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吴玉章 > 全文图书 > 吴玉章回忆录
|
回忆赵世炎同志 |
吴玉章 |
|
|
赵世炎同志,四川酉阳龙潭人,生于1901年。1904年开始入私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龙潭高级小学堂。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他被选为“附中”学生会的干事长,组织和领导了“附中”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在这期间,他先后创办并主编《少年》(半月刊)、《工读》(半月刊)和《平民周刊》等进步刊物,投入了蓬勃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1917年,我在北京办了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法文专修馆)。世炎同志因受当时民族危机的刺激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急于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便来这个学校学习法文,准备出国留学。1920年5月,他和一些志士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这伙爱国青年,到法国后,正迎着当时汹涌澎湃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潮流,迅速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深入到留法学生和华工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1921年2月,赵世炎和周恩来等同志组成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党成立后,他是中共中央驻巴黎的通讯员。1922年,他和周恩来等同志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亦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他被选为书记。同年,“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成立,他是总支部领导人之一,并且是中共法国组的书记。1923年,他到莫斯科入“东方劳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并随李大钊等同志列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24年秋,他回到国内,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和“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他除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进行系统介绍和广泛宣传外,对于北方党的组织建设和工人运动,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世炎同志,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引路人。在他出国期间,我也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923年冬,我在成都和杨闇公等同志组织“中国青年共产党”。后因受军阀迫害离开四川,于1925年初来到北京。这时,原中国青年共产党成员中的童庸生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我说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是按照布尔塞维克的建党原则组织起来的;并且提出了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纲领;同时已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高涨。我听了非常兴奋,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认为中国青年共产党已无存在的必要,应写信回去将它解散。赵世炎同志知道了我的意见以后,十分满意,特来找我谈话,并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这位优秀的学生,这时便成了我的引路人。 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革命风暴。赵世炎和李大钊等同志领导着北方的广大群众进行着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和奉、直军阀的斗争,成为领导群众革命斗争的最活跃的人物。他在《政治生活》上,发表了许多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相互勾结的罪恶行为以及指导革命斗争的文章。1926年3月18日,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奉系军阀攻打国民军,北京人民举行了盛大的抗议示威游行。赵世炎和李大钊、陈乔年等同志不仅领导了这次运动,而且亲自指挥和参加这次游行。游行队伍在铁狮子胡同执政府门前遭到卖国贼段祺瑞的残酷镇压,造成了著名的“三·一八”惨案。从此,使全国人民进一步认识了反动军阀的凶残面目,觉悟到必须用武装斗争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从而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到来。“三·一八”后,赵世炎同志代表北方区工会组织,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他被调到上海工作,担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他到上海后,化名施英,积极开展江浙地区的组织工作和上海市的工人运动,同时,在《响导》上写了许多指导工人斗争的文章,成为上海工人最爱戴的一位领袖。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赵世炎同志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第三次起义时,他和周恩来同志担任总指挥。他们亲临前线,指挥着无比英勇的工人纠察队和成千上万的工人群众,打败了负隅顽抗的反革命武装,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中国工人运动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7年5月,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疯狂地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在极端残酷的白色恐怖下,世炎同志仍然坚持进行党组织的恢复和整顿工作。7月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世炎同志被捕了。在被捕的时候,他利用空隙让夏之栩同志转告王若飞等同志及时迁移,避开了敌人的搜捕。赵世炎同志在枫林桥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拘留所中受尽了各种酷刑,但一切折磨都不能使英雄屈服。最后,在7月19日晨,反革命把他推到枫林桥畔杀害。就在这样严重的时刻,世炎同志在刽子手的大刀面前,仍然昂首挺胸,高呼革命口号。 赵世炎同志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从他生命里放射出来的光和热,却永远温暖着劳动者和工人阶级的心,永远照耀着革命人民前进的道路。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上海的人民,尤其是工人们总爱到枫林桥凭吊。他们看着枫林桥畔如海的桃林,想起烈士英雄的事迹,无不肃然起敬。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1962年) |
|
吴玉章回忆录/吴玉章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