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草滩千里少人烟
作者:赵丽洁,陈淮

甘肃省山丹县南边祁连山脚下,有一片丰饶的草原,这就是大马营草滩。北边有焉支山。焉支山南麓及大马营草滩一带,自汉初霍去病驱逐匈奴后,就一直是国家屯兵养马之地,据地方志记载,唐代这里养马最多时达7万匹以上。元、明、清以后,直到今天,这里一直是国家繁育军马的基地。
1982年培育的“山丹马”是中国四大名马之一。山丹军马场自50年代以来已向外输送马骡10余万匹,并出口亚洲和欧美国家。今天的山丹军马场地界已不包括历史上同为一体的皇城滩一带,但仍有“亚洲最大的天然牧马场”之称。
9月底,大马营滩上遍地生长着的马莲草已泛出一片金黄,在深秋的阳光下,展示着一年的辉煌。我曾在这里用数小时的时间在马营滩上观看那些灵动的山丹马群。起初,当马群发现有人试图靠近它们时,马上就机警地躲开,后来因我在它们周围待的时间久了,它们似乎也就放松了警惕。马群中公马很少,绝大部分是母马和骟马。当你坐在马群附过的草地上看着它们吃草时,有些骟马有时会离你很近,在吃草的间歇,它会停下来细细地打量你,这时你会禁不住想摸一下它,于是你伸出手,嘴巴“啧、啧”地发出声响,而那马却并不会靠你更近。
如果你此时“得尺进寸”,它就会机警地离你远一点,但并不跑开……那些母马大概因为要负担马驹的奶水供应,所以好像永远也吃不饱——它是无暇顾及与你有些许交流的。小马则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我曾几次试图更靠近它们拍照,但这些初来“马世”的精灵们似乎很害怕相机,当你对准它拍照时它马上就能感觉到,并且很快会躲在母马身后,你绕它们转一圈,它又会躲在另一边……
每次去马场,我都忍不住要在马群附近多待一会,我总觉得它们或许已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道马群景观——养马是一项投入多,收益少的事业,在讲求经济效益的今天,马群这道壮观的人文景致还能坚持多久呢?
地理知识百科
山丹马的来历
山丹马剽悍骏美,有唐代“六骏”之神采,马匹体型匀称,遗传性能稳定,兼有驮、挽、乘多种性能,适应性强。据报载,南京的一位青年工人和一位骑兵曾各乘一匹山丹马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唐古拉山、最后抵广州,创下连续行程1.4万公里的纪录。“山丹马”是我国从1953年开始杂交繁育的,当时引进了苏联的顿河公马对本地母马杂交,直到1982年才培育出被命名为“山丹马”的优良品种。今天的“山丹马”已基本没有顿河马的血缘。
沧桑大美: 丝绸之路/赵丽洁,陈淮[著];陈淮,罗小韵摄影.-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