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胡景铎 > 其他资料
|
光明之路 横山起义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① |
范明 |
|
|
范明② 横山起义发生在1946年10月13日,是在我军失守张家口、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达到顶点、对延安形成包围的形势下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和革命意义的光荣起义。 1946年4月12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决定:在加强自卫战争的准备工作中,全党都要做统战工作。要派出久经考验、最得力的干部,到国民党军队中去,争取一切可能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人,孤立好战分子。毛泽东主席还亲自对当时任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指示,要求加强陕甘宁边区的北线工作,目标是解放榆横,为自卫战争取得回旋余地。横山起义是西北局根据毛主席的指令发起的,也是毛主席亲手抓的。 6月26日,蒋介石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7月1日,西北局在延安花石砭召开了常委扩大会,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有习仲勋、马文瑞、李卓然、张德生、贾拓夫、欧阳钦等,我作为西北局统战部的处长也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当时的形势和我党对付蒋介石全面内战的方针,分析了组织横山起义的主客观原因。一致认为:从政治上讲,横山起义可以证明人民是要和平的,就是国民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虽然暂时占有军事上的优势,但政治上是不得人心的。从军事上看,洛川以南为胡宗南大军盘踞,随时可能进攻延安;北边榆横二十二军和保安团队,虽然力量薄弱,但如配合行动,也可对我后方造成威胁。特别是横山境内的石湾、高镇、武镇三地,象一把利刃直插边区,不仅平时阻我绥德通往三边要道,到战时部队也缺少回旋余地。不拔除这个钉子,终必会受其影响。从成功的把握上分析,参加这次起义的、以胡景铎为首的广大官兵,具有一定的工作联系和一定的思想基础,早想投靠我党,态度比较坚决。加之胡景铎在陕北国民党部队中有一定特殊关系,不易引起怀疑,能使起义得以顺利进行,成功的希望很大,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因此决定组织横山起义,并决定派我到绥德蹲点,直接同胡景铎协商起义的具体事项。 根据西北局的决定,我于7月5日动身前往绥德。临走之前,习仲勋同志多次找我谈话,给我介绍了很多情况,在白绫子(薄白绸子)上写了亲笔信,介绍我去见胡景铎。7月下旬,我到了绥德,向地委传达了西北局的决定以及开展北线工作的计划,作了两次报告。待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就化装成富平县立诚学校的教员,于阴历8月14日向横山出发了。为了保密,只有师源同志一个人送我。第一天到子洲,第二天到周家崄,第三天到了子洲和石湾的交界地槐树岔的麒麟沟。一过大理河,在一棵柳树下,我同师源同志就分手了。 到石湾后,许秀歧和张亚雄接待了我,第二天早晨派张瑜中送我到波罗堡。在波罗堡,第一个接待我的是姚绍文,他是指挥部的参谋,未加盘问,就传话进去。接着是张怡祖给我安排了住处,和他住在一起。第三个来见我的就是胡景铎的警卫员萧景寿,他抱着胡的儿子出来,我们就接上了头。我把从晋西北搞来的几条狮子牌纸烟,交他带给了胡景铎。下午饭时,胡的夫人张颖玲来参谋部把我接到他们家里。我俩一见如故。我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并把习仲勋同志的亲笔信郑重地交给了他,向他传达了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和西北局组织横山起义的决定。他完全同意,并表示自己就是要在党尚在困难的时候参加革命,决不做蒋家王朝的一抔黄土。我们在一起商谈了起义后的设想,按照中央意见,组织西北民主联军,对外暂不打共产党的旗帜。口号是:打回关中去,驱逐胡宗南。在交谈中,胡景铎多次表示:在党形势好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自己不得志的情况下起义,不光彩。我就是要在党和边区暂时困难的时候起义。这表现了景铎同志高度的政治觉悟。有人说这次起义是“兵临城下”、“迫不得已”,完全是胡说,不符合历史事实,歪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骑六师的起义,不是“兵临城下”的起义,而是一次自觉革命。 第三天,在波罗堡南城门楼上,我们两人商定了起义的有关事宜。具体内容是:①起义日期定为1946年10月10日。②起义部队番号称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意思是继承辛亥革命和北伐精神,这是中央的决定)。③提出了起义后的干部任职名单。④确定了在起义时由我方派出接应部队。⑤拟定了起义的行动计划。⑥决定了起义的口号是:打回关中去,驱逐胡宗南。⑦制定了起义后的三种方案:一是乘势夺取榆林;二是只解放无定河以南地区,使榆林失去横山等地屏障,直接暴露在我军威胁之下;三是一旦出现不能控制的情况,景铎同志立即撤出原防,率领骨干进入边区,边区予以接应。⑧明确了起义中应该注意的其它具体问题,如扫除地方反动组织,监视、扣压反动军官。⑨确定了联络的办法等。 第四天,胡景铎派人送我经武镇回边区。我到了米脂县委后给西北局发电报,西北局回电让我到延安汇报。在延安,我向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和统战部长张德生汇报后,还直接向毛主席汇报了组织起义的计划。毛主席点头批准,并决定乘势夺取榆林。为了打榆林,北线总指挥王世泰、政委张仲良和联司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叫我到响水堡南面开了一次会,确定把教导旅、新四旅、警三旅,加上地方部队集结部署到武镇、绥德一线,并把主力集中到响水堡周围。一方面配合起义,一方面夺取榆林。由我带领新四旅的一个连和100余名干部以及一部电台,负责接应波罗堡的起义部队。 因为要集中部队,时间来不及,原定10月10日起义推迟到10月13日。12日下午,我们从子洲西北韩岔出发,于13日拂晓到了波罗堡,比原计划迟了三个小时。我们把部队隐蔽在波罗堡南边的五里墩,就用手旗和波罗堡联系,刚举了三下,波罗堡城门楼上的旗子就举起来了。我看见胡景铎站在城门楼上,紧接着城门就开了,把我们接了进去。我们进了波罗堡,就和起义部队换了防,未打一枪,未逃一兵,起义就成功了。我到了指挥部,景铎同志向我介绍了昨天晚上的布置和安排,我们互相祝贺。 10月14日,中共中央和西北局发来贺电。并任命胡景铎为骑六师师长,李振华为参谋长,第一团团长是张亚雄,第二团团长是魏茂臣,第三团团长是杨汉三,政治部主任是我,副主任是师源。10月18日,我们把部队集合在波罗堡的大操场上,举行了起义阅兵式,并分别讲了话。 起义后的第二天,为了配合夺取榆林的计划,景铎同志和我主动向中共中央请求任务,派军队打响水堡。我们派张伟如假装去榆林,路过响水堡时偷袭它。但由于用人不当,张伟如叛变了。他事先派人去响水堡告密,部队到响水堡后,因为敌人已有准备,响水堡没有打下来。第三天,王世泰同志给我发电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响水战役。这时我们得知榆林方面派胡景通带两个营的部队前来反扑。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打援中活捉胡景通(准备争取他参加西北民主联军的领导工作)。但由于战斗发生误会,胡景通趁机逃跑了,由新四旅强攻夺取了响水堡。鉴于榆林守敌已有准备,故中央决定放弃夺取榆林的原定计划。全部战役就结束了。 起义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通过解放区,胜利地到达了延安,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在接见时说:美蒋那只船虽然大些,但是一只有洞的船,一遇风浪就会沉没。我们这只革命的船现在还小些,但是崭新的,能够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欢迎你们下大船,上小船,克服困难,将革命进行到底。他还说: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我们有三年时间就可以打垮国民党了。实践证明了毛主席的这一英明预见,果然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蒋介石打垮了。 这就是党所领导和组织的横山(波罗堡)起义的全过程。“文革”中由江青、康生等对骑六师起义所制造的一切不实之词和诬陷之词,都应一律推倒。 ① 本文原载《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史料选编》。标题系另加。 ② 范明,西安市临潼人。1954年授予少将军衔,横山起义后任骑六师政治部主任,曾任政协陕西省副主席。现离休,住西安市。 |
|
胡景铎将军/中共富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