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沈鸿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大国宝”铸就中国铝加工业脊梁——纪念沈鸿同志百年诞辰
赵世庆 厉衡隆
    迄今已走过40年光辉历程的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铝)是中国铝业公司直属企业,是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装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特大型铝加工企业。西南铝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铝加工业40年的缩影。西南铝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国三代领导人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毛泽东主席曾亲自询问西南铝的生产情况,江泽民、吴邦国、李鹏、朱镕基、曾庆红、黄菊、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西南铝视察。西南铝的发展同时浸润着沈鸿副部长等老前辈的无数心血。在沈鸿副部长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卓越的机械制造专家,深深感谢他对西南铝、对中国铝加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新中国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业发展急需大规格、高品质铝材,要打破封锁、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必须有自己的民族工业。“四大国宝”和西南铝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1959年,中苏两国签署了27项协议,其中一项是苏联承诺援助中国建设一座年产量为10万吨的大型铝镁钛合金加工厂。协议墨迹未干,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建设项目因此搁浅。中共中央决定,由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建设。1960年4月,冶金部下达了建厂的设计任务。1961年5月,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向一机部下达了装备工厂的2800mm热轧机、2800mm冷轧机、30000t模锻水压机和12500t挤压水压机4套大型设备的设计、制造任务。中共中央对此专门作出批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确保质量,力争时间。”同年6月,国家科委以(61)科绝工字356号文件正式下达设计任务。沈鸿副部长领导的一机部组织了我国多方面著名专家参与了设计工作。
  30000吨模锻水压机、2800mm热轧机、2800mm冷轧机由第一重型机器厂制造,12500吨挤压机由沈阳重型机器厂制造。
  这四大设备形体巨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用途广泛,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到目前为止,这四大设备仍为目前亚洲同类型设备之最。1973年,当30000吨模锻水压机第三次试车成功的时候,沈鸿副部长亲临西南铝视察,亲切嘱咐西南铝职工们爱护好“国宝”,使用好“国宝”,让“国宝”充分发挥威力。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西南铝开发、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对四大设备进行了系列升级改造,重新焕发了设备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性能。现在,四大设备仍然代表国内最高水平。
  西南铝自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了220多万吨铝材,其中有大量的高精尖产品,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四大设备应为首功。
  2800mm热轧机,为我国军民用飞机和舰船的制造和发展,为步兵战车,为导弹等航空、地面装备提供了大量铝合金厚板。
  2800mm冷轧机为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的飞机提供了多种规模的结构板、蒙皮板;为航天工程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蒙皮板,其中为神舟系列飞船、人造卫星和近年来发展的新型飞机和航天新型号工程研制生产的大量高、精、尖铝板材,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列磁悬浮列车也将用上该设备生产的铝合金板材。
  12500吨挤压机为我国军民用飞机、直升机的制造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提供的各种高精度、大规格型材、管材、棒材,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急需。
  30000吨模锻水压机不仅为长征系列火箭提供了国内最大的直径3.5m铝合金大锻环,为神舟系列飞船和人造卫星提供了关键的铝合金锻环及锻件;而且还为我国航空工业、舰船工业提供了各种铝合金、钛合金和高温合金锻件;为重型载重汽车提供了整体钢结构大梁;并在国内唯一获得美国波音公司航空模锻件生产许可证和锻坯生产许可证,向美国出口了一百多吨模锻件产品,有2000多架波音飞机装上了中国造的部件。
  西南铝为此获得了多方面表彰和高度赞誉。以30000吨水压机为主生产的航天用锻环、异型环、三角环和12500吨挤压机生产的飞机用壁板型材、旋翼大梁型材都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奖。
  2002年5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视察西南铝,在参观30000吨模锻水压机时说:“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许多这样具备很强技术能力的国有企业,一定要下大气力把企业办好、办强”。
  没有“四大国宝”,就没有西南铝发展的基础;没有“四大国宝”,就没有中国铝加工业的辉煌成就!今天,“四大国宝”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铝业公司跨越式发展铝加工战略的总体部署下,西南铝将全力打造“351”工程,用3—5年时间,通过实施冷连轧产能配套改造、军工配套改造和在线填平补齐升级改造三大系列技术改造项目,实现西南铝产能60—70万吨、年产量突破50万吨、产值和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目标,再造一个西南铝,跻身世界铝加工企业前列。让“四大国宝”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赵世庆,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厉稀隆、中国铝业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无限忠诚:纪念沈鸿诞辰一百周年/海宁市史志办公室,海宁市图书馆编.—杭州:杭州余杭人民印刷公司,2006.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