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上篇 草原丝绸之路 二、草原丝路沿线民族大迁移 4.草原丝路上的新主人
作者:沈济时
鲜卑人在内地建立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使鲜卑人成为在中原享有特权的民族,刺激了塞外鲜卑部落的内迁。鲜卑人内迁造成的草原地区“真空”很快为其他民族所填补。北魏建立之后,蒙古高原与欧亚草原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漠北地区兴起了新的游牧强国柔然。它的西面,即天山南北地区是高车国。高车国之西则是*(左口右厌)哒。这三个民族组成了这个时期草原商路的链环,东连控制中原的拓跋魏,西接波斯,南通印度。
(一) 高车国
许多敕勒部落在东汉、三国、西晋时随其他漠北诸部南迁。敕勒部落的南迁移不是整齐划一的,一部分迁到漠南,加入鲜卑部落联盟,还有一些更向南迁,进入河西走廊和中原。“十六国”时期,敕勒族虽然没有像匈奴、鲜卑、羯、氐、羌(即所谓“五胡”)一样建立疆域辽阔的割据王朝,但也是一个在这段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民族。内迁的敕勒人在史籍上被称为丁零。北魏灭亡后,内迁的丁零人逐渐融合在汉族之中。
4世纪时漠北已经散布着大量的敕勒部落。至5世纪这些敕勒部落处于柔然的控制之下。柔然在与北魏的频繁战争中,一直从敕勒部落中征兵,引起敕勒人的反感。478年敕勒首领阿伏至罗不堪忍受柔然的压迫,与其从弟穷奇率10余万帐落西迁至天山以南今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高车国。敕勒人称阿伏至罗为“侯娄匐勒”,意为“大天子”,称穷奇为“侯倍”,意为“储主”。5世纪末高车国的统治范围东北至蒙古高原中部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北至阿尔泰山,西与伊犁河流域的悦般相接,南至天山东部地区,东与北魏相接。由于高车国控制了东西交通要道高昌,引起了周围多种势力的反对。在吐谷浑、高昌、北魏和柔然的先后干预下,高车国失去了对高昌的控制。西方的*(左口右厌)哒进攻高车国,杀储主穷奇。高车国也发生内乱,势力衰落。高车与北魏交往,以牵制柔然。541年,高车国灭柔然①。
高车国与中原的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以“朝贡”和“回赐”的形式进行的。高车国地处天山南北,其主要产品是畜产品,阿尔泰山地区自古以来出产黄金。高车贵族对中原的丝织品十分喜爱,同时也需要中原的其他产品。高车运往中原的多为牲畜、皮毛、金银。北魏回赐的主要是丝织品和中原手工业品。如北魏永平元年(508年),高车国穷奇之子弥俄突向北魏进献“金方一、银方一、金杖二、马七匹、驼十头”,而北魏则回赐“杂彩六十匹”。同年弥俄突又遣使“献龙马五匹、金银貂皮及诸方物”。北魏派出使臣,带去的赐品有“赤绸十匹,杂彩六十匹”。弥俄突之弟伊匐在位时,借向北魏朝贡之际,要求朝廷赐予“朱画步挽一乘并幔褥,一副,伞扇各一枚,青曲盖五枚,赤漆扇五枚,鼓角十枚”②。
北魏后期,随着高车与中原的关系日益密切,高车的音乐也传入汉地。北魏宫廷宴饮时,常有敕勒舞助兴③。高车对中原的音乐也很感兴趣。508年北魏在遣使回赐高车礼器时,也送去“乐器一部,乐工八十人”④。
(二)柔然
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大批鲜卑人进入中原,但仍然有不少鲜卑部落留在漠北。后来在漠北形成了一支与占据中原的拓跋鲜卑相对抗的鲜卑集团,即史书上的柔然。柔然政权在蒙古草原上存在了约1个半世纪,是继承匈奴、鲜卑之后的蒙古草原强国。
西晋时期,在拓跋鲜卑力微统治的末期(力微死于277年),拓跋人掠得一名幼年的奴隶,发始齐眉。这个孩子久而久之忘记自己的本名,主人对奴隶的本名也不在意,因其首秃,遂名之曰“木骨闾”,意为“首秃”。木骨闾后来因身体健壮,免奴为骑。在猗卢统治时期(304—316年),木骨闾因为一次军事行动误期,按拓跋鲜卑律犯下死罪,逃往漠北,藏匿在广漠溪谷之间,在那里收集逃亡的奴隶,一开始依附于纥突邻部,后来自成部落。其子孙后代因为发音不准确,日久将“木骨闾”念成“郁久闾”,成为柔然的姓氏。因此柔然是以鲜卑逃奴为核心形成的部落集团。在“十六国”末期,柔然已经扩展到大漠南北的一些地区。5世纪初,在社仑可汗时代柔然击败漠北诸部,强大起来,占据的地域东接朝鲜,南邻北魏,西越金山,北抵今贝加尔湖,盛极一时。
柔然与漠南“十六国”及北朝时期的中原政权关系很密切。5世纪初,社仑之弟斛律在位时,联络北燕与北魏对抗,以3000匹马为聘娶北燕冯跋之女乐浪公主为妻。柔然虽然与北魏多次发生战争,但双方之间仍有往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将西海公主下嫁给柔然可汗吴提。拓跋焘本人也纳吴提之妹为夫人,后来进为左昭仪,吴提专门派其兄秃鹿傀率数百人携马2000匹护送其妹至北魏,柔然使臣受到北魏政府的款待。北魏南迁以后,政治中心南移,与柔然和多于战。从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至北魏灭亡(534年)的约半世纪期间,柔然侵扰北魏4次,北魏讨伐柔然2次,而双方遣使往来则达22次。
取代北魏的东、西魏两国分庭抗礼,争相拉拢柔然,与柔然上层贵族保持联姻关系。西魏文帝元宝炬(535—551年)以宗室女为“化政公主”,下嫁柔然可汗阿那瓌之兄塔寒,自己娶阿那瓌长女,立皇后,史称“魏悼后”,并废除原有的乙弗氏皇后。阿那瓌嫁女时,随同车达700乘,马万匹,驼千头。
阿那瓌为牵制西魏,又向东魏联姻,东魏许以常山王之妹乐安公主,并将乐安公主改名为“兰陵郡长公主”。柔然以马千匹为聘礼迎娶东魏公主。542年,阿那瓌又以自己的孙女邻和公主嫁给高欢第五子高湛。545年阿那瓌复以己女嫁与高欢,称“蠕蠕公主”。据《北史·后妃传》记载,阿那瓌派其弟秃突佳送“蠕蠕公主”赴中原,指示他待公主生子后方许返回。
柔然与中原相接壤,受到中原文化强烈的影响。柔然在漠北立国之初如同前代一样实行地域部落统治。社仑可汗于402年征服漠北高车诸部后,对军事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在原有的部落组织之下设置统千人的军将和统百人的幢帅。军、幢制度原是拓跋人的军事制度,北魏道武帝在登国元年(386年)就设置过“幢将”,统辖500军士,在幢将之上是统辖数千军士的“军将”。“幢”这种军事单位还见于河西的北凉政权。柔然人的军、幢制度显然是从拓跋人那里学来的。《魏书·蠕蠕传》引述史料说,柔然人从中原学会建立法律,并经过战争学会了列阵和兵法。柔然已经懂得纪年,模仿中原设立年号,史料上提到的柔然年号有五个:永康、太平、太安、始平和建昌。柔然后期还设立了侍中、黄门等官属。
柔然在漠北受到北魏强大的压力,所以一直寻求与北魏的敌国南朝联系。因为北魏的阻隔,柔然与南朝的联系一般要绕道西域、吐谷浑和四川西北部。从刘宋元嘉十九年(442年)至刘宋灭亡的30余年中,柔然曾向建康派出10批使团,有时一年中派出两批使臣。刘宋的将军王洪轨也于479年到达柔然,打算与柔然联合进攻北魏。南齐取代刘宋后,柔然与之继续交往。除了继续要求共同对付北魏之外,还向南朝求医生和织工⑤。柔然末年统治江南的是南梁,有据可查的柔然对南梁的出使有5次⑥。
柔然与中原政权贸易所输出的大宗产品主要是牲畜和畜产品。大檀可汗在位时,曾一次向北燕输出马3000匹,羊1万只。向南朝输出的与之类似,主要是皮毛、牲畜和金。
大檀可汗在位时,柔然曾越天山征服城郭诸国,控制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商路。直至高车国强盛起来后,柔然才失去城郭诸国。尽管如此,柔然仍在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往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齐时,吐谷浑与中原的交通往往途经柔然。前往中原的吐谷浑商队中有不少胡人,他们往来东方与西域之间贾贩生利。
(三)*(左口右厌)哒
*(左口右厌)哒人源于金山之南,是游牧民族,又称为“滑”。原先臣属柔然,后来为了摆脱柔然的压迫向西迁移,于4世纪70年代进入粟特。约于此后不久南越天山,征服山南城郭诸国,占有几乎整个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但直至5世纪20年代以前,仍然役属于柔然。5世纪20年代,越阿姆河而南,征服盘踞在吐火罗之地的贵霜残部寄多罗贵霜人(Kidara Kushan),把其国王寄多罗逐往犍陀罗。后来以此为基地西侵波斯萨珊王朝,当时正值波斯国王伊嗣俟二世(Yezdgerd II,438—457年)即位之初,开始了长达1个多世纪的波斯—*(左口右厌)哒之战。此后,*(左口右厌)哒人步月氏的后尘,南越兴都库什山,进攻印度笈多王朝。5世纪90年代,越天山北上与新兴的高车国发生战争,杀死高车国储主穷奇,掳其子弥俄突,后来又立弥俄突为高车国主。至6世纪初,*(左口右厌)哒成为中亚最强国,版图超过昔日的贵霜帝国。
突厥汗国兴起后,波斯萨珊王朝与之联合共同对付*(左口右厌)哒。6世纪60年代,*(左口右厌)哒在波斯与突厥的夹攻下灭亡,其领土被瓜分。
*(左口右厌)哒地处中国与波斯之间,控制了东西陆路贸易。*(左口右厌)哒利用在波斯获得的钱财向北魏购买汉地产品。在河北定县发现的波斯银币中,有一枚上就铸*(左口右厌)哒字铭文⑦。在《魏书》中提到的*(左口右厌)哒来使时,有几次是与“普岚国”(即拜占庭)、波斯等国使臣一起到达中原的。北魏的高徽于延昌年间(512—515年)和神龟年间(518—520年)两次出使*(左口右厌)哒。在这一期间到达*(左口右厌)哒的还有北魏的僧人宋云。在与北朝保持联系的同时,*(左口右厌)哒也向南朝遣使。同时,处于*(左口右厌)哒控制之下的诸小国也纷纷派出商使到中原来⑧。
(四)突厥帝国
从5世纪开始,亚洲历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持续的从东向西的突厥化浪潮。亚洲中部东起河西走廊,西至波斯的广大区域内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开始,就为操各支伊朗语或其他印欧语的民族占领。5世纪起,原先在蒙古高原和金山地区游牧的操突厥语部落逐渐向西迁移,他们迅速同化了操伊朗语和其他印欧语的民族。这个过程大约一直持续到蒙古时代。
与从东向西的大规模突厥化浪潮相对的,是自西向东的伊斯兰化运动。在历史上西亚的文化对西域绿洲的定居民族和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西北印度居民很早就采用阿拉美字母拼写当地俗语,这种文字就是佉卢文。后来传入新疆南部,在那里流行了相当长时期。突厥人在创制突厥文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回鹘人因受粟特文启发而创制回鹘文。大食帝国建立后,以武力向外扩张,使伊斯兰教广为传播。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运动使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历史发生了根本变化,其结果一直遗留至今日。
今日欧亚大陆北部东起黑龙江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南达伊朗,北及北极圈的广大范围内,分布着许多操突厥语的民族。分布于东欧的操突厥语民族外形似东欧白种人,分布于亚洲北部的操突厥语民族与蒙古人长相相似,而分布于中亚的操突厥语民族从外形上看则介于印度、中国与伊朗之间。这是因为他们与所在地区的居民通婚、血缘交融之故。
这些民族虽然体质外貌各不相同,分布地域相距遥远,但所使用的语言却十分相似。在世界各国历史文献中,都把这种语言称为突厥语。其实突厥原本指驻牧在金山地区的以阿史那氏及其近亲氏族为核心的一个小部落,因为它们在隋唐时代建立了横跨亚洲北部的大帝国,征服了蒙古高原与欧亚草原上的许多民族,所以他们的名称成为受他们统治的各游牧民族的共同名称。
最早有准确年代提到突厥名称的史料是《周书·宇文测传》,它说542年以前,突厥人每年结冰之后便来入掠西魏的边塞。后来突厥首领土门(Tumen)要求与西魏通商。大统十一年(545年)西魏派酒泉的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胡人安诺般陀出使突厥,次年土门的商使也到内地。
土门是突厥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即位时突厥人尚保持着柔然锻奴的身份。“土门”在突厥语中意为“万户”,当时突厥已经拥有相当强大的武力。546年高车部计划进攻柔然,进兵途中为土门击败。土门恃功向柔然请婚,柔然认为突厥人是奴隶,身份低下,不同意联姻。土门不堪忍受侮辱,转而向西魏请婚,西魏以长乐公主下嫁之。552年土门打败了柔然,自号“伊利可汗”,突厥汗国由此兴起。土门可汗派其弟室点密(Istami)率“十姓”部落迁居西域。
553年土门死后,二传至其子木杆可汗。木杆可汗大肆开拓疆域。当时西域最强大的游牧国家是*(左口右厌)哒,室点密把女儿嫁给波斯萨珊王朝国王库萨和·安努细尔旺(Khosru Anushirwan),双方联兵于563—567年击败*(左口右厌)哒,瓜分其领土。同时木杆可汗在东方打败契丹;在北方兼并契骨(黠戛斯)。其领土东自辽海,西达“西海”(今里海),距离长达万里以上;南起大漠,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距离五六千里。其王廷设在鄂尔浑河上游的于都斤山地区。
在西域统辖突厥部落的是室点密,他于567年遣使至拜占庭,受到查士丁尼国王的接见。拜占庭允许突厥在其境内销售丝绸。
隋末汉地大乱,许多割据称雄的豪强如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王世充和李渊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都向东突厥称臣,有的甚至接受突厥封号。唐初西突厥射匮可汗及其弟统叶护可汗在位时期,征服了据有今准格尔盆地的薛延陀,拓地东北至金山,东南抵玉门关,西南至兴都库什山,并越阿姆河,据有吐火罗之地。其可汗营帐常在今新疆天山以北伊犁河上游的裕勒都斯谷地,及其以西的碎叶、怛罗斯和千泉。
贞观元年(627年)薛延陀等铁勒部落再次起义,蒙古高原以东的奚、霫和契丹诸部也背弃突厥,投向唐朝。唐太宗利用此机会出动大军进攻东突厥,颉利可汗弃国出逃,途中被擒送长安。东突厥汗国灭亡。
西突厥的核心是室点密可汗留下的“十姓部落”。“十姓部落”以碎叶水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河东为“五咄陆”部,河西为“五弩失毕”部。贞观二年(628年)冬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在内乱中死去,西突厥分裂为二,各择贵族立为可汗,互相攻伐。
唐太宗利用西突厥衰落的时机向西域伸展势力,于贞观四年(630年)占有西域的门户伊吾(今新疆哈密)。十年后唐又取得高昌(今吐鲁番高昌故城),设立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又取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设庭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攻取龟兹(今新疆库车),并迁安西都护府于此。在此后的数年中,西域的唐军逐步占领了天山以北诸地。显庆二年(657年),唐军打败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两年后,西突厥全境为唐朝占领。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在漠北建立了政权。东突厥余部在唐朝的庇护下在漠南立国。有许多突厥贵族移居长安,加上附属人口共有1万余人。其中受封五品以上官衔者达百人以上,几乎占朝士之半。西突厥归唐后,唐政府分其地为两个都护府,以碎叶水之东的五咄陆部为昆陵都护府,以碎叶水之西的五弩失毕部为濛池都护府。
突厥人扩张到西域之后,一些曾与突厥为敌的阿瓦尔人(Avar)⑨向西远徙,迁入拜占庭境内。为追讨宿敌阿瓦尔人,室点密可汗曾遣使拜占庭交涉。拜占庭是波斯在西方的主要对手。突厥与波斯关系恶化后,在西突厥汗庭服务的粟特商胡马内亚克(Maniach)主张与拜占庭结盟。室点密可汗派他出使,他于568年到达君士坦丁堡,与查士丁尼二世国王结成反对萨珊波斯的同盟,拜占庭允许突厥境内的胡商直接把丝绸贩运至其境内。拜占庭还派出使臣柴马库斯(Zemarchus)随马内亚克入突厥报聘。柴马库斯到达西突厥可汗牙帐鹰娑川(今新疆天山以北伊犁河支流裕勒都斯河谷)的“白山”。柴马库斯的出使密切了西突厥与拜占庭的联系,双方多次联合进攻波斯,并互派使臣。
突厥人对拜占庭一直沿用罗马帝国时代的旧称“罗马”(Rom)。丝绸之路沿线许多民族没有以辅音r一起首的词汇。他们在遇到以r一起首的外来语时,常常须附加某种音素。例如“罗马”在阿儿马尼(亚美尼亚)语中称为Hrom或Horom,在中古波斯巴列维语(Pahlavi)中亦为Hrom,传至花剌子模和粟特“罗马”变成了From。突厥人是经过粟特人或花剌子模人的中介得知“罗马”的。突厥语设有辅音f,故把From读作Porom。据突厥文《阙特勤碑》,土门可汗死后,前来悼唁的外国使臣中有Porom国来使,应当就是拜占庭的使臣。汉文史料中对罗马帝国的拜占庭帝国的称呼“弗林”应当来自于粟特胡商或突厥人。
突厥与拜占庭的友好关系没有维持多久。后来拜占庭收容突厥叛逃的属部,引起突厥的不满,致使两国交往冷淡。突厥汗国灭亡以后不久,亚洲西部出现了大食帝国,蒙古草原与欧亚草原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许多游牧政权,如突骑施、歌逻禄、回鹘、黠戛斯等,这种东方与西方通过草原丝路的往来,在新时期中继续发展着。
(五)边疆羁縻府州
为羁縻降唐的东突厥部众,唐政府于贞观四年(630年)在漠南建立了云中、定襄两个都督府,把南迁的东突厥部众分为六个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又对上述漠南的两个都督府所辖各州作了调整,其中云中都督府辖有舍利州、阿史那州、绰州、贺鲁州和葛逻禄州等五州;而定襄都督府则领有苏农州、阿史德州、执失州、卑失州、郁射州和艺失州等六州。调露元年(679年)还为突厥境内的胡人聚落设立河曲六胡州。龙朔三年(663年),原先设于漠南的燕然都督府改为瀚海都督府,移往漠北后,在汉代云中城旧地(今内蒙托克托县)设立云中都护府。所有这些漠南突厥州府均归其管辖。次年,云中都护府改名为单于大都护府。
东突厥灭亡后,代之而起的薛延陀汗国存在了19年,至贞观二十年(646年)亦为唐所灭。次年唐太宗在铁勒诸部游牧的蒙古草原地区建立了六府七州,均归设于漠南夏、胜二州之间的单于台燕然都护府管辖。这六府七州是:
回纥部为瀚海府
仆骨部为金微府
多览葛部为燕然府
拔野古部为幽陵府
同罗部为龟林府
思结部为卢山府
浑部为皋兰州
斛薛部为高阙州
奚结部为鸡鹿州
阿跌部为鸡田州
契苾部为榆溪州
思结别部为蹛林州
白霫部为寘颜州。
唐朝在上述诸府设置都督,诸州设置刺史。都督、刺史均由当地酋长担任。同年又在蒙古高原以北的骨利干和结骨(即黠戛斯)设立玄阙州和坚昆府,均位于今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和哈卡斯共和国。又为薛延陀残部设奚弹州和祁连州。后来龙朔三年(663年),燕然都督府改为瀚海都督府,移往漠北。总章二年(669年),瀚海都护府改名为安北大都护府。
在平定西突厥之后,唐高宗在西域增设了9个都督府,76个州,110个县,126个军府,均归安西都护府管理,如:
月氏都督府,置于吐火罗遏换城(今阿富汗东北之昆都士);
天马都督府,置于解苏国数瞒城(今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附近);
高附都督府,置于骨咄施国沃沙城(今塔吉克斯坦南部阿姆河支流瓦赫什河流域);
悦般都督府,置于石汗那国艳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苏尔汉河流域);
波斯都督府,置于波斯国疾陵城(伊朗锡斯坦省之Zereng);
和墨州,置于怛没国怛没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南岸阿姆河北岸与阿富汗相邻之捷尔梅兹)。
此外还包括在西突厥中心碎叶水东西的昆陵都护府和濛池都护府所属9个都督府等。
上述西北边疆地区的府州与内地的府州有很大的不同,均属羁縻性质。政府给降唐的周边民族首领加上中原封号,使其亲附唐朝。这是历史上汉地政权第一次在大漠以北和葱岭以西设置行政权机构,对促进中原与边疆、周边地区的交流有重大的意义。
(六)绢马贸易
后突厥汗国灭亡后,代之而起的是回纥汗国。隋代回纥人生活在今蒙古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一带,突厥汗国兴起时,成为突厥属部。回纥人是九姓铁勒的一支,是今维吾尔族的祖先,操突厥语。贞元四年(788年)回纥可汗上表请示将他们改称为回鹘。回纥人原先由9个部落组成,其中药罗葛族是统治家族。回纥人与突厥人有着不同的来源。按13世纪时波斯史籍记载的回鹘人自己的传说,漠北哈剌和林山区有一座山称为福山(Qut Tagh),山中一处有九条河,一处有十条河,居于九河的称为“九姓回鹘(Tughuz Uighur)”,而居于十河的称为“十姓回鹘(On Uighur)”。在土兀剌河(今蒙古土拉河)与薛凉哥水(今色楞格河)之间长出两棵松柏,互相紧靠在一起,两树间冒出一个大丘,每夜有光线自天空降于其上,后来大丘裂开一门,中分五间内室,每室内坐着一位男孩,口中含着吮吸营养的管子。这五个孩子走出大丘后,很快会说话。向人们问及自己的父母,得知就是这两株树,于是向其行礼。后来人们发现这五个孩子中的最后一位最为聪明,于是推举他为可汗⑩。元代文人虞集根据畏兀儿高昌王家族口述,写作的《高昌王世勋碑》汉文志文,也记载了类似的传说。
回纥汗国长期与唐朝维持着友好关系,历代可汗均由唐朝册封。“安史之乱”中,中原混乱,唐朝军队溃不成军,被迫借回纥兵,才收复长安、洛阳两京。至德三年(758年),唐肃宗把幼女宁国公主下嫁给领兵入中原作战的葛勒可汗。大历四年(769年)唐代宗以大臣卜固怀恩幼女为崇徽公主,赐嫁给牟羽可汗。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又将女儿咸安公主下嫁给回鹘可汗顿莫贺。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封己妹为太和公主,赐嫁给回鹘崇德可汗。
回鹘与历史上其他立国于漠北的游牧民族一样,与中原长期维持着畜产品与农业、手工业产品之间的交换。回鹘人喜爱中原的丝织品,唐朝因为回鹘助唐平叛有功,许诺每年赠送回鹘绢2万匹。崇徽公主出嫁时,唐政府一次就陪送了缯彩2万匹。唐代汉地与草原贸易中最著名的便是“绢马交易”。唐在与回鹘交易时极为宽厚,从8世纪中叶一直以回鹘1匹马易汉地40匹绢的比价进行贸易,有时甚至达到50匹绢对1匹马的价格。不但绢马比价悬殊,而且数额极其巨大,一年常达数万匹马。绢马交易起初带有酬谢回鹘协助平叛的性质,但长此以往对中原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享受这些汉地丝绸的当然不是普通回鹘老百姓,只是上层贵族。回鹘持续地从中原取得如此大量的丝织品,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在草原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这些丝绸是不可能在草原上正常地消费掉的。控制回鹘对外商业活动的是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他们得到回鹘贵族的信任,把中原流入草原的丝绸贩运到遥远的西方,成为中国丝绸流向西方的一条重要通道。
9世纪20年代以后,回鹘汗国出现内乱,可汗更迭频繁。开成四年(839年)原先臣服于回鹘的西突厥沙陀部与回鹘内部反叛势力勾结,打败回鹘,彰信可汗自杀。新可汗初立不久,黠戛斯又与回鹘内部叛臣联合,攻下回鹘城,回鹘汗国终于灭亡。散居于漠北的回鹘部众除了少数南下投唐和东附室韦以外,一支迁至甘州,一支迁北庭,在那里定居下来。迁至甘州的后来与河西地区的居民融合,迁往北庭的后来与今新疆地区其他地区的居民融合,逐渐发展成今日的维吾尔族。
①参见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段连勤:《丁零、高车与铁勒》,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②《魏书·高车传》。
③《北史·尔朱荣传》。
④《魏书·高车传》。
⑤《南齐书·芮芮虏传》。
⑥参见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⑦夏鼐:《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银币》,《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
⑧参见余太山:《*(左口右厌)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
⑨许多学者认为阿瓦尔人与柔然有关。
⑩参见志费尼著,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传》上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2—64页;拉施都丁:《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1册,第239—241页。
丝绸之路/沈济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