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一、少年勇斗“地头蛇”
周溯源等

  清朝末年,安徽省合肥城东郊十余里,有个绿柳环抱的村庄,因居民大多是卫姓和杨姓,因此村名卫杨。卫杨村数十户人家,多为贫苦农民,耕种东乡一带的田地。公元1897年2月16日(光绪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卫立煌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祖父是一个贫农。他的父亲卫正球原先在家务农,因为曾在村内义学读书,会写字算账,后来在合肥县衙门当一名册书,帮助县吏在合肥石塘桥镇征收田赋,在地方上有些名望。但毕竟因收入低微,无钱在官场中应酬,加之田赋难收,最后被挤掉了饭碗。到1905年,卫家已一贫如洗,日常生活多靠亲友周济。适此,合肥一带发生瘟疫,卫立煌的父亲卫正球和他的二哥立听同受传染,无钱医治而相继去世。幸得一些亲友帮助,两口薄棺从卫家抬出,草草安葬。
  家破人亡,连遭打击,母亲宋氏哭瞎了眼睛。全家生活重担便落到卫立煌大哥立炯身上。立炯被迫退学,在合肥县城内谋一小职,以勉强维持家庭生计。立煌其时虚龄9岁,尽管家境衰败,卫母还是求人说情,让立煌到邻村靳子伦家办的私塾随郎志先生读书。每当农忙放假,立煌也回家干些农活。立煌家遭官府之害,生活艰难,自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勤奋。冬去春来,几度寒暑,他读了不少书史典籍,且能作诗填词。郎志先生见他勤恳聪慧,遂重点传授,使他有了比较坚定的文化基础,对立煌日后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1912年初,卫立煌大哥立炯,经同学范鸿仙推荐,被新任安徽都督柏文蔚任命为和县军事学习班主任。年方15岁的卫立煌得知大哥的消息后,立即剪去辫子,跑到和县大哥那里,恳求参加军事训练。因他年少且营养不良,又患有皮肤病,大哥便先尽力给他增加营养,医治疾病,使他健壮起来,并着意教他新文化知识和基本军事知识。
  这一年的7月12日,江西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首先反袁。随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7日,安徽宣布独立,众举柏文蔚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卫立煌随大哥立炯参加了坚守和州的战斗。和州失守后,他随大哥回到家乡合肥卫杨村,蜇居起来。当时卫杨村有个姓卫的“地头蛇”,自恃学得了一些武术,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乡邻们都避而远之。一天早晨,“地头蛇”逛到卫立煌家,指着桌子,叫喊着要吃要喝。正好这时卫立煌从外面锻炼身体回来,撞见了他在耍威风。卫立煌早知此人为非作歹,但考虑到自己是在“隐居”,不必多管闲事;今天狭路相逢,他竟找上门来,卫立煌不禁心头怒起,一个箭步冲上去,劈手一掌击在“地头蛇”的后脑勺上,把他打了个大趔趄。“地头蛇”转身一看,见是卫立煌,哪肯干休,左手一把揪住卫的衣领,右手向卫的脸上打去。卫双手先扣住“地头蛇”的左手,再后退半步躲过“地头蛇”的一掌,然后乘势将他的左手连折带拧,弄得这个家伙的手腕、手臂连同肩膀都几乎脱节,发出杀猪般的嚎叫。卫立煌跟着又弯腰后退使劲一拽,“地头蛇”失去重心,一跤摔在地上,他爬起来,拖着一条抬不起来的胳膊,逃之夭夭,从此再也没在村中露面。卫正球家的小三子一招打跑了“地头蛇”,替卫杨村除了一害,村里为此热闹了好几天。人们都惊异,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伢子,哪来这么大的本事?他们不知道卫立煌用的是从军事学习班学来的擒拿术,与柔道相近,往往能以弱胜强。
  1914年初,17岁的卫立煌要只身去武汉。几个月来,他急于冲出家乡,但苦于无处落脚,一次,他偶然听到母亲说,娘家有一亲戚在汉口,便苦苦要求母亲准许他去投亲。卫老太太经不起儿子的缠磨,也有意让他出去闯闯,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立煌只身到了武汉。到武汉后,几经周折,可要寻的那位亲戚还没有找到。他徘徊街头,不知所措。适逢湖南省的军队在武汉招生,成立学兵营,于是,他报名进了学兵营,到了湖南。在学兵营里,他受到很严格的训练,系统地学习了军事基本知识,眼界开阔了,交游也广了,为他日后军事上的建树奠定了基础。
  1915年秋季,卫立煌结束了学兵营的训练。展望前途,何去何从?他不愿在湖南汤芗铭部下当兵,若是想当官,去北京正是时候,因为北洋军阀中的皖系正得势,利用同乡关系,那是一条做官的捷径。当时有句颇为流行的话:“会说合肥话,就把洋刀挂。”但他经过慎重的考虑没有走这条路,而是顺江东下,奔赴上海,希望通过他大哥的同学和老同盟会员,找到中山先生。经过他们的指点,他于1916年春,只身南下,直奔大革命发源地广州。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周溯源等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