冥记.《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东汉〕王充.论衡.影印版∥诸子百家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三国·魏〕曹植.曹植集.赵幼文,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西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
  〔西晋〕张华.博物志.范宁,校证∥古小说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0.
  〔西晋〕崔豹.古今注.焦杰,校点∥新世纪万有文库.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东晋〕袁宏.后汉纪.周天游,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
  佚名.三辅黄图.何清谷,校注∥古长安丛书.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东晋〕王嘉.王子年拾遗记.《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刘琳,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东晋〕葛洪.抱朴子∥诸子百家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王明,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陈桥驿,校证∥中华国学文库.北京:中华书局,2013.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范祥雍,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影印版.上海:上海书店,1988.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魏丛书》本.影印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汤用彤,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北京:中华书局,1992.
  〔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
  〔唐〕玄奘等.大唐西域记.季羡林等,校注∥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48册《子部》三五四《释家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唐〕杜佑.通典.王文锦等,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8.
  〔唐〕樊绰.蛮书.向达,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李成甲,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北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华夏青史文人全集丛书.北京:中国书店,1986.
  〔北宋〕苏轼.苏轼文集∥三苏全书.第14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北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60.
  〔北宋〕赵明诚.金石录.金文明,校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南宋〕徐天麟.西汉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南宋〕徐天麟.东汉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南宋〕志磐.佛祖统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明〕王圻.三才图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清〕顾炎武.日知录.〔清〕黄汝成,集释.秦克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4.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扬州:广陵书局,2006.
  〔清〕何秋涛.王会篇笺释:卷下∥续四库全书:第30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二十五史三编.长沙:岳麓书社,1994.
  〔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
  〔清〕魏源.圣武纪.长沙:岳麓书社,2011.
  〔清〕黄遵宪.日本国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北京大学历史系、东语系,编.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论丛.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编.中国载籍中南亚史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蔡鸿生,主编.广州与海洋文明.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常任侠.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陈高华,陈尚胜.中国海外交通史.台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7.
  陈高华等.海上丝绸之路.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陈佳荣.中外交通史.香港:学津书店,1987.
  陈良.丝路史话.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陈良伟.丝绸之路河南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陈尚胜.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1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陈寅恪.寒柳堂集∥陈寅恪文集之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陈玉龙等.汉文化论纲——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陈直,校正.三辅黄图校正.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邓廷良.丝路文化:西南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杜继文,主编.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方豪.中西交通史.长沙:岳麓书社,1987.
  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冯承钧,原编.西域地名.陆峻岭,增订.北京:中华书局,1980.
  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影印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北京:中华书局,1987.
  傅起凤,傅腾龙.中国杂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傅天仇,主编.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方铁,等.中国西南边疆开发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方铁,主编.西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居延新简.北京:中华书局,1994.
  龚缨晏,主编.20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集粹.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韩振华.中外关系历史研究∥韩振华选集之一.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9.
  郝树声,张德芳.悬泉汉简研究.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合浦县志编纂委员会.合浦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何清谷,校释.三辅黄图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5.
  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黄盛璋.中外交通与交流史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黄时鉴,主编.插图解说中西关系史年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黄文弼.古楼兰国历史及其在中西交通上之地位∥黄文弼.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黄新亚.丝路文化:沙漠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季羡林.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83.
  江玉祥,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二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居延汉简图版之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
  劳榦.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修订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9.
  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李济.李济考古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李健超.汉唐两京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论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李明伟,主编.丝绸之路贸易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林瀚.匈奴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三联书店,2000.
  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林梅村.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林梅村.寻找楼兰王国∥图史系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刘锡淦,陈良伟.龟兹古国史.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刘迎胜.丝路文化:草原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刘迎胜.丝路文化:海上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吕徵.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北京:中华书局,1979.
  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中国学术丛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7.
  罗振玉.流沙坠简.外7种.∥罗继祖,编:罗振玉学术论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马雍.西域史地文物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马自树,主编.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文物集萃.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孟凡人.楼兰新史∥中国边疆·民族历史和文化研究指南丛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1990.
  穆舜英等,主编.楼兰文化研究论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丘进.中国与罗马——汉代中西关系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2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3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芮传明,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陕西省考古学会,编.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尚衍斌.西域文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史念海.河山集.北京:三联书店,1963.
  史念海.河山集:第九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史念海.河山集:第六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史念海.河山集:第七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史念海.河山集:第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史念海.河山集:第四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史念海.河山集:第五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四川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西南的古代交通与文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等.中国原始社会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苏北海.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宿白未刊讲稿系列.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孙家洲.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孙毓棠.孙毓棠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5.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汪高鑫,程仁桃.东亚三国古代关系史.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王炳华.西域考古文存∥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王国维.观赏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
  王辑武.中国日本交通史.复印版∥中国文化史丛书:第二辑.上海:上海书店,1984.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王世选,梅文昭,修纂.民国宁安县志:舆地.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王颋.内陆亚洲史地求索∥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王云五等,编.张菊生先生七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影印版∥民国丛书.上海:上海书店,1991.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4.
  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王子今.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王子今.秦汉文化风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王宗维.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汶江.古代中国与亚非地区的海上交通.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巫新华,李肖.寻秘大海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伍加伦等,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一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夏鼐.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夏鼐.夏鼐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向达.中西交通史.上海:中华书局,1934.
  谢桂华等.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疆考古三十年.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许建英,何汉民.中亚佛教艺术.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
  杨建新,主编.古西行记选注.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
  杨军.夫余史研究∥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杨军.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王秋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姚楠,陈佳荣,丘进等.七海扬帆——中国古代海上交通.香港:中华书局,1990.
  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殷晴.丝绸之路经济史研究∥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北京:中华书局,2007.
  余太山,主编.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余太山,主编.西域文化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
  余太山.古代地中海与中国关系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余太山.古族新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3.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余太山.嚈哒史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6.
  余太山.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传统中国研究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
  张春树.汉代边疆史论集.台北:食货出版社,1977.
  张广达等.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香港:中华书局,1988.
  张广达.西域史地丛稿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张维华,主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影印版∥民国丛书本.上海:上海书店,1989.
  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朱杰勤,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03.
  张云.丝路文化:吐蕃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国际阿尔泰学研究丛书.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章巽.章巽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乙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博物馆等.广州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代中越关系史料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1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六朝陵墓调查报告.1935.
  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朱伯雄.世界美术史(第2卷).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8.
  朱杰勤.中外关系史论文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安家瑶.中国早期玻璃器∥考古学报.1984(4).
  安志敏等.藏北申札、双湖的旧石器和新细石器∥考古.1979(6).
  安志敏.关于华南早期新石器的几个问题∥文物集刊.1981(3).
  步履.汉代的长安∥人文杂志.1979(1).
  陈佳荣.涨海考∥阎文儒、陈玉龙,主编.向达先生纪念论文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陈娟娟.两件有丝织品花纹印痕的商代文物∥文物.1979(12).
  陈习刚.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古今农业.2009(1).
  陈习刚.中国古代葡萄、葡萄酒及葡萄文化经西域的传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3).
  陈炎.中缅文化交流两千年∥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戴禾,张英莉.中国丝绢的输出与西方的“野蚕丝”∥西北史地.1986(1).
  段渝.中国西南地区海贝和象牙的来源∥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文库.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等,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50-65.
  段渝.中国西南早期对外交通——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历史研究.2009(1).
  段治超.浅析哀牢夷族群的民族流变∥保山学院学报.2010(1).
  范毓周.殷人东渡美洲新证——从甲骨文东传墨西哥看商代文化对新大陆的影响∥中华文化遗产.2008(6).
  方国瑜.十三世纪前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关系∥人民日报.1965.7.27.
  冯家升.匈奴民族及其文化∥林干,编.匈奴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
  甘肃省博物馆.武威磨咀子三座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12).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文物.2000(5).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文物.2000(5).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5):4-20.
  高玮.秦汉造船业的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葛剑雄.关于古代西南交通的几个问题∥四川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西南的古代交通与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顾铭学,南昌龙.战国时期燕朝关系的再探讨∥社会科学战线.1990(1).
  顾问,黄俊.中国早期有翼神兽问题研究四则∥殷都学刊.2005(3).
  顾学稼.南方丝绸之路质疑∥史学月刊.1993(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纪要∥文物.1980(9).
  广州文管处,中山大学.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试掘∥文物.1977(4).
  郭大顺,张克举.辽宁咯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11).
  郭物.欧亚草原东部的考古发现与斯基泰的早期历史文化∥考古.2012(4).
  韩儒林.泼寒胡戏与泼水节的起源∥阎文儒、陈玉龙,编.向达先生纪念论文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韩振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间中国与印度东南亚的海上交通——汉书地理志粤地条末段考释∥厦门大学学报.1957(2).
  郝利荣,杨孝军.江苏徐州贾旺汉画像石墓∥文物.2008(2).
  何平.越裳的地望与族属∥东南亚.2003(3).
  何耀华,何大勇.印度东喜马拉雅民族与中国西南藏缅语民族的历史渊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
  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康原始社会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75(3).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2(2).
  胡厚宣.殷代的蚕桑和丝织∥文物.1972(11).
  黄盛璋.道明国考∥黄盛璋.中外交通与交流史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黄时鉴.希罗多德笔下的欧亚草原居民与草原之路的开辟∥黄时鉴.东西交流史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4.
  黄现璠.回忆中国历史学会及越裳、象郡位置的讨论——悼念中外景仰的史地权威顾颉刚先生∥王煦华,编.顾颉刚先生学行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76-78.
  霍巍.胡人俑、有翼神兽、西王母图像的考察∥霍巍.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成都:巴蜀书社,2007.
  霍巍.神兽西来——重庆忠县发现石辟邪及其意义初探∥王川平,主编.长江文明:第一辑.重庆出版社,2008.
  霍巍.四川大型石兽与南方丝绸之路∥考古.2008(11).
  霍巍.西藏曲贡村石室墓出土的带柄铜镜及其相关问题初探∥考古.1994(7).
  吉学平.大河洞穴之魅——富源大河旧石器遗址揭秘∥中华文化遗产.2008(6).
  蒋廷瑜.汉代堑刻花纹铜器研究∥考古学报.2002(3).
  鞠桂兰,曹兆奇.饶河小南山——阿速江江畔的金字塔∥黑龙江史志.2010(12).
  李健才.关于朝鲜“大宇江长城”建筑年代问题的探讨∥李健才.东北史地考略(第三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李健才.沛水、浿水考∥李健才.东北史地考略(第三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李零.“车马”与“大车”——跋《师同鼎》∥考古与文物.1992(2).
  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中国学术.2001(1).
  李零.再论中国的有翼神兽∥李零.入山与出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李水城.中国境内考古所见早期麦类作物∥黄盛璋,主编.中亚文明:第四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李英魁,高波.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96(2).
  李有骞.日本海西北岸旧石器时代的细石叶技术及其与相邻地区的关系∥北方文物.2011(2).
  林梅村.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西域研究.2003(3).
  林秀贞.宁安县东康遗址第二次发掘记∥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3).
  刘国防.西汉比胥鞬屯田与戊己校尉的设置∥西域研究.2006(4).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安徽大学学报.2005(6).
  刘庆柱.秦汉考古学五十年∥考古.1999(9).
  刘子敏.“秦故空地上下障”考∥博物馆研究.1996(3).
  刘学堂.史前彩陶之路终结“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21日.
  吕红亮.西藏旧石器时代的再认识∥考古.2011(3).
  吕昭义.对西汉时中印交通的一点看法∥南亚研究.1984(2).
  罗二虎.西南丝绸之路的初步考察∥江玉祥,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二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罗帅.阿富汗贝格拉姆宝藏的年代与性质∥考古.2011(2).
  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马雍.西域史地文物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梅建军,柯军.中国古代镍白铜冶炼技术的研究∥中国冶金史论文集(第二辑).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孟凡人.《后汉书·班勇传》补注和跋∥北庭史地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孟凡人.罗布淖尔土垠遗址试析∥穆舜英,张平,主编.楼兰文化研究论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苗威.朝鲜县的初址及变迁考∥北方文物.2005(4).
  宁安县文物管理所.黑龙江宁安县东升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7(3).
  裴文中.从古文化及古生物上看中日的古交通∥科学通报.1978(12).
  丘进.关于汉代丝绸国际贸易的几个问题∥新疆社会科学.1987(2).
  荣新江.海路还是陆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和流行区域研究述评∥北大史学(第9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石声汉.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科学史集刊.1963(4).
  孙颢,许哲.夫馀陶器的特征及其文化因素分析∥北方文物.2011(3).
  孙机.建国以来西方古器物在我国的发现与研究∥文物.1999(10).
  孙机.洛阳金村出土银着衣人像族属考辨∥考古.1987(6).
  汤惠生.略论青藏高原的旧石器和细石器∥考古.1999(5).
  唐长寿.乐山麻浩崖墓研究∥四川文物.1987(2).
  滕固.六朝陵墓石迹述略∥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民国二十四年(1935):71-90.
  佟伟华.云南石寨山文化贮贝器研究∥文物.1999(9).
  童恩正.古代中国南方与印度交通的考古学研究∥考古.1999(4).
  汪宁生.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像所见古代民族考∥考古学报.1979(4).
  王炳华.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初步研究∥新疆社会科学.1983(1).
  王炳华.一种考古研究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透视所谓“吐火罗”与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研究∥西域研究.2014(1).
  王惠宇.上古至隋唐时期辽宁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北方文物.2010(4).
  王民同.东南亚史前文化述略∥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3(1).
  王鹏辉.史前时期新疆的环境与考古学研究∥西域研究.2005(1).
  王素.悬泉汉简所见康居史料考释∥荣新江,李孝聪,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王秀文.日本绳文文化源于红山文化之假说∥东北亚论坛.2006(5).
  王友群.西汉中叶以前中国西南与印度交通考∥南亚研究.1988(3).
  王子初.且末扎滚鲁克箜篌的形制结构及其复原研究∥文物.1999(7).
  魏翔,陈洪.汉画像石中新发现的佛教故事考∥东南文化.2010(4).
  温虎林.秦嘉、徐淑生平著作考∥甘肃高师学报.2007(3).
  汶江.滇越考——早期中印关系的探索∥中华文史论丛.1980(2).
  乌恩.殷至周初的北方青铜器∥考古学报.1985(2).
  吴焯.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的认识误区∥历史研究.1999(1).
  吴礽骧.敦煌悬泉遗址简牍整理简介∥敦煌研究.1999(4).
  吴文寰.从瑞光寺塔发现的丝织品看古代链式罗∥文物.1979(11).
  夏鼐.我国古代蚕、桑、丝、绸的历史∥考古.1972(2).
  夏鼐.中巴友谊的历史∥考古.1965(7).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阿拉沟竖穴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1).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乌鲁木齐市文物管理所.新疆乌鲁木齐萨恩萨依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2(5).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1).
  熊昭明.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中华文化遗产.2008(9).
  严文明.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1989(2).
  杨大山.饶河小南山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1).
  易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古国∥全球史评论:第五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杨泓.国内现存最古的几尊佛教造像实物∥现代佛学.1962(4).
  叶奕良,“丝绸之路”丰硕之果——中国伊朗文化关系∥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殷晴.悬泉汉简和西域史事∥西域研究.2002(3).
  张碧波.古朝鲜铜镜性质初探∥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3).
  张碧波.日本民族与文化渊源考略∥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4).
  张德芳.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敦煌研究.2001(3).
  张德芳.悬泉汉简中若干西域资料考论∥荣新江,李孝聪,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张良仁.农业和文明起源∥考古.2011(5).
  张松林.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纺织物的报告∥中原文物.1999(3).
  张雪媚.筚篥的源流及其历史演变∥民族艺术研究.2007(1).
  张毅.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江玉祥,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二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张英莉,戴禾.丝绸之路述论∥思想战线.1984(2).
  张增祺.战国至西汉时期滇池区域发现的西亚文物∥伍加伦,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一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赵慧民.西藏曲贡出土的铁柄铜镜的有关问题∥考古.1994(7).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拉萨市曲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1991(10).
  朱大渭.中古汉人由跪坐到垂脚高坐∥中国史研究.1994(4).
  朱杰勤.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海上交通路线试探∥暨南大学历史系东南亚研究室编.东南亚史论文集.1980.
  朱希祖.天禄辟邪考∥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民国二十四年(1935):197.
  朱之勇.我国北方细石器工业分区与分期问题初探∥北方文物.2011(2).
  〔巴基斯坦〕A.H.达尼.巴基斯坦简史.四川大学外语系翻译组,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4.
  〔德〕赫尔曼.中国与叙利亚间的古代丝路.柏林,1910.
  〔德〕克林凯特.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赵崇民,译.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德〕夏德.大秦国全录.朱杰勤,泽.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俄〕B.B.沃尔科夫.蒙古鹿石.王博,吴妍春,译∥汉译亚欧文化名著丛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法〕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耿昇,译.北京:中华书局,1993.
  〔法〕伯希和.犁靬为埃及亚历山大城说.冯承钧,译∥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七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法〕伯希和.支那名称之起源.冯承钧,译∥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一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36-48.
  〔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异,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法〕费琅.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1957.
  〔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耿昇,译.北京:中华书局,1987.
  〔法〕莫尼克·玛雅尔,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耿昇,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古阿拉伯〕佚名.中国印度见闻录.穆根来,汶江,黄倬汉,译∥中外关系史译丛.北京:中华书局,1983.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韩〕李盛周.青铜器时代东亚细亚世界体系和韩半岛的文化变动.岳洪彬,译.金正烈,校∥南方文物.2012(4).
  〔苏联〕列·谢·瓦西里耶夫.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郝镇华,等,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韩〕一然.三国遗事.李载浩,译.首尔:明知大学校出版部,1984.
  〔美〕弗雷德里克.J.梯加特.罗马与中国——历史事件的比较研究.丘进,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美〕杰特曼.草原艺术.纽约,1967.
  〔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林筠因,译.北京:商务印务馆,1964.
  〔美〕麦高文.中亚古国史.章巽,译.北京:中华书局,1958.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樱,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美〕许倬云.西周史.北京:三联书店,1995.
  〔美〕张光直.商代文明.毛小雨,译.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
  〔美〕朱学渊.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北京:中华书局,2002.
  〔缅〕波巴信.缅甸史.陈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日〕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方壮猷,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日〕白鸟库吉.塞外史地论文译丛(第二辑).王古鲁,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
  〔日〕白鸟库吉.塞外史地论文译丛(第一辑).王古鲁,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
  〔日〕白鸟库吉.西域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81.
  〔日〕白鳥庫吉.大秦の木難珠と印度の如意珠∥白鳥庫吉全集·西域史研究(下):卷7.東京:岩波書店,1971.237-302.
  〔日〕坂本太郎.日本史.汪向荣,武寅,韩铁英,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日〕长泽和俊.丝绸之路史研究.钟美珠,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日〕长泽和俊.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史观.1977(10);世界历史译丛.1978(5).
  〔日〕池田宪司.一粒茧に魅せられて∥季刊中国.1987(10).
  〔日〕島崎昌.西域交通史上の新道と伊吾路∥東方學:第12辑.1956.
  〔日〕护雅夫.汉与罗马.东京:平凡社,1970.
  〔日〕井上清.日本历史.闫伯玮,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日〕铃木靖民.日本历史——原始、古代.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6.
  〔日〕木宫彥泰.日中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日〕内田吟風:異物志考∥森鹿三博士頌壽纪念諭文集.东京:同朋舍,1977:275-296.
  〔日〕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陈俊谋,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
  〔日〕三杉隆敏.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东京:创文社,昭和四十二年(1967).
  〔日〕松田寿男.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陈俊谋,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日〕藤田丰八.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何健民,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日〕藤田豐八.东西交涉史の研究:南海篇.星文馆,1943.
  〔日〕永田英正.居延汉简の研究.东京:同朋舍,1989.
  〔日〕永田英正.居延汉简集成之一:破城子出土的定期文书(一).余太山,译,∥简牍研究译丛:第一辑:57-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日〕原田淑人.東亞古文化研究.東京:座右寶刊行會,昭和十九年(1944).
  〔日〕远山茂树,等.日本史研究入门.吕永清,译.北京:三联书店,1959.
  〔瑞典〕斯文·赫定.丝绸之路.江红,李佩娟,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瑞典〕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徐十周,王安洪,王安江,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瑞典〕维维·西尔凡.殷代丝织物∥远东古物博物馆馆刊.第9卷.1937.
  〔瑞士〕德亢朵儿.农艺植物考源.俞德浚,蔡希陶,编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
  〔沙特〕阿里·本·易卜拉欣·哈米德·阿班.中国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贸易关系的历史.演讲稿,未刊,1996.
  〔苏联〕С.И鲁金科.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潘孟陶,译∥考古学报.1957(2).
  〔泰〕黎道纲.泰国古代史地丛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
  〔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海外汉学书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印〕巴格齐.印度与中国千年的文化关系.印度孟买,1950.
  〔印〕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林太,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印度〕Haraprasada.从中国至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江玉祥,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二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英〕奥雷尔·斯坦因.从罗布沙漠到敦煌.赵燕等,译∥西域游历丛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英〕奥雷尔·斯坦因.路经楼兰.肖小勇,等,译∥西域游历丛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英〕A·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林尔蔚,陈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英〕H.裕尔,撰.〔法〕考迪埃,修订.东域行程录丛.张绪山,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英〕H.裕尔.东域纪程录丛.张绪山,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英〕德效骞.古代中国的一座罗马人城市.丘进,译∥中外关系史译丛(第4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英〕哈威.缅甸史.姚楠,译.陈炎,校订.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英〕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吴文藻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英〕赫德逊.欧洲与中国.李申,王遵仲,张毅,译.何兆武校∥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北京:中华书局,2004.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毛昭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英〕理查德·格林菲尔德.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钟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英〕塔恩.巴克特里亚和印度的希腊人
  〔越〕陈重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越〕陶维英.越南古代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越南〕黎崱.安南志略.余思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

丝绸之路的起源/石云涛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