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八章 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动总会在炮火中诞生
穆欣
    
  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指出:“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的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阻碍政府、军队同民众结合起来,不给人民以抗日救国的民主权利,不去彻底改革政治机构,使政府成为全民族的国防政府。这种抗战可能取得局部的胜利,然而绝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相反的,这种抗战存在着严重失败的可能。”
  因此,9月7日在太和岭口和阎锡山谈判中,提出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的作战地域、方针问题同时,周恩来还着重提出开放民运、发动群众、实行战争的全面动员问题进行商谈。周恩来说:要保卫山西、保卫华北,就要动员广大群众,使得这次抗战真正成为全民的战争。山西已有牺盟会等群众团体,更应扩大的做动员工作。如果再不动员民众,军队就无法补充,作战将无人援助,民众武装将无法建立,强悍者将受敌人的屠杀,懦弱者将变为日本顺民,狡黠者将变为汉奸,而奸商将首先悬挂日旗担任维持。我们如不愿意这样,只有毫不迟疑地教育民众,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起来共同担任山西和华北的持久游击战。当时在座的彭德怀、徐向前、南汉宸,陪同阎锡山在行营指挥作战的续范亭等,都对动员民众问题发表意见,进行了热烈的商谈。续范亭从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多次谈话中,获得极大的教益,对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十分敬佩,真象进了一次军事大学一般。
  阎锡山听了大家的话,这时也说:“我早已知道这是重要的工作,前在南京开会时,我首先提出的就是武装民众五百万。到现在尚未得到具体提示。在这紧急时候,我们可以在第二战区首先试行。”
  经过商谈,阎锡山同意周恩来的建议,在察哈尔、绥远两省及晋北沦陷区或即将沦陷的地区成立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其任务是实施战争全面动员及组织游击战争,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晋察绥三省政府、战地各军及各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派代表公开参加领导战区动员委员会;其工作纲领由周恩来主持草拟,经阎锡山同意后实行。在商谈过程中,阎锡山极为矛盾,既感到需要发动群众进行抗战,但又不肯给群众以实际利益。他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代表公开参加领导战地总动员委员会,表现出明显的疑虑和戒心。
  周恩来一行9月9日从大同前线回到太原,即请程子华、彭雪枫等起草动员委员会的《工作纲领》。周恩来从保定回来,动委会《工作纲领》已经写就,并且已和阎方负责人梁化之、薄右丞、王尊光、郝梦九和郭任之等人商谈,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周恩来审阅修改后,即派南汉宸陪同续范亭一起,带着这份《工作纲领》草案前去太和岭口,当面交给阎锡山核定。阎锡山亲自对《工作纲领》作了几点修改后,批准了这个纲领。
  经过同阎锡山多次磋商,建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的问题终于达成协议。阎锡山对战动总会“由共产党、八路军参加领导”这一条存有戒心。虽然经过共产党的折冲樽俎,迫于当时形势,他只得非常勉强地接受下来。对于安排委员会的各个职位的问题,双方也曾经过了多次协商才定下来。阎锡山当然不会同意由共产党人担任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共产党方面也不会同意由阎锡山随便安排一个旧官僚来担任这个职位。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的意见,建议由续范亭担任这个领导职务。续范亭是全国闻名的爱国将领,又在第二战区任高级参议,这时已经是共产党诚挚的朋友,由他领导这个统一战线的组织,的确是个理想的人选。周恩来的这一建议,阎锡山自然不好反对。他对续范亭虽然不完全信任,但觉得总比共产党人担任主任要好对付些,因而也就勉强同意了。在讨论安排各部部长职位的时候,阎锡山最关心的首先是人民武装部。他深知枪杆子掌握在谁手里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提出要派他的军官担任部长。对此周恩来表示坚决反对。他说,到战区和敌后去是要打游击战的,你们的人员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这一职务似应以八路军方面人员担任为宜。经他这样一说,阎锡山尽管很不乐意,却又难以反驳,最后确定由红军在1936年春东渡时担任过左路军政治委员的、山西籍的程子华担任人民武装部部长。
  关于战动总会的活动范围,根据和阎锡山达成的协议,最初确定将雁门关长城内外十八县(天镇、阳高、大同、怀仁、广灵、灵邱、浑源、应县、山阴、朔县、平鲁、左云、右玉、繁峙、代县、宁武、神池、偏关),察南五县(蔚县、阳原、怀安、宣化、涿鹿)及绥远全省,作为战动总会管辖地域和动员范围。同时规定,战动总会得依战时情况的变动,随时扩大动员范围及管辖地域(后因战区范围扩大,经阎锡山同意又将管辖区域扩展到察哈尔全省,在山西另增加了晋北的五台、定襄、静乐、岢岚、岚县、忻县、兴县、保德、河曲、临县、五寨、崞县十二县,合计三十县)。
  战动总会所辖地区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它既是陕甘宁边区的屏障,又是连接边区同华北、东北、华东等各战略地区的枢纽。这里的地形,居高临下、俯视平原,可以东出平汉,威胁平津、远达伪满国境;北出平绥,挺进蒙古草原,打通国际援助路线。这里的政治形势和群众基础好,还有比较充裕的物质条件。在这里创建游击根据地,对抗日及以后的解放事业,是十分需要的。
  根据双方的协议,委员会的组成是:由阎锡山方面和共产党八路军各派代表若干名,山西、绥远、察哈尔三省政府各派代表一名,战地各军、学联、教联各派代表一名,委员共二十一人。中共方面派出的是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后二人为驻会委员)。阎方派出的是薄右丞、梁化之、王尊光、郭宗汾。其余有闻名全国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国民党改组派郭任之、郭春涛,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张砺生,东北民主人士高崇民,史学家侯外庐,山西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杨集贤、四区专员武灵初,此外还有郝梦九和阮慕韩(察哈尔省),阎伟、潘秀仁(绥远省)和续范亭。委员会的分工是:国民党元老、爱国将领续范亭任主任委员;共产党员程子华任人民武装部部长,南汉宸任组织部部长,武新宇任动员分配部副部长;李公朴任宣传部部长(李未到职,由秘密党员、副部长赵宗复作为阎方人员代理);郭任之任除奸部部长;阎方派杨集贤任副主任委员,梁化之任组织部副部长,薄右丞、赵宗复任宣传部副部长,王尊光任秘书长兼动员分配部部长(王始终没有到职,动员分配部工作一直由武新宇负责),总务处处长郝梦九、高梦清。在太原期间,战动总会曾派邓小平、罗荣桓、刘奠基(刘定安)为晋东北区特派员,派罗贵波、曾三、张干丞为晋西北区特派员,委托他们在这些地区开展工作。
  根据当时山西政局的发展,总结了同阎锡山谈判的经验,1937年9月20日,当战动总会正式成立的时候,周恩来与刘少奇提出了山西统一战线工作的策略方针:一、向阎锡山提出彻底的工作办法,在任何地区,任何问题上均以统一战线的政策打破其公开对立的阴谋,并纠正我们包办一切与不发动群众的倾向。二、我们要以左派出现,来巩固左派,联合中派,孤立右派,不论战动总会、动员实施会、牺盟会、教导团中,共产党员除八路军外,应尽量用左派面目团结左派,发展左派,以树立山西及阎锡山的左派力量,便利统一战线的发展。三、在动员工作中,我们要避名取实,尽可能的发动群众,推动左派、教导团、牺盟会及好的县长、特派员出头来,以便易于改革县政与领导筹款。①
  1937年9月20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在太原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天,在山西大学礼堂开于山西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大会。大会由续范亭主持,请周恩来做报告,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参加了。周恩来语调高亢,声音清晰,精神焕发,一连讲了两三个钟头。他就当前政治军事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了抗战的前途和各方面必须努力进行的一些问题,并对战动总会的成立,给予了有利的支持。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听了这个内容丰富、很有说服力的报告之后,不得不惊奇地说:“共产党真不简单,没有讲稿,却能讲得如此生动深刻,头头是道,佩服!佩服!”
  战动总会的成立宣言说:“过去两个月来的抗战,不过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一时的挫败,并不能认为是我们所发动的全面持久积极的抗战之胜败,而决定抗战到底最后胜利的条件的,是充分执行民族革命的一切政治的民主的任务,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目前全国武力联合的动员,我们还要发挥民族革命的积极意义,使整个民众力量动员起来,武装起来。我们更要使全面的抗战进而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也只有全面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因此,我们不能不在民族革命总动员的积极作用方面,首先在晋察绥的战地成立总动员委员会的组织。我们以下面的三个原则,作为本委员会奋斗的目标:(一)积极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二)实行真正的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的生活;(三)实行民主政治,扶植抗日言论、出版、集会之自由。我们将尽一切努力,在这总的目标之下,动员广大民众参加战争,把一切的人力、物力献给战争,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战动总会《工作纲领》的核心内容是:积极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实行民主政治,扶植抗日言论、出版、集会之自由。这就把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的“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战时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等,通过战动总会的具体活动得以具体实施。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路线政策上实现了对战动总会的领导。
  战动总会的成立宣言与《工作纲领》都是经过阎锡山同意后公布的。由此说明,这个时候阎锡山的思想已经向着全面全民族抗战的前途前进了一步。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当时发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洛甫(张闻天)写的《把山西成为北方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一文中指出,在日军的铁蹄进迫山西时,为了保卫山西,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口号代替过去的“守土抗战”的口号,“是表示阎先生的政治思想又前进了一步”,“然而阎先生对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口号的内容的了解,当时还是非常抽象的。这个口号对于阎先生,不过是一种模糊的要求与愿望。这个口号对于阎先生还缺乏一种具体的内容。这个口号对于阎先生,还不过是他过去‘守土抗战’的口号的补充与修正。只有在大同失守,晋绥直接受到日寇大炮的威胁时,只有八路军奉令开入山西之后,阎先生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口号,才开始在实际上有了具体的表现。这就是‘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的组织。这个委员会的组织,是阎先生企图使山西的政府抗战多多少少能够取得山西民众的配合的开始。这也是山西的政府抗战向着全民族抗战前途进一步的标帜。”
  战动总会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它成立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显示出共产党人以公开身分参加领导了抗战前线动员组织民众的活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得知此讯,就给战动总会来电报,要求派人介绍组织战地动员机构和动员工作的经验。武汉、河北和河南等地区,也都一度建立了类似的战地动员会组织。对它的成立,国际舆论界也作为中国的一件重大事件加以报道。战动总会一成立,很多地下党员和党所领导的地下工作者首先参加进来,接着吸引了全国各地要求抗日的进步知识青年,大批平津爱国学生,各方面人士和名流学者纷纷前来参加。战动总会是全国最早出现的、模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革命组织,它不仅在团结各种爱国力量方面具有组织上的广泛性,而且在同地方当局建立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上具有典范性。
  战动总会一成立,就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派出工作人员,在太原和晋中、晋西北以及雁北、察绥点燃起抗日的烽火。他们在各地群众中展开了广泛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它组织了宣传队、剧团、运输队、慰劳队、救护和劝募队,组织情报网、除奸网和难民收容所,在情况危急的太原,进行各种支援抗战的勤务活动。同时还派出干部到晋西北战地各县,组建县动员委员会,建立区、村级的动员委员会。他们还从太原派出一个动员宣传团和“战动剧团”,深入晋西北各县。在所到的农村、市镇或部队驻地,进行抗日宣传和现场演出。
  10月间,由人民武装部长程子华亲自领导的战动总会“游击战争干部训练班”,在太原的山西国民师范学校旧址正式开学。太原沦陷前后,辗转在太原、汾阳、离石三地坚持办了五期,历时四个来月,培训了一千多名开展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雁北、晋东北、晋西北、晋中等地区在战动总会领导下,以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〇师派出的红军干部为骨干,参加到各级动员委员会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
  战动总会于1937年9月20日宣告成立时,国民党还没有正式宣布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没有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才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谈话),而战动总会已率先向全国说明了统一战线是可以建立起来的,而且是可以很好地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十分珍重战动总会这个统一战线组织。亲自同阎锡山谈判并且领导创建战动总会的周恩来,对战动总会的工作关怀备至。在太原这段异常紧张的日子里,除了经常不断地接触交谈,他还专门同续范亭进行过两次长谈,每次谈话的时间都在四小时以上。他特有的那种谦逊诚挚,肝胆相照,诲人不倦的精神,使续范亭铭感殊深,毕生难忘。正在太原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早在1937年8月3日就在一份《为发给各地指示信向中央的报告》中指出:“在战区,准备建立战地委员会等抗日政权。”战动总会成立后,他对战动总会的工作深切关注,曾经告诉过南汉宸说,要很好地利用战动总会这个合法组织。他说:“你们拿到阎锡山的委任状,这是一块合法的牌子,决不要停留在阎限定的范围内。但是,也不要超出范围太远,以免过早的同阎锡山破裂,要把我们的力量发展起来。”以后日军逼近太原,战动总会撤离太原时,刘少奇又对武新宇说:“战动总会的作用大不大,就看能不能掌握武装。战地不开展武装斗争,就扎不下根。”他还亲自起草,以战动总会名义颁发了《人民自卫军组织条例》。提出人民自卫军的任务是:协助军队与游击队作战,传达消息、放哨、救护伤兵、铲除汉奸、破坏敌人交通、坚壁清野。组织方法是: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人民都有参加自卫军的义务。而邓小平和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代表领导战动总会,对战动总会工作的开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年10月,续范亭曾请彭雪枫到战动总会讲演游击队政治工作问题。太原各界人士闻讯,争相赶来听讲。在山西大学只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大礼堂,这天竟来了三千多人,礼堂内外和校园里,都坐满了听众。这次演说的内容,太原各报争相作了详细的报道,人们由此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有了比较明确、深刻的了解。其后,根据战动总会和各界人士的要求,彭雪枫把这次演说的讲稿加以整理,题名《游击队政治工作教程》,于1939年1日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单行本。这本小册子对华北敌后游击队的建设起了不小的作用。
  ①周恩来、刘少奇1937年9月20日致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并报毛泽东、洛甫电。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