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七章 奔赴山西战场——在晋北前线“督战”
穆欣
    
  这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邻近北平的卢沟桥发动进攻,我国守军奋起抵抗。从此开始了全国的抗日战争。8月1日,阎锡山奉蒋介石电召,飞往南京参加会议;15日,南京政府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驻在山西、绥远两省的部队,进行抗战。阎锡山所属的晋绥军编为第六、第七两个集团军,分别由杨爱源、傅作义任总司令;当时驻绥远的蒋系部队编为第十三集团军,汤恩伯任总司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不久,续范亭被任命为第二战区高级参议。
  这个时候,整个华北战局发展迅速。卢沟桥事变以后,不到一个月的工夫,日军就于7月底侵占了北平、天津。接着日军又以平津为基地,分兵四路向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路沿平绥、同蒲线向山西的太原目标进犯;一路沿平绥线向绥远的包头目标进犯;一路沿平汉线向河南的新乡目标进犯;一路沿津浦路向山东的德州目标进犯。日军采取“两翼钳制,中央突破”的战略方针、即假平绥、津浦两线,从东西两翼进行战略钳制,由同蒲、平汉两线直入纵深,实现中央突破。当时它的作战部署,是以主力从右翼沿平绥、同蒲两线直取太原,并威胁与击破平汉线的国民党军,夺取黄河以北地区,威胁山东、河南,进而夺取山东,完成其夺取华北五省的计划。由于山西处在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日军将其进攻重点置于山西,主要矛头指向太原。为了迅速夺取侵占晋绥的走道,打开入晋的门户,8月11日起,日军就以其精锐部队沿平绥线发动了夺取南口和张家口的战役。防守在这里的国民党部队,先是以消极被动的单纯防御作战,坐待日军的集结和迂回,继则不战而退,遂使日军于8月25、27日相继攻占南口与张家口两个战略要地,掐断了平绥线。日军即以三个师团的兵力,摆出追击的姿态沿平绥路分三路进攻:一路于9月13日占领大同,一路由天镇南下,直奔广灵;一路由张家口南下,直迫蔚县。平绥路沿线杨爱源的第六集团军,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和汤恩伯的第十三集团军所属部队,至此已丧失锐气,纷纷向南撤退,战线迅速南移到察南、晋北。这时侵占大同的日军准备沿同蒲路南下直取太原,另外两路日军是联合兵团,正准备以中央突破的态势,夺取晋察冀三省的战略中枢恒山山脉,然后向两翼迂回:一路由广灵进攻灵邱、平型关,对晋绥实行左翼迂回,配合沿同蒲路南下的日军夺取太原;另一路由蔚县进攻涞源,对平汉路的国民党军实行右翼迂回。
  8月下旬,阎锡山来到晋北代县的太和岭口,布设行营,亲自指挥作战,而以第七十一师师长郭宗汾兼任行营参谋团主任,负责筹划抗日军事。太和岭口位于雁门山的南麓,距山顶的雁门关约十华里左右。一条干涸的河槽,把村庄劈成了两半。阎锡山住在河东,参谋等随行人员住在河西。续范亭这时以第二战区高级参议的身份,与阎锡山同赴行营指挥作战。同来太和岭口的高级人员,还有太原绥靖主任公署参谋长朱绶光、第二战区执法总监张培梅等。
  这个时候,敌我正在察南激战。阎锡山主观地认为,日军侵占南口、张家口等地以后,必将沿平绥线进攻大同,雁门山以北将有大战;却未料到日军竟直抄雁门山的后路,从察南进攻平型关。阎锡山依据设想的错误判断,制定了“大同会战”的计划和部署;以诱敌进入大同东面的聚乐堡“国防设阵”地区,集结强大兵团于南翼的浑源、东井集之间,与北翼绥东的丰镇、兴和间,发动南北钳击。并以骑兵集团向张家口挺进。据此,以王靖国第十九军于大同东南的聚乐堡南北线上占领主阵地;以李服膺第六十一军于西湾堡、天镇、阳高一线占领既设的“国防工事”,掩护大同的主阵地;以傅作义部主力集结于丰镇,得胜堡、大同一带;其他各部也都按此计划部署开来。及至9月上旬,侵占察南的日军继续侵入山西。不料李服膺部防守的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迅被突破,日军直抵阳高城下;敌军主力坂垣师团的进攻矛头,并非指向大同,而是从察南迳奔广灵,于9月14日攻占广灵后又攻灵邱,直向平型关杀来,以抄雁门山后方。至此阎锡山只好放弃原来拟定的“大同会战”计划,决定把雁北各军全部撤到雁门山以南,准备在平型关进行会战,将日军放进平型关以内进行围歼。其方针是:拟诱日军到沙河以西地区,以恒山、五台两方面发动钳击,并截断平型关要隘,歼灭敌军于滹沱河上游盆地里。平型关正面统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在平型关与沙间的大营指挥(实际是由第三十三军军长孙楚以副总司令名义负责指挥)。
  当时敌第四师团的第三十二旅团本间部队和第十二留守师团的铃木旅团,已经进入雁北;第十师团及酒井旅团,正由蔚县西进;而敌主力坂垣第五师团全部及有名的精锐部队第二十师团川岸全部,则一齐向平型关进犯。9月下旬,在平型关周围数处有过激烈战斗。我军在这里部署情况是:高桂滋部第十七军在平型关左翼,刘茂恩部第十五军在凌云口、恒山一带。八路军林彪部第一一五师在右翼,即在灵邱通往平型关的公路以南山岳地区。另以傅作义部第三十五军郭宗汾部第七十一师,刘奉滨第七十三师,陈长捷第七十二师四个师和几个旅作为机动部队,策应各方。兵力共有六、七万人。
  9月24日,敌坂垣师团进攻平型关,并向茹越口及共附近地区全面进攻。在团城口受敌攻击最烈的商桂滋部又连日向敌右侧反攻,因为损失惨重,屡求阎锡山派队换防,阎锡山只允增援,不允替换,结果被敌猛力攻击,将团城口突破。担任正面出击的晋绥军,步兵节节败退,炮兵一直未能发挥其集中火力的效能。唯有八路军奋勇搏战,于9月25日,在平型关进行了全国抗战中第一次对敌歼灭战,给了日军一次严重的打击。这次大捷威震中外,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时敌人的后路已被八路军切断,战斗非常激烈,将敌人的大部围困在十余里长的一个山沟里,敌人的接济断绝,进不得退不得,狼狈不堪已经两天两夜。我军如能集中全力进攻被围之敌,可获全胜。当时八路军派往大营指挥部进行联络的高级参谋,事先已将一一五师进入敌后的进展情况和这次作战的决心通知孙楚,希望平型关方面各军协同作战,争取进击关前歼敌的胜利。但阎锡山、孙楚等对八路军已经深入敌后和即将起到的作用,还不完全相信。同时阎锡山对敌情没有正确的判断,不知敌人的主力究竟在哪一方面。加以将、阎军的将领不顾大局,彼此猜疑,互相掣肘,不能协力抵抗,一再溃避,以致败坏战机,终于全线大撤退。
  就在八路军捷报传来的时侯,行营参谋送交续范亭一份急电。电报是杨爱源来的,说郭宗汾师作为总预备队违背命令,不肯出兵增援,已经耽误军机一天一夜了,最好请阎司令长官亲来前线督战。续范亭把电报交给阎锡山。阎锡山看完电报,非常生气。续范亭在旁鼓动说:“违背命令,坐失良机,就是犯罪,对不起国家民族。你要是亲自指挥,打好这一仗,全歼坂垣师团,就会威震全国!最好还是接受杨总司令的意见,亲自到前边去一趟。”阎锡山听了续范亭这番话,鼓起勇气,决定亲赴前线。遂由续范亭和张培梅陪同,连夜驰往平型关。
  杨爱源的指挥部在平型关西南通五台山大路的一个小山沟里。当续范亭陪同阎锡山进入指挥部,阎锡山刚刚坐定,满屋子的高级军官,都尚未发言,屋子里空气显得有些紧张。这时郭宗汾自恃是阎锡山的心腹,抢先滔滔不绝地讲说起来。他花言巧语,胡乱编造了各种不肯增援的理由,其中最要紧,也最能够打动阎锡山的话,就是说:“我们要留些余地,保存些实力,不能把力量用尽了。”
  续范亭听了郭宗汾这番话,非常气愤,回头看阎锡山,他却在那里默默不语,不置可否。因为郭宗汾早摸透了阎的心思,“保存实力”原是阎锡山的本意。这时好象阎锡山满肚子的勇气,都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烟消云散了。不但未给郭宗汾任何军纪处分,甚至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说,就让他走出去了。续范亭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位以“铁面无情”出了名的执法官张培梅,只见他坐在炕头上,也只是抿着嘴儿微微含笑,默然不语。显然,此人也是看透了阎锡山心思的。
  等郭宗汾退席出去以后,杨爱源才把平型关的战争情况详细地作了报告,并且说到郭宗汾怎样逃避战争,违抗命令,不肯增援的事实。据说在头一天的军事会议上,决定郭宗汾所部增援某处,围击敌人;但到了出动的时候,他的部队并未开动。总司令部派军官到郭宗汾的师司令部去看他的时候,他还在被窝里睡大觉,并编造说:昨夜天气不好,所以未曾行动。
  杨爱源对郭宗汾毫无办法,阎锡山虽对郭的行为大为不满,但因听了郭的一番“保存实力”的话,又觉得他到底是个忠实的部下,因此毫未责备。
  看到这些情况,刚直的续范亭实在忍不住了,他向阎锡山说:“郭宗汾这一席话,处处都表现出对战争的动摇,司令长官应该严厉教训他。
  当时天已亮了,阎锡山正在檐台上站着,听了续范亭的话,故意作态地踏了踏脚;,叹了口气说:“唉,刚才我忘记碰他个钉子!”
  这句话,惹得续范亭越发气愤,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在场的许多高级将领听了这话,也都面面相觑,“啼笑皆非”。
  这时阎锡山还想继续贯彻在平型关外大举围歼敌军的意图,但是看到杨爱源缺乏“笼络统御”能力,对“客军”已丧失威信,便要傅作义进至大营,担负平型关方面战斗指挥的全责,并把高桂滋、刘茂恩两军置于第七集团军的序列。傅作义估量当面情势,认为灵邱、平型关之间敌人的后方,不断受到八路军的袭击,敌军想再发动进攻比较困难;其北翼延伸至六郎城西南,已到极限。准备组织兵力反击敌人,并拟乘势进攻六郎城,夺回团城口。傅作义为此前去太和岭口与阎锡山商议,计议立即调第三十五军主力兼程东进。在团城口方面,以重兵转移攻势,在平型关配合八路军,对日军进行一场决战。阎锡山听了傅作义的作战计划,一时心血来潮,即和傅作义相偕来到大营与杨爱源、孙楚商议,作出了新的决战计划。但因蒋、阎军将领彼此掣肘,不能同心协力,有的士气不振,观望不前,行动难期奏效。原来左翼日军占领大同后,以一旅团日军和两师伪蒙骑兵,徐缓南展,进到怀仁,故作趋向雁门的姿态。但是等到坂垣师团进攻平型关、团城口进入鏖战期,却迅即转向东南,于9月28日晨攻占茹越口,敌骑直向雁门山后方冲击,于29日夜占领了繁峙县城。这时平型关、团城口方面之敌已被阻止,其后方又不断受到八路军的袭击,补给困难,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侵占繁峙的敌军虽也威胁我主战场的侧后方,但其兵力有限,我在当地兵力远较敌方雄厚。如能作出正确判断,同心协力对敌,是不难一举歼灭侵入繁峙之敌,而使平型关、团城口前线决战胜利的。无奈阎锡山这位战区统帅,充满失败情绪,已难有所作为。9月30日深夜,阎锡山在沙河南面一个小村里召集高级将领开会,讨论傅作义总部提出的制敌方案。据在场的第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在前面引录过的文章中说:讨论中间,傅作义主张先以重兵急歼窜入繁峙之敌,稳定后方,再图良策。正当阎锡山犹豫不决之际,“杨爱源却以‘五台人’的身份,微妙地提醒阎锡山说:‘热、察、绥的蒙人年年朝拜五台山,走熟了繁峙、峨口通五台山的路线,现在伪蒙军既占繁峙,有可能再经峨口直窜五台山。’一向不敢乘马,骑驴也需人前后扶持的阎锡山,被阻隔在繁峙以东,也为其退路彷徨;深虑新辟的峨口至五台山土公路沦于敌手,无法逃生。因此听了杨爱源所说后,竟拍案站起,用有气无力的声音说道:“我看这种形势,已无法补救了,拖下去要更不好。星如(杨爱源的字)、宜生(傅作义的字),就下令全线撤退吧!阎锡山躲避和敌决战,不但决心弃守平型关,而且也要放弃雁门山阵地。会议散后,阎想立即以电话指示在代县的王靖国,可是电话线路已断。这时阎锡山更为惊慌,立即周杨、傅、孙等人商议,决定前线各路大军向五台山、云中山、芦芽山之线转移,集中主力于石岭关以北的忻县、忻口间,以保卫太原。阎于当夜趁着傅部孙兰锋旅尚在峨口掩护,逃上五台山……。”随即返回太原。
  续范亭在前方目睹这些情景,满肚子的气愤,他跟随阎锡山一同回到太原,对于郭宗汾贻误战机之事,依然愤愤不平。这时忻口战役行将开始,太原民气也颇高涨。郭宗汾贻误戎机的案件尚未作处理,又传来王靖国在防守崞县之战中违令败逃的消息。续范亭说:“在追悼姜玉贞旅长的大会上,我把郭宗汾的逃避战争,贻误军机的事实向大会报告了。大会当时提出惩办郭宗汾的口号,并且在太原市上张贴标语,向阎司令长官请愿,要求惩办郭宗汾。这时只是由赵主席(指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把请愿的人安慰一场就算了,没有什么结果。”阎锡山不但没有惩办郭宗汾,反而对他一天天的更加信任了,以后竟还任命他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参谋长。
  这次开会追悼的晋绥军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是忻口战役之前,在坚持原平的战斗中殉国的。他在这次战役中归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指挥,但是他和王靖国在防守崞县之战中的表现却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王靖国是山西省五台县新河村人,曾在太原山西陆军小学和续范亭同学,辛亥革命时也参加过续西峰领导的忻、代、宁公团。因为他是阎锡山的同乡,“会说五台话”,早就成了阎锡山的心腹。这次日军沿平绥线侵入雁北,王靖国奉令抗击敌军,但他畏敌如虎,望风败逃,先失守大同,又丢掉雁门,一路败退下来。9月30日,王靖国奉令率三个旅固守崞县十天(姜玉贞旅于同时固守原平),以争取我军在忻口调动、部署队伍的时间。第二战区执法总监张培梅,正带领执法队在晋北前线督战。他愤恨王靖国放弃雁门关,这时写信给王靖国提出警告:“王军长览:放弃雁门,你就该死。守住崞县,犹为侥天之幸。再失此城,国法岂能容你。泰山鸿毛,皆是一死,交在生死,不敢不告,梅手字。”l0月1日起,日军即沿代县至原平公路发起进攻,以正面攻击结合迂回,在猛烈的炮火、坦克、飞机支援下攻打崞县、原平。王靖国部的广大官兵英勇奋战,在崞县与敌人进行了巷战肉搏;战斗异常激烈,驻守西关的独立第七旅马延守部一个团全部殉国;团长刘连相、石焕然壮烈牺牲。但王靖国不采取机动行动,继续打击敌人,作战到第六天(10月6日),他便弃城东逃。过滹沱河时将重兵器全部遗弃(该军遗弃在河里的日本三八式野炮九门,不久全由八路军捞出送还他们),仅余溃兵数百人随王靖国逃命,经过崞县同川时,又大肆抢劫,给群众造成重大灾祸。当时王靖国因见天镇失守后李服膺被逮捕法办,又在战前收到过执法官张培梅给他的警告信,王靖国弃城逃跑的时候故意在崞县南门城门洞里装腔装势,对着军部副官长李泽长和在四周的许多官兵大声嚷叫:“我不走了,你们用枪把我打死吧!”演此丑剧以便为弃城逃走作掩饰,逃避罪责。王靖国逃到忻口以南,因畏惧军法追究,不敢露面,避匿在这一地区进行收容残部工作。
  姜玉贞是山东菏泽县人,他率一九六旅官兵进入阵地,10月1日起,原平即已被从代县南下的日军包围。敌我在城外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姜玉贞白天亲临第一线指挥,夜晚犹巡视战地,鼓励官兵杀敌报国。10月6日王靖国放弃崞县以后,南侵的日军集中兵力猛攻原平。由于敌我兵力、武器极度悬殊,该旅遭敌猛烈炮火,伤亡惨重,敌军从城墙突破口进入原平。姜玉贞率领残余官兵,在城内与敌临街对峙,逐院争夺,肉搏厮杀。敌每攻占一座院落,都要付出大量伤亡。该旅坚守十日,歼敌一千余人。10日夜晚完成任务后,姜玉贞带领余部,于11日拂晓前由城东南突围,出城后不幸中敌炮弹殉国。该旅官兵五千多人,在战斗中前赴后继,奋勇杀敌,自旅长姜玉贞、团长崔杰以下官兵大部阵亡。正是由于该旅官兵不畏牺牲,在原平阻击敌军南下达十日之久,我军得以在忻口从容布防,进行了歼敌万余人的忻口会战。任弼时当年在评价原平守城战斗时说:“我们对于崞县特别是原平守城的晋绥军那种英勇壮烈牺牲精神是非常钦佩的。由于他们的英勇抵抗,从正面迟缓了敌人的前进,使增援的主力军得有充裕时间集结于忻口,使忻口后来能够坚持将近一月的抗战。”(《山西抗战的回忆》)因此,国民政府授予第一九六旅以荣誉旅称号,并明令褒扬姜玉贞旅长。褒扬令称:“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敌,苦战经时,坚守围城,竟以身殉。眷怀壮烈,轸悼实深。应予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续范亭崇敬姜玉贞这样的英勇忠烈之士,在太原听到姜玉贞旅长壮烈殉国的事迹,就和战动总会的同志们商量,决定联合太原市各界举行追悼会,表彰姜玉贞的牺牲精神,悼念前线阵亡将士,激励大家的抗战热情,批判那些民族败类,消除一部分人中间的失败主义情绪,增强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续范亭提议召开这次追悼大会,亲自参加了大会,并且在大会上发表讲演,正是为了主持公理,发扬正气。续范亭陪同阎锡山在太和岭口指挥作战,在前方的所见所闻,怵目惊心。无论是阎锡山怯战动摇,保存实力,错过平型关歼敌良机,破坏联合作战计划的行径;或是李服膺临阵脱逃,郭宗汾贻误戎机,王靖国丢失崞县,都使他感到失望、痛苦和无限愤慨。他用激昂慷慨的语言,详细地向与会群众报告了晋北抗战的经过,详细揭露了郭宗汾如何违背命令、贻误军机、逃避战争、“保存实力”,而却被人纵容包庇,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续范亭感人至深的讲话,迎来一阵阵的热烈掌声。会议结束时,与会群众列队走出会场,涌上太原街头游行示威,沿途高呼“反对消极抗战!”“惩办郭宗汾!”等口号,到绥靖公署去向阎锡山请愿。续范亭面对斗志高昂的群众,感到中华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有无限感慨,因他这时虚有一个“高级参议”的空头衔,无兵无权,无能为力,仅能这样口诛笔伐,从旁进行指责、揭露。……就是这样,还是引起阎锡山特务的敌视忌恨。这次姜玉贞的追悼会开过以后,他就被阎锡山的特务钉上了。
  姜玉贞的追悼会后没过几天,续范亭应邀在太原向五百多青年学生作报告。他向大家讲述山西抗战的形势,畅谈八路军和前线战士英勇作战的情况,也指出李服膺以及郭宗汾颟顸无能,望风而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指出,想要取得抗战胜利,必须动员广大人民参加,把单纯的军队抗战转变为全民族的抗战;动员热血青年热爱祖国,英勇参加神圣的抗日战争。当他正在讲话的时侯,混在人群中的特务,从台下递上了一张字条:“请你不要再跟着那些青年胡闹了!”耿直倔强的续范亭当场向大家宣读了这张对他进行恫吓的字条。会场上群情激昂,纷纷站起来谴责特务。有人高声喊道:“有种站到台上去!”
  等到会场平静下来,续范亭说:“你们看见了吧,他不敢站出来。咱们抗日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团结起来,就不怕敌人破坏!在这里,我还要回答他们:续范亭愿意跟着新生的一代,一直到死!我们要坚决抗战到底,决不妥协投降,争取中华民族彻底解放!……”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