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怀念徐特立同志
|
人民的楷模 |
欧阳先云 |
|
|
抗日战争后期,王震同志率领英雄的三五九旅部队万里行军,挺进到湖南,开辟抗日根据地。一天晚上,部队到了我的老家湘潭农村。“红军回来了!”人们高兴地传送着这个消息。我们几个穷苦家庭出身的小伙伴,更是欢乐。我们来到部队的驻地,要求参了军。不久,部队奉命回延安,我就跟着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一九四六年,我们的部队又要从延安开往前线。一天,团首长带着我去徐老家,看望徐老。临走时,徐老和他的秘书徐乾同志,看到我年纪小,个子矮矮的,身体又不太好,担心我上前线有困难,便让我留下当勤务员。从这时候起,一直到一九五八年,我除了去上工农速成中学和大学学习之外,就都在徐老身边学习和工作。徐老是我最敬爱的一位首长。他的高尚品格和艰苦朴素的作风,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一九四七年春,蒋介石日暮途穷,集中他的西北主力,悍然向延安大举进攻。面对着敌人十倍于我的军事力量,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暂时撤出延安。当时,徐老已是七十高龄了。毛主席亲自关怀徐老的安全,一再叮咛徐老在行军的路上要多多保重。组织上照顾徐老,配给了一匹骡子,要求徐老一路骑牲口,不要走路。但徐老还是象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不肯骑牲口,大半的路程坚持步行。配给他的那匹骡子,除了驮一些重要的书籍资料之外,多数时间是让给有病的工作人员骑。从延安出发到晋察冀边区的河北省平山县,中途设有兵站,每个兵站相距七、八十里路。徐老每天坚持走四十余里路,徐老真是不减当年勇,保持了长征路上老英雄的本色。 徐老每到一个宿营地,都是住兵站,吃大锅饭。兵站的大锅饭,是很硬的小米饭,土豆汤就是最好的菜了。当时我们想,徐老年纪这么大了,每天都要长途行军,伙食条件太差,一定会影响健康的。组织上也交待过,要尽力安排好徐老的生活。于是我们就偷偷地用把缸煮点大米饭或是烧点可口的小菜给他。徐老发现后就批评我们:“谁叫你们搞这些东西,下次不能再搞了,不许搞特殊化,和大家一块吃的更香,更有味道……。”有一次,我们到达一个宿营地,贺龙同志来迎接徐老,安排徐老住一栋房子,并加派了一个排的警卫。徐老知道了,连忙对徐乾同志说:“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乡下老人,哪里要这么多的警卫,老乡见了,还不知道来了什么人哩!你快去报告他们的领导,撤走这些警卫战士。”就是这样,徐老从延安到达河北平山县,沿途始终和大家同甘共苦。 徐老一生没有任何嗜好,一不吸烟,二不吃酒,每天只泡一杯清茶,吃茶也不过量,一直吃到深夜还是这杯茶,实际上和白开水一样,早已没有茶味了。一九四九年进入北京城后,徐老还是保持着延安作风,身上穿的灰布衣裳破了,补好又穿。由于工作的需要,家里人给他做了一套毛料服和买了一双皮鞋,但徐老平时是从不穿用的。每次参加宴会或接待外宾,才临时换上。回来后立即脱下来,换上布衣服和布鞋。这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徐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却没有变,就连一双破烂了的袜子也舍不得丢掉。节约水电是件细小的事情,徐老却很留神。有时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睡觉时没有注意关走廊的路灯,或是自来水龙头没关紧。已经睡下了的徐老,发现路灯还亮着,或者听到自来水龙头的滴水声,自己便起来关熄电灯,拧紧自来水龙头。并教育我们说:“要注意节约水电,滴水成河啊!一度电要多少钱呀!你们想过没有?我们节约一度电和一滴水都是为着建设社会主义呀!”徐老对于饮食从来没有偏爱,主食始终坚持粗粮和细粮搭配,不主张吃精白面和精大米。每天的主食都有细粗粮,经常吃小米和玉米面、窝窝头。徐老说:“人的饮食应从五谷杂粮中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对于蔬菜也是没有什么爱吃什么不爱吃,而是从多种蔬菜中吸收营养,如菠菜、胡萝卜、土豆等什么蔬菜都吃。徐老还经常和年轻人讲:“你们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一般人都不吃大白菜头,其实它营养最丰富。一棵白菜长那么大,全靠白菜头输送营养,可不能随便丢掉浪费呀!” 徐老严于律己,对我们这些在身边工作的人要求也是很严格的。我们当年从延安到晋察冀边区,沿途主要是住兵站,有时赶不到兵站就住在老乡家里。不管是住兵站还是住老乡家里,徐老总是提醒和督促我们,时时处处严格注意和遵守纪律。每次离开之前,一定要求把住房和周围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借的东西都要一一还清,有时徐老还要亲自检查。有一次行军,在一个转弯的地方,我没走大路,而是在老乡庄稼地里直走过去的(前边已有人走过),徐老发现了,立即严肃地批评我说:“你赶快回来从大路走,你不知道吗?这是老百姓的麦地,一棵麦苗要结多少麦子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学到哪里去了……。”当时我立即转回来,向徐老承认错误:“我错了,以后再不这样做了。” 徐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坚持为革命锻炼身体。他老人家经常对我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为党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徐老体育锻炼的方法很多。他一年四季都用冷水洗脸洗头,这能促进血液的循环。每天清晨坚持散步,走路的姿式也很讲究科学,他向我们介绍经验说:“走路也有个走法,走路全身要有劲,腿要用劲,手也要用劲,同时两臂还要摆动,这样锻炼身体才能见成效。”徐老有一句名言是:“坐似钟,立似松,行似风。”所以徐老散步、走路象风一样,走得飞快,两手总是紧握拳头同时左右摆动;有时把手背在背后,挺起胸走。这时,徐老已年近八十岁了,但他始终背不驼,腰不弯。 游泳是徐老五十二岁时在苏联学会的。他对游泳的各种姿式都很熟练,开始时总是先游蛙泳,而最喜爱的还是仰泳。仰面躺在水上,就象静静地躺着休息。徐老坚持体育锻炼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晚散步,工间休息时间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打乒乓球,午饭后进行日光浴。爬山也是经常的活动之一。我们也经常跟随徐老到北京西山和香山去爬山。记得香山有一个险峰叫做“鬼见愁”,很多游人都因为它太高太险不上去。但徐老却喜欢爬这个险峰,而且每次爬中途也不停留。我们年青人有时都感到很累,徐老反而从容自如。八十高龄的老人,仍然有着这样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毅力,这正是徐老为革命长期坚持锻炼的结果。 徐老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不知疲倦。天刚朦朦亮,他就起床看书,直到吃早饭,有时要请几次才来用餐,非要把预先安排好的学习段落学完。晚上,他经常是看书到十二点以后才休息,有时深夜暂时休息一、二个钟头后,又起来继续读书。他所看过的书刊,凡重点都标上了红杠和黑杠,书中夹满了各种书笺。徐老还经常抽时间去东安市场和西单商场的旧书店,搜集和选购各种中外古今书籍。在徐老图书室里收藏的好几万册书,除了从延安撤退时带来了少量的外,大部分都是他用自己的工资在书店买的。他每次买回一本新书,就立即认真地读起来。徐老真是名副其实的工作到老、学习到老。他这种好学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一九七九年一月 |
|
怀念徐特立同志/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