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沈鸿 > 其他资料
|
受人尊敬的老顾问——记优秀共产党员沈鸿 |
张志鸿 孙长荣 |
|
|
今年4月2日,在机械工业部机关第六次党代表大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与会者的崇敬。这位老同志习惯地用右手理了理稀疏的头发,走向讲台。掌声,更加热烈了。 这位老同志,就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制造专家、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总设计师——沈鸿同志。 沈老是我国九套大型机器设备设计和制造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去年4月,他主动辞去副部长职务,担任机械工业部顾问。他说:“顾问这差事,不顾不问很容易当,要顾要问就不那么容易了。我现在别的都不想,就想抓紧时间多做点工作,以尽顾问之责。” 去年,沈鸿同志出席了党的十二大。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使他激动得彻夜难眠,根据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他写了《机械工业能够担当制造四化建设所需设备的主角》的文章。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鼓舞了机械工业战线广大职工为四化多作贡献的信心,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 十二大刚结束,沈老就准备深入基层。这时,他正患牙疾,疼痛难忍,经医生检查,需住院治疗,但沈老想到本溪钢铁公司技术改造的任务,便毅然中断治疗,七赴本钢,实地考察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一米七热连轧板机。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头戴柳条帽,顶着高温,象一个轧钢工人一样,在一米七热连轧板机的跨桥上来回走动,细心观察我国设计制造的这台轧机的轧板过程。深入的考察加上广博的知识,使沈老对轧机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作出了果断的处理。当沈老喜见火龙飞舞的钢板被成功地卷成一捆捆合格的钢板时,兴奋地对大家说:“真赏脸,谁说是一堆废钢?自力更生是立国之本。这套轧机经过改造之后,一定能轧制出象武钢那高质量的板材。”为了进一步完善轧机,沈老亲自找资料、制图表、写报告,他不顾年高,忘了牙疾,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使同志们深为感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沈鸿一生酷爱读书,喜欢买书。为了总结机械工业科研和生产的实践经验,在他的主持下,用了10年时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这两套约3600万字巨著的出版,倾注了沈鸿同志的心血。 沈鸿同志有一个用了多年的“服务盒”,群众称它是“百宝囊”。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小工具,不管出差、开会还是生病住院,都带在身边。住在旅馆,台灯不亮了,他当电工;在住院期间医院病房的写字台抽屉把手松动,他当钳工;别人钟表、相机坏了,他当修理工。一次,本钢招待所的抽水马桶漏水,沈老知道后,挽起袖子,就去修理。他想,很多地方抽水马桶都容易漏水,这不是小事,一年浪费的水,如果按全国计算,可了不得。他多次给有关部门写信,提出改进抽水马桶设计的建议,还亲自动手设计方案,把负责城市建设的领导请到家中,一起研究解决办法。 在抓大事的同时,随时留心身边的小事,这是沈老多年形成的习惯。沈老经常听到人们议论:“现在是买罐头方便,吃罐头难”。有的人为开一个罐头盒而弄得满头大汗,甚至鲜血直流。沈老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心里了,为了设计一个小小的开罐器,他四处寻师拜友、寻找样品。出国访问期间,他特地买回几个样品,并赋诗一首:“小小开罐器,久思不得真,始信公输班,夫子称巧人。”前不久,他带着几种开罐器和自己在医院设计的罐盖图样,来到北京食品厂,亲自示范表演,在场的同志见到年已77岁高龄的老顾问还如此关心着群众生活的细微小事,感慨地说:“真是从细微处见精神呀!” 沈老退居二线后,仍继续坚持调查研究,帮助工作,编纂书籍,教育青年……曾经担任多种领导职务的沈老,在六届人大次会议上,又被选为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了不负人民重托,他正奋发研究法律知识,为维护法律尊严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载1983年6月30日《经济日报》) |
|
无限忠诚:纪念沈鸿诞辰一百周年/海宁市史志办公室,海宁市图书馆编.—杭州:杭州余杭人民印刷公司,2006.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