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此生与国难俱来”——风云激变的时代
穆欣

  续范亭,名培模,字范亭,别号恕人。1893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城东南的西社村(今属定襄县)的一个中农家庭,西社村原名西坡头,是个约有两千多人口聚居的大村庄。村中姓续的人家居大多数。他家的老宅座落在村庄西头,人称“后门巷”里坐西向东的一个大院落,范亭出生于此院的小厢房。他的父亲名维正(为政),哥哥名勒理(又名培树),都是勤苦终生的朴实农民,母亲李氏,娘家是北社东村人,距离西社村八里路,一生操持家务,二十年代末病逝。父母共有五个子女。续范亭上有两个姐姐,大姐名迎春,嫁给原平南庄赵四豹之子为妻;二姐嫁给宏道西街温子祥。以下兄弟三人中,勤理居长,范亭行二,还有一个弟弟,名心原。二姐和弟弟都因病夭折。
  范亭出生的时候,家里经营着四十多亩贫瘠的田地,每年收获,仅能自足。范亭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从小参加劳动,养成热爱劳动人民、不怕艰苦的倔强性格,和勤俭朴实、刻苦耐劳的习惯,范亭自幼聪慧好学,受人称赞,家里虽不富裕,父亲不忍挫伤他的求学志愿,十岁时送他进本村的私塾去读书。他在私塾勤奋学习,更喜欢思考。有一次,老师出题对句,写出“天高”二字,同学们都对“地厚”,唯独范亭沉吟思索后答曰“路远”。老师惊喜地发现这个学生不落俗套,与众不同,十分器重他,逢人便夸奖他,以致传到族中声望、学识很高的续西峰耳中。西峰是范亭的六服族兄,很想培养范亭。十四岁时,在西峰的规劝下,家里同意送他到邻近的宏道镇川路两级小学堂读书。
  范亭出生在风云激变、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黑暗年代。在他出生前的五十年间,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历遭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略的结果,迫使长期停滞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出生的第二年便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次战争是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的同时,又对中国的陆海军实行挑衅而引起的。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弱于日本,在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的总盹数只及中国舰队的十分之七,而且中国的许多士兵和一部分军官在战争中非常勇敢。已经初步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反日情绪是高昂的。但是国内政治的腐败与帝国主义的控制,使它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对外反侵略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于这场早已可以预料的战争,事前缺乏坚决反侵略的准备,被迫应战以后清廷在指挥上畏葸无能,以至陆海军连吃败仗,李鸿章编练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美帝国主义帮助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完全自立(实际是受日本支配);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马关条约》中还规定,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听任其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各项机器听任其装运进口,日本在中国制造的货物需享受与进口货物一样优待的权利。这一条件,实际是按照支持日本的美、英两国的意愿而订立的,因为根据所谓利益均沾的原则,这种规定,其他国家都能一体享受。这项规定使一切外国侵略者都能得到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进一步把中国推向殖民地的深渊。
  范亭出生的九十年代,即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间,正是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工业生产飞跃发展,独占金融资本的统治渐次形成的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为了争取对中国投资的便利,各个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开始划定地区,作为他们的“势力范围”。由此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夺取地盘与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造成了“瓜分”中国的紧张局面,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正象毛泽东指出的:“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殖民地化揭穿了帝国主义凶狠而狡诈的真面目,也暴露了清朝统治的腐朽本质,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也加深了中国人民和国内封建统治势力的矛盾,引起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和改革国家政治的运动。全国各地先后发生了许多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自发的运动,也先后出现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秘密会社和农民的起义。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屉,资产阶级爱国运动渐次高涨。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提出一些改革的要求,以突破帝国主义的桎梏,保障自己的地位。一部分具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变法图强”,希望从改良政治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他们为此创立了许多会党组织,展开了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直到1911年,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但是它并没有解决中国转危为安、走向富强的根本问题。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远未完成。斗争继续在新的形势下沿着历史发展的轨道向前发展。决心谋求中华民族获得彻底解放的先进人士,愤于中国社会的黑暗,继续沿着艰难困苦的道路寻求革命真理,探求国家和民族的真正出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中国人民送来光芒万丈的灯塔,给被帝国主义列强残酷剥削得奄奄一息的中华民族带来新的生机,才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中国革命从此就在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下,取得全国的胜利。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代里诞生、成长的续范亭说:“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前一年(癸巳)。可以说此生与困难俱来。自从我稍有记忆力时,就记得‘长大了打日本’这一句话。”实际情况确是这样,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中国的上空,侵略者的触角无孔不入,特别是敲骨吸髓的经济侵略的魔掌伸进每个中国人的家门,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计。范亭的家乡虽处在交通闭塞的晋北山区,也难逃脱帝国主义侵略风暴的袭击。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造成的恶果,常在他周围的群众生活中有所反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大炮轰鸣,震撼了沉睡千年的中国大地,唤醒曾被称作“东方睡狮”的亿万同胞。历次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也常波及至五台山山脚下的这些偏僻的村镇。这就促成范亭在政治上的早熟,少年时代就以一个朴素的爱国者的飒爽英姿走上了战场。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