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
第九章 在逆流中前进——同阎锡山谈判 |
穆欣 |
|
|
战动总会的存在与发展,始终是阎锡山的一大心病。当他在政治上加速倒退,进一步打击限制革命势力的时候,总会转战动总会的念头。1938年6月阎锡山秘密召集旧军高级将领举行的古贤会议结束后,就下决心要取消战动总会。但因感到条件还不成熟,又怕过早地暴露他反共投降的面目,会受到国内外舆论的抨击谴责,造成对他不利的影响。他便“假手中央”,一面电请蒋介石的中央政府下令“取缔”;一面通过战动总会副主任、山西第二区专员杨集贤等人首先提出取消或改组战动总会的建议,向中国共产党和续范亭进行试探。阎锡山还打电报给续范亭,要他“急速”到吉县古贤村去“商谈”此事。 这时阎锡山向其在晋西北的亲信送来了亲笔信,表示他解散战动总会的决心。信中诬蔑战动总会进行“反动宣传”,蒋介石的“中央颇不满”,要求他们在晋西北就地散布谣言,制造舆论以相配合。赵承绶和杨集贤、郭挺一等曾相继在静乐、河口商谈对付战动总会的阴谋计划。有人提出,由两个专员发动各县长和人民请愿要求取消战动总会,再由专员汇集报告阎锡山下令取消。据说兼任战动总会副主任的第二区专员杨集贤认为此法欠妥,“须要慎重,并须与战动总会同人商议决定,不能即刻如此做。”方打消了这一行动。他们曾向阎锡山“打小报告”,夸大临县、岚县动委会用费数目。阎锡山马上“电令”战动总会减少各县工作人员,各县经费由总会支付;还毫无道理地命令将一个县动委会主任撤职。 中共晋西区党委及时研究对策,决定以续范亭、杨集贤的名义打电报告诉阎锡山:战动总会现有青年干部两千多人;战动总会在群众和各界人士中有了基础和信仰;同时针对阎锡山的“电令”向他说明:兴县、临县、岚县等县动委会经费并没有那么多;各县工作人员经费,原来不在总会预算内。这样实际上把他的“电令”顶回去。区党委即将有关情况和已商定的对策报告中共中央。 1938年8月22日,毛泽东、洛甫、王稼祥、刘少奇为此给山西的有关同志发了电报,提出中央对阎锡山取消战动总会的态度与对新旧派的方针: 一、战委会有八路军的代表及共产党员公开参加,阎久有取消战委会之意。但避免与我党正面磨擦,授意下层提出改变战委会组织,阎本人并不坚决。张杨会商,即阎之授意与吉县会议之结果,有刺探我方态度作用。 二、目前我党我军及子华等同志,应公开表示如下态度: (1)战委会在阎司令长官领导下在抗战中已有不少成绩(如动员新兵、组织游击队等),在群众中已有威信。它的组织证明更适合于各派团结,比起(总动员)实施委员会更合理。如对抗战与团结有利,不应取消或改变。根据上述理由,反对取消或改组战委会的提议,并争取张杨同情。 (2)万一阎表示非改变不可,则我们以战委会系群众性组织,在雁北各地有其决定系统,必须经过代表会议形式传达阎司令长官意见,以推延时间待情况变动。 (3)最后非改变不可,则我们可提出条件,要求(总动员)实施委员会允许各驻军、党派、团体代表参加,并实行战委会工作纲领。战委会人员全部参加(总动员)实施委员会,游击队干部保持现状不得调换。因战委会全部人员均有功抗战,无理由调换他们工作。 三、关于新旧势力的冲突,我们基本方针是支持发展新势力。但我党我军及战委会公开表示态度时,不要作左右袒护。我们应号召新旧各派团结起来,设法作到在旧派反对新派时,不反对我党我军,并能同我们在某些地方合作抗日,动员组织与众与改造部队等。 四、向牺盟会提议,提高警觉,动员群众与舆论,对于各种破坏他们的行动,给以坚决回答。 五、战委会下属的武装须迅速巩固,并设法改变一部在我军直接指挥之下来。 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与续范亭共同商定,本着下列四条原则与阎锡山谈判:第一,力争战动总会的名称、工作纲领不变,请阎锡山派得力人来指示工作,改进过去工作方式;第二,改称“总动员实施委员会”,工作纲领不变,充实干部;第三,坚持保留保安部队,不得已时取消雁门关以南地区,带领游击支队去雁北开展工作;第四,如果上述三个方案阎锡山都不同意,一切全都取消,要求提早发经费,并发给遣散费三万元。如果是这样,区党委准备发动动委会及群众团体展开拥护战动总会运动。关于党的干部处理问题,也作出了三条决定:(一)干部应少而精,能够独立自主领导工作,调到后方的干部由区党委集中训练;(二)发动动委会一部分人员参加生产、当小学教员或行政机关干事;(三)安置在其他群众团体,如牺盟会、农救会、教育机关。还决定由续范亭、武灵初给梁化之写信,由牺盟会报告阎锡山、梁化之考虑;由程子华代表八路军发表文章,指出战动总会工作成绩与目前任务来支持它;减缩各县人员及深入群众工作,使动委会更有群众基础。 1938年8月28日,与阎锡山的谈判方案准备就绪之后,续范亭就动身前往第二战区行营所驻的吉县。 续范亭是博学多才的儒将。作为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很喜爱骏马;作为豪放旷达的诗人,他又热爱读书。他的兴趣广泛,不但爱读书,擅长诗文,而且善于词令,谈吐优雅,语言诙谐,一开口常能惹得哄堂大笑。他还喜爱音乐,高兴时还能哼一段京戏。最后这一特点,一般人很少知道。 这次他前往第二战区司令部去,共有七、八人随行。从晋西北的岢岚县到晋西南的吉县,千里迢迢,群峦起伏,都是山路。每天走百十里,相当劳累。一路上他很关心大家,经常督促把路上的伙食搞好一点,“改善一下生活。”为了消除旅途的劳顿,他常提议让大家唱一些革命歌曲。有一次,他还要求大家同他一起唱了一曲《国际歌》。 作为南征北战的将军,他又喜欢骏马,“我亦爱名马,骐骥与骝骅。”这时他手里就有邓宝珊和赵承绶送他的好马,赵承绶送的是一匹黄膘马,“走如车、船平稳”,他很喜爱。有一天在路上走,随行的年轻人引吭高歌,唱起救亡歌曲,非常带劲。他也受到了感染,触景生情地骑在马上唱了一段京戏《秦琼卖马》,借以抒发多年奔波革命的情怀,听来十分动人,他这一唱,把同行的年轻人都逗乐了。 续范亭毕生献身革命,经过坎坷的道路。他曾多年被阎锡山通缉迫害,长期流落他乡,到处漂泊。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触景生情,曾吟唱出不少感人肺腑的诗篇。他曾向在身边工作的同志说过,有一次年关将近,他仍遭通缉,奔波在异乡路上,有家难归。正好天降大雪,他在途中想起自己的身世,联想“林冲夜奔”的故事,随口吟咏一首绝句:“大雪纷飞万里囚,花枪挑着酒葫芦。怨仇血海终须报,谁知英雄林教头。”(《林冲雪夜沽酒》) 如今,他以拼搏的精神将要进行的这场谈判的对手,还是那个当年追捕、逼迫他漂泊异乡的阎锡山。这一次,阎锡山又企图扼杀续范亭“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而全力以赴的神圣事业,妄图使他倾注全部心血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辛勤培育正在茁壮成长的战动总会夭折。续范亭此时此刻真是忧心如焚,心急异常。这种心情,正象他多次说过的那样:自己亲手辛苦创建的事业和母亲对自己抚养大的孩子一样宝贵,一旦有人要破坏他,必将竭尽全力保卫。他是乐观主义者,是勇敢的人。对于民族敌人,对于阶级敌人,他总是坚持斗争,勇往直前,无论遭遇任何艰险的局面,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动摇,从无畏惧。 经过十几天的艰辛跋涉,续范亭结束了这段旅程,来到了吉县古贤村。阎锡山同他一见面,就提出要取消战动总会。续范亭根据行前拟定的谈判方案,同阎锡山进行了争辩和斗争。阎锡山见他维护战动总会的态度坚决,又提出说,战动总会不撤消也可以,但是要叫南汉宸、程子华走,“我给你们派人去搞!”这时续范亭更看清了,战动总会的人事安排,一直是阎锡山的心病,也是他考虑这个组织存废的关键所在。早在开始商谈成立战动总会的时候,阎锡山就反对“由八路军领导”,想把他的参谋长朱绶光塞进来作主任委员,只因周恩来坚决反对。他才勉强同意由续范亭出任。当时阎锡山不乐意出程子华任人民武装部部长一职。在他看来,人民武装部是掌握枪杆子的,抓到自己人手里才能放心,曾经提出由他派人担任部长。这些情况,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此刻他又旧话重提,执意要将程子华、南汉宸从战动总会赶走。表明他把枪杆子看成命根子,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不肯让步。续范亭坚决反对阎锡山的意见,不同意让程、南离开,挫败了对方破坏抗战、破坏统一战线的阴谋。 当然续范亭正在古贤行营同阎锡山谈判的时候,得知在他离开晋西北后,阎锡山又在保安二区问题上制造事端:驻静乐的原保安二区第十四支队被阎锡山强令拨归保安四区所又被缴械,同时阎还下令要将正在汾阳、文水地区杀敌的第一支队调往岢岚,别有用心地要它进驻山西旧军骑兵第一军赵承绶部和第三十三军郭宗汾部两个部队之间或其附近,并由赵承绶对第一支队进行“整理”;保安二区各支队统归赵承绶指挥。续范亭立即就此问题与阎锡山进行交涉,向他指出,保安二区各游击队是统一战线的部队,处理有关问题须得征求八路军代表的同意。同时质问阎锡山:第一支队为什么要“整理”?为什么不由续范亭负责“整理”而要由赵承绥来“整理”?还向阎锡山提出:第一支队是汾、文地区子弟兵,地方观念重,暂不能离开汾、文地区,以此推延时间。他向阎锡山坚决表示:保安二区部队虽经阎锡山下令归赵承绶指挥,但赵承绶只能经过续范亭指挥各游击支队,并且只限于方针上,而不能直接插手干预各个支队和每个行动。 这次同阎锡山就战动总会存废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并无结果,最后不欢而散。续范亭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顶住了阎锡山的逼压,自己却气得病了一场。 正在这个时候,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当他得知阎锡山准备解散战动总会的详情,联系山西接连发生的政治倒退,姿意反共事件,深为山西抗战局势担忧;而对他所亲自促成的战动总会的存废问题尤为关心。为此他曾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于1938年9月15日致电阎锡山提出质问: 阎司令长官百川先生赐鉴: 抗战经年,华北撑持端仗领导。近返延安,得闻二战区有解散战动委会,并调换第二专区保安队中各级干部,解除十四支队武装,扣留八路军傅、游①二人等消息。窃以战动总会为我公首创,一年来成绩斐然,现全国已从事动员者莫不以此为楷模,其所组游击队,即现之二区保安队,在坚持敌侧后的游击战争中颇著成绩。动委会及游击队在组织伊始即曾明告我公,有八路军游击干部、共产党员及民先队员参加,一年来工作亦与各方相处无间,成为全国统一战线的模范。凡此皆我公伟大领导之所感召,全国所仰望其发展者也。今若逼施以解散、调换及逮捕,此不仅使全队不安,干部疑虑,即全国亦将惶惑,决非我公所愿。如以八路军干部、民先队员在动委会及保安队中工作尚有幼稚不妥之处,敢请直告,并示办法,定当令其竭诚改过,务其不负殷望。惟事实真相是否如此,仍乞一并示知。解散民先队命令虽由军委会政治部命令发出,来并不知。已电辞修部长商榷,敢乞搁置之为祷。谨白。 周恩来叩感午肤施 接到这封电报,色历内荏的阎锡山不敢正面回答,对他阴谋解散战动总会以及其它反共行径加以否认。他在回复周恩来的电报中,将其解散民先队及拟解散战动总会的责任推到国民党“中央”头上,还说战动总会“并非解散”而是与总动员委员会合并;而对解除游击队武装、扣留八路军干部的事件则推托说“并未接到报告”,佯装不知。阎锡山在9月22日发出的这封复电中写道:“恩来兄勋鉴:感午肤施电诵悉。大电所示,尚未事实。此间非特无歧视同人之行为,实无此意念,仅就来电答复如次:(一)解除十四支队武装及扣留八路军干部傅、游二人,此间并未接到报告,请详示地点日期及部队番号以便查明。(二)战动委员会并非解散,拟与总动会合并,便(系)因二战区皆成战地,必须实行中央动委会办法,以期收步骤齐一之效,战委会同人尚可加入,并请限制战委会同人三、二十。报安队系由范亭维制统一,内方如何,弟尚未加问,惟初省保安队军政部未承认,迭次交涉饷无着落。(三)解散民先,奉命令在早,已于八月间通令矣。总之,弟对八路同人决本至诚,站在统一战线上维护,请兄释念。如有暇来此一行,更好畅叙一切。阎锡山二十二日。” 不管阎锡山怎样诡辩,不论他的内心如何盘算,当他读过周恩来这封不可辩驳的电报(其中警告阎如一意孤行“全国亦将惶感”尤令其不能不考虑舆论反应),又见续范亭坚决抗争抵制的态度,对于解散战动总会一事不能不重作考虑。这样,战动总会和保安二区部队得以保留下来,继续在晋察绥广大地区战斗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①当时阎锡山强令已编入保安二区的原战动总会所属游击第十四支队拨归保安四区。其后赵承绶部又将该部包围缴械,并将该支队负责人傅、游二位扣留。傅、游都是八路军派来的干部(名字不详)。 |
|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