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纪念柯棣华
|
柯棣华生平年表 |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 |
|
|
1910年10月9日* 诞生于印度孟买省绍拉普尔(今属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父亲桑塔拉姆·纳拉扬·柯棣尼斯,曾在绍拉普尔的拉克斯米棉纺织厂任办事员,后任维什努纺织厂办事处主任,与好几个教育和社会福利组织有关系。还担任过市议会议员和地方治安官等重要职务,在市政府机构的几个委员会中当过主席。母亲西塔是家庭主妇,为人慈祥、诚恳、爱贫恤病。 1914年 读小学一年级。 1920年 入公立英语学校诺思科特中学。 1928年 在浦那进入德干学院,读医学预科。 1931年 入孟买卡瓦亨达斯·森德多斯医学院。后因参加学生反对殖民当局的活动,被迫退学。 1932年12月 进入孟买格兰特医学院。 1936年 毕业于孟买格兰特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留校任教。后任住院大夫。拟继续深造和攻读更高学位,并为报考英国皇家医学会外科学会作准备。 1938年6月29日 申请加入印度援华医疗队。 1938年9月1日 午夜十二时,印度援华医疗队从孟买乘船启程来华。援华医疗队的成员有:队长爱德,副队长卓克,队员:柯棣尼斯、巴苏、木克。 1938年9月17日 医疗队一行到达广州,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及广州市各界代表的欢迎。 1938年9月24日 医疗队离广州沿粤汉路北上赴长沙。 1938年9月25日 医疗队到达长沙。 1938年9月29日 医疗队由长沙抵达武汉。 1938年10月1日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设宴欢迎医疗队全体成员。凯丰、叶剑英同志分别代表中共中央、八路军致欢迎词,对来自被压迫民族的印度援华医疗队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 1938年10月7日 周恩来同志会见医疗队全体。 1938年10月 和爱德大夫、木克大夫被分配在汉口一医院任职。 1938年10月21日 医疗队撤至宜昌。 在宜昌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去延安的申请。 1938年11月21日 医疗队抵重庆。 1938年12月8日 董必武同志会见爱德队长,对医疗队去延安的要求表示欢迎,并表示将给予充分合作。 1938年12月9日 医疗队全体成员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在各自的姓氏后面加一个“华”字。此后即称爱德华、卓克华、柯棣华、巴苏华(巴思华)、木克华。 1938年12月21日 和巴苏华一起被安排在重庆市医院工作。 1938年12月29日 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会见医疗队卓克华、柯棣华、巴苏华、木克华,试图使他们放弃去延安的申请,遭到婉词回绝。 1939年1月15日 目睹日军对重庆狂轰滥炸惨状,义愤填膺。 1939年1月22日 医疗队离重庆赴延安。柯棣华行前接到家信,得悉父亲去世,但谢绝回印劝告,说这里的千百万无辜受难的人民更需要我。 1939年2月2日 医疗队到达西安,受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热烈欢迎。 1939年2月12日 医疗队抵达延安。受到延安军民的夹道热烈欢迎。 1939年2月14日 八路军卫生部举行盛大欢迎会,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 1939年2月 在延安进行一系列参观。 1939年3月15日 与医疗队其他成员一起拜会毛泽东主席,长谈并共进便餐。 1939年3月18日 与爱德华、巴苏华一起被分配到离延安三十多里正在建造中的八路军军医院工作。 1939年4月25日 被正式聘请为八路军军医院外科医生。 1939年7月4日 中共中央正式批准他和巴苏华去前线工作的要求,但因暴雨和敌军封锁未成行。 1939年7月10日 与爱德华、巴苏华一起为周恩来同志诊治右臂骨折。以后三位印度大夫又数次前往探望并作治疗。 1939年9月23日 会见毛泽东主席,并共进晚餐。 1939年9月26日 与爱德华等应邀参加有埃德加·斯诺等国际友人出席的宴会,会前,毛泽东主席告诉柯棣华等,印度国大党已正式通过决议,反对德、意、日法西斯战争。 1939年10月29日 与爱德华、巴苏华到杨家岭,同毛泽东主席商谈去前线事。王稼祥同志告诉他们:在晋东南前线的朱德总司令非常希望他们去那里工作。 1939年11月2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部设宴欢送医疗队去前线,毛泽东主席出席了宴会。次日,八路军军医院举行欢送会。 1939年11月4日 和爱德华、巴苏华、德国医生米勒启程赴前线。 1939年12月21日 经西安、渑池,过黄河,走垣曲,多次穿越敌军封锁线,到达山西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热情欢迎。 1939年12月24日 和爱德华、巴苏华、米勒一起应邀参加白求恩追悼会。 1940年初 向八路军总部提出学习计划:一面做医疗工作,一面了解学习八路军建军与作战经验。朱德总司令安排他们在总部各部门参观。 1940年3月 和巴苏华离开晋东南去晋察冀军区。 1940年4月 与当地军民一起参加破袭石德铁路。 1940年6月21日 在河北唐县军城南关和聂荣臻司令员等军区领导同志一起,参加白求恩陵墓揭幕式,并代表印度援华医疗队献花圈。 1940年8月17日 到河北唐县葛公村,在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及所属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 1940年9月 “百团大战”期间,率领一个巡回医疗队南下到第四军分区,参加战地救护工作。 1940年10月13日 收到毛泽东主席电报,告印度来电促其和巴苏华返印。后商定由巴苏华先去延安探询,他坚持留在晋察冀继续工作。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发生后,在写给巴苏华的信中表示,“决心与八路军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勇敢面对这种局势。”在军民誓约大会上表示与边区军民一起战斗,决不屈服。 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兼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 1941年6月 由绦虫病继发的癫痫病第一次发作。 1941年11月25日 与白求恩卫生学校护理教员郭庆兰结婚。 1942年1月4日 致巴苏华信中说,1941年是他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年,在思想上有很大变化。 1942年2月 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学习。 1942年7月7日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8月23日 郭庆兰生一子,聂荣臻同志为其取名“印华”,以纪念中印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1942年12月8日 夜十时,癫痫病再次发作。 1942年12月9日6时15分 病势沉重,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河北省唐县葛公村。时年三十二岁。 *柯棣华的出生日期,这里是根据他本人过去提到的和其兄孟凯什的回忆文章。最近柯棣华三妹马诺拉玛来信说,柯棣华生日应为10月10日凌晨。——编者注 |
|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