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周文文集第三卷:作文研究
周文

  这篇文章,是根据某校一部分同学的文章里的问题写成的,只算是就文论文,因此是很不全面的,而且原来针对的这些对象,都是些干部,对一般读者未必完全适合。有些同志还是怂恿我把它发表,以供留心此问题的同志们参考。既然要发表,就不能不多少照顾到一般情况,因此就又加以再一次的删削、整理,可能就更不全面些,甚至有不妥之处,尚请读者予以指正。
  作者
  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三日
  我这次看过的五十一篇文章,有半数是比较好的,另一半则是有毛病的。后者,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有严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毛病的,是少数;另一类是想作实际分析,但是不善于分析,对理论与实际联系没有真正理解,而弄成了乱联、硬套,这类的数量最多,所犯毛病自然也有轻重的不同;还有少数的一类,从表面看来,虽然没有那样乱联、硬套,但是满篇陈词滥调,空洞无物,也是党八股的一种。现在我们就来分别加以研究。
  先谈那种有严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毛病的。
  有一篇文章,是批评沈志远先生在《展望》上的一篇文章的,作者劈头就这样提出问题:
  中国社会是人类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会逸出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性吗?换句话说,会超过五种社会形态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吗?
  这种提问题的方法,使我想起过去八股式的文章,一开头就来这么一句:“今夫天下之人”!真是一个筋斗离题十万八千里。作者不从中国社会作具体分析来提出问题,而是拿了历史上的五种社会形态这个公式来硬套。
  根本上错了,一切都就会跟着错下去,犹如头手朝下打着“倒立”的人,他所看见的人当然都是倒起的一样。比如沈志远先生说新民主主义是过渡阶段,本来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作者钻了五种社会形态的牛角,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阶段,所以反而嘲讽地说道:
  这样说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不伦不类,非僧非道的社会形态(不,还不能称为社会形态,简直是一个怪物)。
  沈志远先生讲到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份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说:“它里边的成份,既不能等量齐观,它们的关系,也不是永远不变的。”这明明是说五种经济成份的比重是要变的,国营经济占的地位最重要,但作者却硬说:
  沈先生在这问题上的处理观察,恰恰是“等量齐观”,视为“永远不变的”了。
  这是何等的主观、武断!作者那篇文章还引证了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的一些话,其实新民主主义是过渡阶段,并不是沈志远先生的新发现,毛主席早就讲过了,奇怪的是作者在引证《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却没有看见!主观主义很有点像色盲,我们如果患了色盲,就会看见什么都是灰的颜色,看见红的也是灰的,看见缘的也是灰色,看见黄的紫的也都是灰的。有了这样一个主观主义标准,一切十色光鲜的事物,都为之“变”色;其实事物本身的色并没有变,十色光鲜依然是十色光鲜,只是色盲的眼睛看不见就是了。这就是主观主义的一个很大教训。现在的科学似乎还没有发达到能够医治色盲,但是医治主观主义的药方是有了的,毛主席在《实践论》上说得好:“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与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与谦逊的态度。”只就作文章来说,我们应当是详细占有材料,负责地谨慎地虚心地加以研究,弄清楚问题,从实际出发,作深入具体的分析,才有可能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才不至于出大乱子。
  * * *
  其次,来研究一下第二类文章。这一类主要是想作实际分析,而且也进行实际分析,但是不善于分析,我们也先抄一篇文章的一段来看看: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政策观点上的盲目性,无方向,无重点地进行工作,一般地,粗率地处理问题。在解放之始,我们用了相当力量,从事建政、支前、治安、群众工作,在当时,这些自然是首要任务,但进一步如何与生产建设结合起来,如何盱衡全局,接受经验,预见将来,就没有很好考虑。在统一财经政策执行以后,产生市场停滞现象,工厂无法维持,商店陆续歇业,在这些新的问题面前,我们表现了束手无策。省委指示要以恢复发展生产,整顿工商业作为中心任务,但是如何恢复?怎样发展?由哪里着手?认识上极端模糊。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曾将“恢复和发展生产”当作口号式的通过了,如何执行,就没有确切办法。在政权工作上,平津解放后,在去年七月就根据少奇同志指出的城市建政方向提出改变区街组织,行政领导要求集中统一。×州解放已是八月底了,建政时却还按市、区、街、行政小组、治安小组等一套形式搞了下来,多数干部集中在区上,老干部也分兵把口,市委委员分工是一人领导一至两个区,今年二月间准备研究改变政权形式与领导关系,成立了研究组,我是主要负责者,但因陷于其他琐碎事务的纠缠中,没有顾得去研究,结果是流产了。
  如果是写工作报告,也不能把许多工作都挤在一起写,就是要把许多工作都写上,也须很好地分析,弄出条理,提到原则高度,像那样罗列现象,不过是一篇流水账,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没有多大意义的。至于写论文,那与工作报告不同,它不是要反映你作了多少工作,它虽然拿某些工作材料来分析,也以是否能够说明问题、说明某一个思想为标准。虽然也可以用反省的方法,但目的也是为了说明问题,决不是为反省而反省。像上边这一段文章,作者的目的是想说明自己的盲目性、无方向、无重点,列举了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前那一段也就差不多了;虽然也还不精密,分析不够。至于后边讲政权的一段,就简直是多余,有些为反省而反省的味道,反而把自己要阐明的中心思想淹没在过多的材料大浪中了。
  经验主义的毛病,就是不懂得遇事作周密分析。像我们这些不会游泳的人一样,跳到水里只感到汪洋一片,心慌意乱,没有抓拿。懂得游泳规律的人就不同,他鼓一个劲,口鼻闭住气,一下就浮起来了,想游东就游东,想游西就游西,得心应手。我们学写文章,要不被大量的材料所淹没,重要的是也要“鼓一个劲”,就是说要下一番苦工,学会掌握它的规律,这规律不是别的,第一个是分析,第二个是分析,第三个还是分析。还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这样,才能够把一些原料提升到理论高度。
  要能够学会这方法,从学习中提高我们的思想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学他们的精神实质,学他们的方法,不是死记他们的条文。如果方法没有搞对,不管你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经验主义也可以转一个身就变成教条主义的。因为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本来是双生子,它们本没有多少间隔,一个是站在东边看,一个是站在西边看(一个是从死记的书本看,一个是从狭隘的经验看),都各有其片面性,都不能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问题,比如上举的这篇文章中就也同时有着教条主义的毛病,有文为证:
  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最初有些发急,和同志们研究,都没经验,结论是“摸索着干吧!”脑子里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党的任何一套,都是摸索出来的,作下去就懂了。”其实这是极端模糊的包含有唯心因素的看法。摸索,是可以的,问题在于你怎样去干,是闭塞头脑的蛮干呢,还是走群众路线?是有方向有目的的摸索前进呢?还是茫无头绪的瞎摸?我们党的一套是摸索出来的,这是事实,但它是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前进的,不是教条的演绎,也决不是糊里糊涂的瞎摸。
  作者主要是分析自己在工作当中的盲目性,缺乏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本问题是提高理论水平的问题,按上边的说法,也差不多够了,但是作者却又紧接着写了下面的一段: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决定方向时,要首先明了事物发展的一般的内在规律,其次对于现实事物作深入的全面的调查与了解,然后,再根据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理,批判地吸收客观经验,运用历史发展重复性的规律,进行缜密的、反复的分析与研究,由此得出这一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正确决定方向,组织其执行,指导其前进。这样才能预见,才不至瞎摸,避免盲目的错误。
  这么一来,就弄得很神秘难懂了!你看他前面讲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还比较具体些,后边一讲到“理论”就很抽象!你看那前段的实际和后段的“理论”“联系”得多么勉强!而且作者所说的:“首先”,“其次”,“然后”,又说得多么机械!作者是在谈具体工作问题,但是这里所说的意思好像每件工作都要“运用历史发展的重复性”似的,作者是否真的弄懂了自己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是很成问题的。这样的“联系”,就好像锯了腿的人安上一条木腿,它不是人身上自己长出来的,而是从外部硬加上去的,是两个不相干的东西,走不得路的。这是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合作”的典型。做文章不大大绞几下脑汁去好好做实际分析,一定是弄不好的。
  * * *
  最后我们来研究一下另一类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的文章。我以为这是不喜欢绞脑汁的典型。这种文章,从表面上看来,好像和以上两种都不同,好像没有明显地搬教条,没有明显地在那里硬套。也好像没有现象罗列,文章读起来,字句也还顺溜,但是你读了后闭着眼睛想想,这文章究竟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只好摇头。我们还是从一篇文章里抄一段下来看看吧:
  我们也经常讲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应当如何开展它,则在思想上是很不明确的。我们说,思想问题,性急不得,是要慢慢来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思想意识的改造很不容易,它必须在经常批判与自我批评中得到改造。但我们的问题也正发生在这里——简单地认为开开检讨会,大家提意见就是全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几乎没有想想它还应当有些什么具体内容,还应当做些什么具体事情,还可以有些什么其他方式可行,因而检讨会往往成了照例的千篇一律的东西,有时甚至起了反作用。
  抄的这一段,是可以代表全篇的,似乎好些问题都谈到了,但是都很浮浅,平庸,许多话都属于老生常谈,有些话等于没有说。这样的文章,说明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常常听见有一种意思含糊的谈话,比如说:“你这个人太那个了,我简直对你很那个,如果你再那个,我就要对你那个了。”意思有没有?似乎有。但是说明什么问题没有?没有。上面这篇文章,就是这样性质的文章。严格说,也是属于党八股的一种。这类文章,如果拿过去老先生批文章的话来说,就叫做“隔靴搔痒”。我们写文章,是要真正能够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不要隔靴搔痒,也不要隔袜搔痒,不但要把靴子脱掉,还要把袜子脱光,搔它一个痛快。这样才作得出有用的文章。
  * * *
  上面的三类分析,我只是简单的举几个例子,未必就能够全部概括,但是也可以看出,有些不同,有些共同,基本问题,大都还没有很好开动脑筋,没有把自己所学的弄通,没有把问题弄清楚,没有很好地占有材料,作周密系统的分析。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个问题,有大有小,都有它一定的材料;每一件事实,都有它本身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它的内部联系,必须从具体分析,来达到自然的结论。这就是从实际出发,不是从教条出发,也不是经验主义。理论只是作为我们研究问题的向导,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是不可以引证某些原则和某些名言,但是目的为了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不要为引证而引证,不要硬套;同样,例举某些具体材料,是为了阐明某些问题,不要为反省而反省,不要现象罗列;写文章一定要有内容,要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要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不要说空话。
  这次产生那些毛病的原因,除了极少数原来就染上些教条主义毛病的以外,大多数都不外上面指出的那些。特别是有些同志,原来理论水平低,有大推工作经验,不善于分析,现在刚刚读了几本理论书,在浅尝之下以为忽有所得,便套起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初初到了宫殿门前惊喜于门墙*(左火右旬)烂的心情。这种现象恐怕是难免的吧。但是问题不在于‘难免’,而应该求之于自己的努力够不够,不是徘徊于门墙的询烂,而应该争取升堂入室,就是说,要把自己所学的真正弄通。
  * * *
  此外,谈谈文章结构和造句问题,因为这在许多同志的文章里边也是成为重要问题的。
  结构问题,是比较带技术性的问题,但是和思想方法分不开的。因为一切文章本身的构成,都是由具体分析,逻辑的自然结果。结构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如果以为有现成公式可以追求,或者看见某一篇好文章,去照抄它的结构,结果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是说,会变成八股。过去曾经有过一种八股式的结构,叫着“起、承、转、合”,比如说:“今夫天下之人,未有不吃饭者也。(这是起)。饭之种类多矣,有大米饭,有小米饭,有干饭,有稀饭,吃之均可以饱。(这是承)。然而,人若不吃饭,则必饿死矣。(这是转)。呜呼,人其可以不吃饭呼。(这是合)。”这就是八股式。你可以拿这八股式去套一切问题,都可以成为所谓“文章”,但是一切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内容都可以被它所埋没,所以现成的结构只是有害的,一篇文章结构好不好,根本是看你分析问题充分不充分。是不是把它内部的各个重要方面都说清楚了,而为了说清楚,你如何根据它本身的发展,把它组织得很完美,使它能够充分达到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一点,就需要靠自己多多研究些好文章,看人家是怎样分析问题,怎样组织的;同样重要的是须要自己多练习,多写,在熟练之后,就能够摸着它的规律,这里,我只能够讲讲某些同志文章上结构的毛病,作为前车之鉴,避免重犯。
  一、要抓紧中心
  有一篇文章,在开头一大段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团结教育改造人民,是人民的国家政权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劳动人民文化水平很低,并且文盲占的比重很大,……经济建设,这新任务的要求除有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外,还必须有高度的文化技术水平。”从这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整个劳动人民的教育问题,但是作者在下边则完全讲了旧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最后却又讲一般社会教育的效果。这就把中心转移了,从全篇文章看,就没有了中心,当然就不能够把问题说清楚。这篇文章如果主要是谈改造旧知识分子问题,那么问题的提法就应当不同,应当从头到尾都贯串着改造旧知识分子这个中心才对;反之,如果照原来所提出的中心,那么旧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就只能够占其中问题之一,而不能够成为主要的或唯一的问题,这才合乎逻辑,抓紧中心,这是写文章最重要的环节。
  二、要分析到底
  有一篇文章,中心意思是分析工人阶级的伟大,第一点叙述工人的劳动态度如何好,整年累月刮风下雨都不停地工作;第二点叙述工人如何善于接受新的科学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劳作技能;第三点叙述工人如何团结友爱,如何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这些材料的列举自然是很重要的,但是这还仅仅是一些现象,问题还远没有说清楚,应该加以归纳,分析,阐明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就是说,要分析到它的本质,分析到底,才算是一篇能够解决问题的文章,才是比较完整的文章,但是作者只是简单地在那几点之后说说伟大就完了。这样的文章就变成了现象罗列,没有结果,从结构看来就成为有头无尾了。
  三、要层次清楚
  有两个不同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有一篇文章是谈新民主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作者分段分得很细,每段都有一个小标题:第一段是“一种生产关系呢?还是五种呢?”第二段是“阶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第三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及生产力有无矛盾”,第四段是“矛盾的性质及其前途”,第五段是“生产关系的优越性”。从表面看来,这层次是分得很清楚的。但是从问题本身的发展来看,第五段的生产关系优越性在第三段当中阐明有无矛盾的时候就可以阐明了,而且在第三段阐明得还会自然些,分到第五段去反而把意思割裂了。第四段的矛盾性质及其前途,实际上随着优越性问题的阐明也就会达到很自然的结论。因此第四、五段的分法是没有必要的。那是按照作者的主观愿望、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帜去分的,而不是按照问题本身逻辑的发展去分的,结果弄得繁琐不堪,反而层次不清了。
  第二个例子。有一篇文章检讨一九四七年某镇在土地改革中侵犯工商业的错误,和纠正错误过程中作者的认识,在讲到农村工商业的几种不同情况的时候说:
  我在被侵犯的工商业中调查了一百家,但其中只有两家是从手工劳动积累起来的,其余都有地主的投资或为地主直接经营,他们又以商业资本投放高利贷蒹并土地,还有些地主为了逃避减租减息将地财或者出卖了土地转为工商业资本。因此我认为这些工商业是与封建剥削分不开的。
  “地主投资”和“地主直接经营”,在形式上是不同的;而投资部分,投资的多寡,性质上也有不同,因此这两种情况仅仅用一个“或”字就太笼统了。作者所说的九十八家当中,自然是把逃避减租减息的也包括在里面。但是却说“还有些地主”,似乎又是另外的了。而后边说:“我认为这些工商业是与封建剥削分不开的。”这又容易误会那两家劳动起家的也包括在内。这是由于在层次上的不清楚,弄得区分不明确。也可以说由于区分的不明确,弄得层次不清了。应当改为:
  我在被侵犯的工商业当中调查了一百家,其中只有两家是从手工劳动积累起来的;其余则都有地主的投资(有些是地主直接经营的),且其中一部份又以商业资本投放高利贷兼并土地。这些由地主投资或经营的工商业当中有些则又是为了逃避负担、逃避减租减息将地财或者出卖了土地的所得搞起来的。因此我认为这些工商业,除劳动起家者外,都是与封建剥削分不开的。
  本来有些应该用数目字来区分才更明确,但是这里只能够就文章改文章,改成如上的程度。“一部分”是那篇文章在别的地方讲到的。所以这里也把它用进来了。由这可以看出,写一篇东西,对于某一问题当中若干不同情况的明确区分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就会搞得混淆不清。
  四、要避免重复
  有好些文章,常常把同一的意思或同一的话在没有必要的地方说了再说,使人感到重复啰苏,比如有一篇批评个人英雄主义的文章,有一段讲了个人英雄主义是站在群众之上,不是站在群众之中,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向群众学习、教育群众,意思是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下一段又讲一心想当英雄的人,不能够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再下一段又讲有英雄思想的人,不会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会得到群众拥护,作者的意思本来想说得更清楚,但是并没有什么新的意思,反而弄得很累赘冗杂了,像这样的意思,在某一段里面加以阐明的时候,就充分把它说完,所谓“揭露无余”,不要分一点点到另一段又去重复它。
  另有一种重复是在同一小段里边的重复,比如有一篇文章在某一段的前面说:“这个落后思想,长期支配着我的行动,直到此次学习了社会发展史以后,才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接着他就分析自己的错误思想,说了几句后又说:“以上这种思想,经常在我脑子里活动着,经过这次学了社会发展史以后,才有了转变。”这种重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它并不是为了着重说明问题,前边讲了,后边就不必再讲,或者认为在后边讲才合适,那么前边就不要讲,使文章干净利落。
  五、要摆法适当
  有一篇文章在阐明新中国法律性质的时候,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下边即以半张稿纸的地位分别引证这两个法案的重要原则条文,也是婚姻法在前,土地法在后,当然这两个法案都是意义重大的,但是土地法对于今天翻天覆地的革命意义更伟大,在文章里面就应当把它摆到首要的地位,使它鲜明突出,这对于阐明一个思想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不是学究式地做文章,我们是政治家,看问题应该从政治意义上去看,比如有许多写工人、农民、和其它阶层人民的消息,工人总是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其它阶层人民,这不是八股,而是它本身的意义所规定的,同时也是作者应有的观点。
  这次从一些同志的文章里边仅仅举出上边的五种毛病,由这些毛病可以看出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做文章必须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要能够紧紧抓住问题,作清楚、透彻的分析;在整个分析当中,一定要注意到问题本身发展的逻辑性、条理性,紧紧掌握着这种逻辑性、条理性,使它构成一篇完美的文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 * *
  其次,谈谈造句问题。
  造句问题,当然更是技术的问题,但是它也是和思想、思想方法分不开的,因为语言、文字是表现思想的工具,没有明确的思想,就没有明确的语言。思想或思想方法没有搞对,表现在语言文字上也就会不对。这里从同志们的文章里边举两个属于思想方法上的句子,比如:
  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以小学生的态度对待群众,这就说明群众是伟大的,群众中有着丰富的知识泉源,要虚心向群众学习。
  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话自然是对的,但是仅仅引了这句话,没有更多的阐明,怎么能够说‘这就说明’?这不是从具体分析来说明问题,而只图从简单的引证来下断语,这是一种教条主义的方法的表现。
  再举一个不通的句子:
  世界上各国再强大的军队,若没有保卫(侦探)工作当它的后盾,迟早总会被敌人搞垮的。
  对人民国家,强调讲讲保卫工作的重要,说如果没有它,会有被敌人搞垮的危险是可以的。但是作者说的是“世界各国”自然是把帝国主义国家都包括在内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侦探工作是反人民的特务工作,帝国主义的特务组织最庞大最凶恶,但是不管它怎样庞大和凶恶,历史注定它一定垮台,一定灭亡,希特勒就是明显的例子。对于这样的问题,应当把人民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从本质上、从原则上加以区别,否则就发生错误。这是形式主义看问题的结果。
  由此可见,语言文字和思想、思想方法也是分不开的。下边我们只侧重谈谈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从文章里边选些各种不同的句子加以大体分类,分别来研究。
  一、不简洁的句子
  1、“从小受教育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应当改为:“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
  因为既然是老师告诉的,当然是在受教育了,因此“受教育”这样的词,就是多余的。
  2、“在一九四七年的秋末,华东人民解放军解放第一个省会,——济南,同志命令接收了国民党办的商业职业学校。”
  因为文章的中心只是讲教育,而这一句的目的只是讲接收了商业职业学校,标明接收这个学校的时间、地点就够了,其余都是多余的。因为一九四七年济南解放,当然是华东人民解放军解放的,这里不是要说明华东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的意义,也不是要说明解放济南对于接收这个学校的意义,当然就用不着提到解放军了。同样,目的只是说接收学校,而不是要说明谁叫接收的,也不是要说明接收时候的意义,因此“同志命令”也没有提的必要;因为接收,总是奉命的,难道还有人高兴接收就接收么?至于接收的当然都是反动派办的学校,所以“国民党办的”也用不着提到。这些都是画蛇添脚。像在以上所说的情况下,这句子就应当是这样:
  在一九四七年秋末,济南解放,接收了商业职业学校。
  3、“我曾不高兴,闹情绪,讲价钱,不安心工作。”
  “不高兴”,“不安心工作”,都就是“闹情绪”。“不高兴”,“讲价钱”,“不安心工作”,这是三个不同的表现形式,排列在一起是可以的,“闹情绪”则就重复了。
  二、不完全的句子
  1、“目前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动派,企图破坏和平,在朝鲜进行武装侵略,并用美机不断侵犯我国东北,梦想把全世界人民作为他们的奴隶。”
  仅仅说到侵略朝鲜、侵犯东北,就一下子接上把全世界人民作为奴隶,可以看出这中间还缺少些什么意思,因此应当改为:
  目前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动派,企图破坏和平,在朝鲜、台湾进行武装侵略,并用美机不断侵犯我国东北,来扩大它的侵略,梦想征服我国,以至亚洲,以至全世界,把全世界人民作为他们的奴隶。
  2、“由于自己主观努力不够,以及理论知识的缺乏,不可能对自己存在着的旧思想进行深刻分析与批判。”
  上边说了“主观努力不够”和“理论知识缺乏”两件事,下边的“不可能”却就只交代了一件,这就是没有把意思说全。应当改为:
  由于自己主观努力不够,以及理论知识缺乏,也就没有抓紧和不善于对自己存在着的旧思想进行深刻分析与批判。
  “没有抓紧”是交代了“努力不够”,“不善于”是交代了“知识缺乏”这样就完全了。
  3、“从以上的分析,便可以很显明的得出,新民主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完全符合于中国生产发展的规律。”
  “很明显地得出”,这样的话自然并不是不可以,但是按照一般习惯,总觉得还不太完全,应当是“很明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完全得多了。要末就索性说“很明显地看出”,也要好得多。
  三、欠准确的句子
  1、“我生长在京市,常看见警察拿着棍子打要饭的或拉洋车的,后来竟至成了历次学生运动的直接打手。”
  这在主词宾词上面没有明确的区分,弄得把意思纠缠在一起了,变成了“我”这个人因为常常看见警察打人,后来竟也成为学生运动的打手!而“学生运动的直接打手”,作者的意思自然是打学生的打手,但是没有说清楚,会误解成学生当中的打手,句子的不准确,就常常弄成了反面。应当改为:
  我生长在京市,常看见警察拿着棍子打要饭的或拉洋车的,在历次学生运动当中,他们又是打学生的打手。
  2、“对地主富农中农政策的检讨。”
  文章明明是讲自己在执行这些政策当中发生的错误,政策本身并没有错误,检讨的是执行的结果,而不是政策本身,因此这样的句子是不准确的。应当是“对地主、富农、中农政策执行结果的检讨。”
  四、不顺的句子
  1、“维持一个人生活,可以吃得——他们是不大注意穿和住的——很好。”
  本来是一句明显的意思,夹注插的地方不妥当,就弄得很蹩扭了,读起来很不顺,你试念给别人听听,别人会简直不懂你在说什么,应当改为:
  维持一个人生活,可以吃得很好(他们是不大注意穿和住的)。
  2、“经过两个月的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后(特别是最后的一个阶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使我发现了这点。”
  这也是夹注没有插对,应当改为:
  经过两个月的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最后的一个阶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学习后,使我发现了这点。
  五、不通俗的句子
  1、“旧社会的警察之所以被人民唾骂为狗,正是那时的国家性质‘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工具’决定的。”
  意思是对的,就是句子有些复杂,弄得不通俗了,应当把它改组一下,使它变成通俗易懂:
  旧社会里的警察,所以被人唾骂为狗,因为他们是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工具,这是那时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2、“虽然在程度上不同,但个人主义思想是属于后一种落后思想类型是不能有任何怀疑的。”
  这是倒装文法的句子,也是不通俗的,不习惯的人要想了好一会才懂得是什么意思,而对于文化水平低的一些工农同志,就更难懂了,应当把它改组:
  还有个人主义的人,虽然思想毛病各有程度上的不同,但它是属于后一种落后思想类型,是不能有任何怀疑的。
  3、“因此,就非常痛恨这些野心家——统治者之背弃劳动人民独吞胜利果实的无耻罪行。”
  这也是很不通俗,特别是当中插一个夹注,更弄得蹩扭,应当改组一下:
  因此,就非常痛恨这些野心家的无耻行为——他们背弃劳动人民独吞胜利果实。
  六、生造成语似的文言句子
  有的同志喜欢生造成语似的文言句子,把“可歌可泣”改为“可歌可颂”未尝不可;但是在“敷衍塞责”之下造出“应付从事”,则总觉得有些为对偶而对偶的毛病,不大自然;至于“傲视自己,轻视别人”,下句成语是对的,上句就不对了,因为“傲视自己”,照字面解释就是“骄傲地看自己”的意思,那么究竟是别人对自己骄傲地看?还是自己骄傲地看自己?显然这两个意思都是不对的;还有“久而练之,熟之生巧”,也是很不自然的,“一世盛人”,则就更勉强,不大像样了。
  语言问题,我们要好好领会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当中所说的话,要学习群众的语言,学习外来的语言,学习古人的语言。对古人的语言,批判吸收的时候,要选择能够恰当而明确地表现一定概念、一定意思的语言,不要乱吸收,更不要生造。
  关于造句,上边举了六类,基本问题是,一个句子对一定的概念必须恰当地充分地说清楚,不能多,也不能少,要通俗易懂,又要合乎科学的构造,对于文法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例如主词、述词、宾词等等词儿适当地位的安排,必须弄清楚,否则就会乱,习惯上的语法,有时候是不合文法的,必须适当矫正。但是太不注意说话上的习惯,就会弄得蹩扭,难懂。不要把这看作是小事情,语言不好,造句不恰当,就不能够明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就会损害一篇文章的完整性。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做到能够掌握语言的规律,进而创造既通俗又科学的优美语言。
  * * *
  以上尽讲了些缺点、毛病,没有讲到同志们文章当中的一些优点,我想,这样着重讲讲缺点、毛病,来帮助大家认识为什么不应该那么写,大家再去对照研究一些好文章,也许会有益的多。要学写好文章,不要讳疾忌医,只要知道了自己的缺点、毛病,就能够有意识地去防止,克服。当然,这样着重讲了缺点、毛病,是不是有可能把某一些同志吓倒了?以为:呀!写文章有这么些讲究,好不容易呀!因难太多了!从此不敢写了!我想,这种想法是可能产生的,因为一个人碰在墙壁上总会要楞一下;楞一下不要紧,应该立刻看见墙上贴的“此路不通,大路在前”的条子,自己就另外再找路走才对。如果以为反正走这条路困难,从此缩了回去,那么这种想法就是不对的。我们大家都了解,世界上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人所能够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一点一滴学来的。小孩子生下来只会哭,什么也不会,但是若干年以后,不是什么都会说了?学会说话也并不是容易的呀!写文章,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不好文章到写好文章,总是一个过程,是不可跳越的过程。许多文章能手,乃至大文豪,还不是这么一步一步走来的?做学问,讨便宜的事情是没有的,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办法,特别是我们是共产党员,决不应该知难而退,为困难所吓倒,应该用一切力量去克服困难,这是我们共产党员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只要我们不是瞎摸,而是清醒地知道困难的所在,困难就一定能够克服。讲到做文章,那对我们共产党员更重要了,我们处处要宣传,要宣传得好,最好是能够做文章;即使你不是做宣传工作,而是做别的工作,你总要做工作总结,你总要写报告,如果负了重要领导责任,还要写指示,这还不是写文章?要能够做出好的总结,好的报告,好的指示,同样也要练好写文章。尤其是我们目前正在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更须要同时练好写文章的本领,对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会很大,因为练习写文章,不仅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逐渐掌握文章的规律,同时对于自己思想精密的锻炼也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应该不怕困难,应该大胆练,经常练。当然在开始不要要求过高,不要希望今天认识到了,明天就要写出好文章,那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提高是从现有基础上提,不是从半空中提,一次提高这么一点点,再一次提高一点点,那也就是很大的收获,积累下去,终有写好的一天。这要和作战一样,一寸一寸地夺取阵地,韧性地坚持下去,最后就能够战胜敌人,我们如果拿出和敌人肉搏的精神去锻炼写文章,那就任何困难都会在我们的面前倒下去,当然,练习写文章不仅要有勇气,还要很虚心,在每次写的前后,应当多多和别的同志交换意见,诚肯地考虑人家的意见。写成了,自己要多看几遍,并且请教别人,要多修改,像鲁迅说的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一直改到不能够再改为止,有这样的精神去干,不进步那才是怪事呢?
  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1951年5月1日《学习》第4卷第3期
  署名:周文
  

周文文集第三卷/周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