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六、他想参加共产党 |
周溯源等 |
|
|
在永和县停了几天后。卫立煌根据新的战争形势,决定与中条山的主力会合。去中条山的路线有好几条,但他接受了秘书赵荣声的建议,借道延安,再经西安到达中条山脉的恒曲县。这可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决定。 1938年4月17日天一亮,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的车队由延水关出发,经过延川,直奔延安。卫立煌心里想着到延安后将访问毛泽东等共产党各位领导人,请教抗日方略,而无比激动。但随从人员只知此行是借道。 到了延安,欢迎盛况出乎意料。离延安城还有30里的地方,就看到到处贴着欢迎他的标语,车到延安城外,远远就看到欢迎的队伍,排在大道两旁。汽车一到即敲锣打鼓,呼喊口号,此起彼伏,非常热烈。到城外来迎接的有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滕代远、陕北留守处主任肖劲光、交际处处长金城等。他们陪同卫等人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走进贴满标语的城门,来到接待处。这时,毛泽东主席已到客厅门口,欢迎卫一行的到来。亲切握手寒暄之后,卫立煌表示非常钦佩毛泽东,今天有幸得见,非常高兴。毛泽东也赞扬卫立煌抗日坚决,以及和八路军的友好关系。希望沿着这一条路继续走下去。毛泽东谈锋甚健,首先谈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继而谈到反对投降主义的问题。他认为目前国际和国内均有投降主义在活动,这是一种很大的危险,我们决心抗日的人决不能忽视。我们必须把片面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在政治上有许多地方需要改造,也有改造的可能。话题一转,毛主席对日军的动向作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目前在山西的抗战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我们大家在山西拖住日军的尾巴,日军从风陵渡渡过黄河,夺取潼关,掐断陇海线,就能截断中国和苏联的国际路线,进一步逼迫中国投降。……卫立煌和他的参谋长们听了极其钦佩。毛泽东接着谈到八路军深入敌后,冒着很多困难,弹药消耗很大。没有子弹怎么打敌人?需要得到补充;尤其是缺乏医药卫生器械,希望卫总司令帮助向主管部门催促催促;还有,现在快到5月,夏服还没有影子,不知何故。卫立煌表示要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中午,毛泽东设宴招待卫立煌一行,作陪的有滕代远、肖劲光。筵席很丰盛,毛泽东酒量大,谈笑风生,宴会历时甚长,气氛融洽。午饭后,卫立煌一行到抗大参观。罗瑞卿副校长出来迎接。在欢迎会上卫向学生作了讲话。因讲话时场面热烈,使得他把前一日晚上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了个干干净净。他只好即席讲话,用他自己亲身体验的作战经过证明,只有同八路军亲密合作才能打胜日本。如果没有八路军,他是杀不了那么多鬼子的。他表示今后要继续同八路军亲密合作,向八路军学习,和八路军一道坚持华北抗战,决不退过黄河,反对投降妥协,收复失地。卫立煌每讲一段,学生们即呼一阵口号,愈呼口号,卫愈讲得激昂。他还赞扬边区的工作堪称全国的模范,应该把边区的好的东西发扬光大。这一次欢迎会开得很成功,对于抗大学生和卫立煌都有很大鼓舞作用。 晚间,延安开欢迎晚会,毛泽东亲自作陪。卫无心观看演出,只顾和毛主席说话。晚会散后,毛主席送他回住处。二人边走边谈。卫说这次到延安,所受的礼遇太多,内心有愧。因为抗战以来,他打了几仗都没有打败日本军队,不值得表扬。但毛泽东说不能这样讲,事实他已尽了最大努力。面对强敌不屈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就值得赞扬,何况还打得挺勇敢哩!毛泽东称赞卫立煌是坚持华北抗日的领导者。卫一直认为这是对他的鼓励和鞭策。 在延安逗留期间,卫立煌得知抗大校长林彪正在二十里铺养伤,于是驱车前去慰问。林彪是怎样伤的呢?原来在2月4日,林彪事先没有向晋绥军打招呼,就骑马跨过大宁县武城镇晋绥军十九军王靖国部的阵地,从后方向敌情的前方跑去。担任警戒的哨兵骤然发现一人一骑从他身旁跑过来,很明显不是他们的晋绥军,他以为是日本兵,便从背后打了一枪,把林彪从马上打下来了。后来晋绥军发现误伤了一一五师林师长,赔礼道歉,把他送了回来。今天卫立煌访问延安,作为国民党方面的要员,他应当向受伤的共产党将领致歉意。行至半路,他突然停下车来,要大家凑钱。国民党军队素有稿赏和送礼的风气,按当时不成文的规矩,一个师长受伤,送礼的通常要送一千到数千元,而今天事出意外,他没有作送礼的准备,只好要大家来凑。荷包按遍,才有600元,他觉得实在拿不出手,只好作罢。为了这件事,卫感到很是过意不去,在去西安的路上一再提起:“没给林彪送点礼太不像样了。”他还问随从,事后再补送,有没有这个规矩。秘书赵荣声趁机进言:“我看这份礼送不送都不要紧,他们不是说八路军急需枪弹、医药和夏服吗?只要在这上面帮他们点忙,就比送林彪几千块钱有用多了。”卫立煌觉得有道理。 到西安的第二日,卫立煌就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身份,批准拨给第十八集团军步枪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和牛肉罐头180箱。当时国民党后勤部副部长卢佐认为数目太大,怕蒋介石不批准,提出应仔细考虑。卫闻悉后,亲自打电话给西安办事处吴德海,要他再与卢商洽。后来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后勤司令杲海澜也因数目太大,不敢发出。卫又打电话给杲说:“我是前敌总司令,第二战区凡是打日本的军队,都要一视同仁,和第十四集团军一样看待。”这样,才把这批弹药拨给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像这样批给八路军军用物资,卫立煌已不是第一次了。在韩信岭打得激烈的时候,他就曾将国民党后勤部门在运城、临汾的大批弹药送给了第十八集团军。 在延安期间,卫立煌还观看了战地服务团演出的以团结抗日为内容的文艺节目。朱总司令向他介绍了战地服务团的情况,说这是一个专做宣传鼓动工作的单位。卫听后当即表示,他也要成立这样一个团体。不久,卫立煌参照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样子,集中了几十名北平流亡学生和陕北公学的毕业生,组成了“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战地工作团”,并从八路军中引进了一批人才。他亲自为“战地工作团”规定任务,主要是做军队中的政治宣传工作,搞好与民众关系,条件成熟时转变为第二战区政治工作的领导机构。团员们按士兵待遇,行军自己背东西,随时随地作宣传、演戏、唱歌、贴标语、写墙报,完全采用了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活动方式。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又迅速组织起了盘查哨、防奸哨、鸡毛信站等等,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团员们又都是知识分子,把对日军的宣传,对日军俘虏的审讯和教育,也交给他们去做,因而工作团的威信很高。卫立煌借此机会和共产党、八路军以及进步青年多方面接触,进一步了解他们,关系融洽。他认为:“我们到了新的时代,不能再守旧了。要用新思想、新办法代替旧思想、旧办法,才能不被日本军队消灭。” 工作团还办起了流动图书馆,购买、陈列各种进步书刊供大家借阅。还办起了油印刊物《西线》,发给总部的各处室,它的内容是:国内外形势分析,军事状况,工作报告,日军俘虏的自白,并插有简单的漫画,针对国民党军官们的思想实际,讲一些抗日救亡、加强团结的道理。最为活跃的当推唱歌了。卫立煌曾下了一个条子:总部上自将官,下自尉官,每天下午5点都要到工作团学唱歌,凡不去的,必须到他本人那里去请假。这样一来,每当夕阳西下之际,工作团门口便聚集了一群挺胸凸肚的官儿们,摇头晃脑地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此,卫部前敌总指挥部先前那种等级差别森严的沉闷空气,开始转变。 在工作团的协助下,卫立煌还自己填词,写了《第十四集团军军歌》。歌词如下: 这是我们的地方, 这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第十四集团军, 英勇坚强, 为祖国的生存而奋斗, 团结得好比钢一样。 服从命令,保卫边疆, 联合民众,抵抗暴强, 把自己的力量,献给祖国, 完成中华民族的解放。 卫立煌的“战地工作团”内有个秘密的共产党支部。林伯渠同志和刘向之同志曾指示过,该支部的工作是帮助卫立煌抗日,帮他学习八路军的作战经验,逐步改造这支旧军队。但该支部的一些年轻人却把工作做过了头,由于一个劲的鼓动,使卫立煌这位国民党的中央委员,被蒋介石视为股肱的高级将领,居然提出要加入共产党。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39年的一天晚上,平常没有吸烟习惯的卫立煌突然吸起雪茄烟来了,满室氤氲,烛光昏黄。经过良久的思索,他突然向来自八路军的工作团团员、秘书赵荣声提出:“我参加共产党好吗?怎么参加呢?”赵秘书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于是他就催促赵到西安去找八路军办事处的林伯渠,当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小皮箱,取出100元钱给赵,吩咐道:“不要到军需处领旅差费了,以我的秘书的身份代表我去找共产党。不要对任何人说到哪去,不要耽搁,天一亮就走。”赵到西安后向林伯渠作了汇报,林伯渠经过分析,请赵转达他的意见:如果卫立煌好好做一个革命的国民党员,做一个真正实行孙中山革命主张的国民党员,这样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比参加共产党更大一些。林老的话,对卫起了很大作用。卫曾长期保留了林老写给他的亲笔信,特别是对信中有“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的话,他感到极为光荣。 邓小平、杨尚昆于1939年经过河南渑池渡河经晋南到河北省去,曾在河南与卫立煌见过面。卫立煌又向他们两人表示愿意加入共产党。他们过去与卫立煌没有接触,感到很奇怪,故没作什么表示。 同年夏季,卫立煌在晋南垣曲县时,第二战区的黎明支队和八路军唐天际的部队发生了冲突。卫严令黎明支队不得扩大冲突,并采取了两种缓和方式,稳妥地做了排解。接着又发生了晋军陈长捷和新军薄一波的决死支队之间的冲突,他立即命自己的部队不能介入,并对冲突采取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他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蒋介石的旨意。同年底,“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战地工作团”即被蒋解散,而“战地工作团”正是卫立煌访问延安后产生的一个重要成果。 |
|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周溯源等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