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志丹书库 刘志丹卷(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刘志丹榆林中学纪事
何志刚

  刘志丹,名景桂,字志丹,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县(现志丹县)金汤镇。志丹6岁随祖父耕读,后在永山县立高小学堂读书。由于军阀官僚的血腥统治和地方豪绅的残酷剥削,陕北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志丹目睹家乡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十分同情穷苦大众,陕北民间又流传着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英雄故事,这些都对少年时的刘志丹的思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新思潮的鼓舞下
  小学毕业后,十八九岁的刘志丹抱着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愿望,于1922年徒步10余天,来到离家六七百的榆林,报考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国文科的作文试题是顾炎武的一句话:“士先识器而后文艺”。刘志丹在作文中大胆地抨击现实,阐述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学识才有用处。古文老师认为是奇谈怪论。杜斌丞校长知道后说,他出此题的目的是想发现人才。这篇作文与众不同,又有文采,该取第一。刘志丹参加的其他几场考试也颇为顺利,最后他被录取在己班就读。那时,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但新思潮的影响已经波及榆林中学。刘志丹迅即跟上时代潮流,走上革命的道路。
  榆林中学是当时陕北23个县惟一的一所中学,也可以算是陕北的高等学府了,刘志丹入学后,魏野畴、王森然等进步人士陆续来校任教。他们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思潮,榆林中学的面貌便有了改观。刘志丹深受他们的熏陶和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李大钊等先驱的马克思主义观,常常使他激动不已。榆中国文教员有新学和旧学之分,刘志丹提议王森然在国文课上讲《新青年》中的文章。后来,在晚清遗老杜斗垣的国文课上,刘志丹看《向导》被发现,杜斗垣叫刘志丹背诵《归去来辞》。这篇文章背诵完后又叫他背诵另一篇古文,刘志丹明知这是刁难自己,便将李大钊的《青春》背诵了一遍,使这位老学究下不了台。刘志丹接受了新文化和新思潮,思想觉悟很快地提高,他在1922年,《登镇北台》一诗写道:“红石峡急流直下,镇北台狂风高旋。看长城内外破碎,重收拾有待吾辈。”诗中抒发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壮志豪情。
  在激流中经受考验
  此时,榆中学生在魏野畴的帮助下发起组织学生自治会。1923年,刘志丹当选为会长。在他的主持和进步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推销革命书刊《新青年》、《向导》、《新潮》、《资本论》、《独秀文存》等;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时事研究会、剧社、画社等团体,课余开展学术讨论,范围涉及社会、文学、历史、时事等,大家提出许多激进主张。刘志丹是这些研究会的组织者,他还亲自带头演话剧。那时陕北还没有一个女学生,他就扮演妇女,演的很精彩。同时,他在王森然创办的《榆中旬刊》和《塞声》刊物上积极撰稿,写过不少文章和诗歌。
  1924年春,在刘志丹的提议下,王森然和当时在榆林避难的杨虎城参观了惠记地毯厂(系井岳秀私办的工厂),他们看到童工所受到的虐待倍感痛心,想让这些童工学些文化知识。于是,王森然等组织了平民学校,由杜斌丞任名誉校长,王子宜、刘志丹任主任,并由刘志丹等同学当小先生。起初,星期六晚上在工厂讲一个钟头的课,放暑假时便改在榆中。暑假时,杜斌丞特意为平民学校修建了一处校址(在榆中)。平民学校随即搬至榆中。榆中党团组织建立后,该校成立为榆中党组织宣传政治、发展组织的阵地。
  是年,榆中学生会还同井岳秀操纵的封建迷信组织同善社作斗争。刘志丹相信学潮的力量,常常号召罢课解决问题。11月学生会还鼓动了一次反对旧势力的罢课风潮,并取得了胜利,这次学潮为以后建立党团组织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1923年至1924年间,旅京陕西学生会进步组织——共进社在榆林发展成员,共产党人魏野畴等发展刘志丹加入共进社,并成立了“共进杜榆林分社”,刘志丹成为该社的骨干成员。
  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1924年冬,李子洲,王懋廷在陕北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支部,刘志丹等成为榆中第一批团员。1925年3月,王懋廷到榆林主持成立榆中团支部,指定张肇勤任团支部书记,刘志丹任组织委员,先后发展刘志丹等多人加入团组织(另一说,不久转为共产党员)。从此,他对学生运动的领导更为得力。6月,“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陕北,榆中团支部、学生会组织陕北学生联合会上捐募款支援上海工人,在榆林城区开展反基督教等群众运动,揭露帝国主义利用教堂进行侵略、搞间谍活动的罪行,并宣传抵制日货,上街讲演,声讨帝国主义和军阀,使榆林周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潮。
  刘志丹在陕北学生中,一开始就显示出他的组织才干。1925年7月,他被选为陕北学生联合会代表,赴三原参加全省学生代表会和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因交通不便旅途延误,到三原时学生会已经结束,只赶上参加共进社的会议,被选为该会第一审查委员会委员。他在会上作了关于榆林地区共进社活动情况的发言,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共进!共进!同志引着被压迫民族向帝国主义者进攻!不惜牺牲,杀开血路!前途自有光明与幸福!”
  1925年秋,广东处于革命高潮,党组织派刘志丹、杨国栋两人去黄埔军校学习。尽管这时刘志丹中学还没有毕业,但他说服家庭,冲破校方阻拦,毅然离开榆中,经京津乘船南下,于是年冬到达广州。翌年初,进入由孙中山在苏联帮助和中共合作下创办的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刘志丹入校后,耳目一新,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学习热情很高,政治上十分活跃。1926年秋,他从军校毕业后随军东征,从此,勇敢地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中经受战火的洗礼。
  原载《陕西党史》2003年5期
  

志丹书库 刘志丹卷(上、下)/祁玉江主编;《志丹书库》编纂委员会编;崔炜分册主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