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胡景铎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光明之路 关于横山起义的片断回忆①
张亚雄

  张亚雄②
  在横山起义中,我和范止英、许秀歧等同志担任石湾起义的组织领导,它是榆横起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只能对石湾局部起义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一、石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位置与布防情况
  石湾属于陕北横山县,位于横山县之东南大理河北岸,距横山县约120多公里,人口只有200多户,地处川道,水源充足,有米粮川之称;它是伸入我解放区腹地的一个突出部,与我边区所属的子长、绥德等县毗邻,又是延安通向榆林、靖边方向的咽喉要道。石湾南北均有高山峻岭,地形险要,并修有以碉堡为骨干的坚固工事,与石湾城墙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较坚固的防御体系。敌人视石湾为南线要塞,对我解放区工作的开展极其不利,人民深受其害,因而是敌我必争的军事重地。
  在石湾驻守的军队是陕北保安指挥部下辖的保安第九团,团长张子亚是一个富有军事素养的旧军人,是胡景通的亲信。另外,张子亚和团附张世杰,同在蒋介石举办的庐山特别训练班受过训,他虽对蒋介石排除异己不满,但和胡家有特殊关系,对胡景通是绝对忠的。保九团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迫击炮连,分别驻守石湾、高家沟(高镇)、韩岔等地,团部和一个大队及炮连均守石湾。当时我被任命为团附,后来又兼任一大队队长(这是为工作的方便,景铎同志有意识安排的)。全团总的兵力按编制应该是1700人,但因国民党的军队吃空名太多,其实力不到1000人,但弹药非常充足,物资比较雄厚。张子亚坐镇石湾,指挥一切。另外国民党三县(米脂、绥德、子长)联合党部及其总书记叶秀卿也住在这里,与驻军狼狈为奸,互相依存,使石湾成为一个军事、政治的顽固堡垒,对尔后起义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二、起义的简要经过情况
  石湾起义,是横山起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个起义的行动。我和范止英、许秀歧等同志肩负石湾起义的组织工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所以,我们在起义的过程中,对上级的指示都认真研究,对部队的情况仔细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具体方案,着眼点防止暴露,一切工作都在绝对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起义前胡景铎同志以副指挥的身份,以视察石湾防务为名,来石湾三、四次之多,对起义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指示,要求大家对起义工作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切实做到沉着、细心、机警、果断,再三叮咛要经常对各中队人员的思想动向进行分析,要弄清哪些人是依靠对象,哪些人是争取对象,哪些人是打击对象,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特别是胡景铎同志最后来石湾的那一次,给人们带来了出乎意外的消息,就是榆林总部要胡景铎去榆林,大家听了之后都感到不安。一致意见,认为去榆林凶多吉少,要求景铎同志不去榆林。有的同志主张马上干起来,但景铎同志却镇静自若地说:“这可能是有人在搞鬼,如不去正中了他们的计,会误大事。去了,可以争取主动,可以观察情况随机应变,万一他们把我扣起来失去自由的话,你们要坚决按原起义计划进行。”并说:“你们如果干得越凶,我越保险。”他这种临危不惧,以大局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使人难忘,后来,景铎安全的从榆林回来了,使起义得以顺利进行。石湾起义的时间快到了,我去石人坪和朗亭同志见面接受任务,临行时范止英同志送我,用绳子把我从石湾南城墙上吊下去,记得恰好有一乌鸦在头上飞鸣,止英风趣地说,这个鸟不是好东西,要注意。这次去石人坪,主要是决定石湾起义的行动和有关事项,最后决定起义在10月12日夜间举行,朗亭同志说他准备带一个独立营和一些民兵到时接应,我感到非常高兴。朗亭同志针对石湾起义作了详细指示,指出石湾起义关系重大,要在绝对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凡是对起义不利的情况都要尽力排除。总之,要做到我们攥紧拳头,敌人松开巴掌。根据景铎同志和朗亭同志的指示,我们作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制定了具体的对策和方案。例如我们为了分散团长张子亚的精力,就利用张子亚感到自己的妻子不生育,没有孩子的苦恼情绪,设法成全了他的婚事,张对此极为满意,以后搬出团部,留恋小家庭生活,这样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有利。其次我们以加强山寨防务为名,将大部分狗赶上山,交防守部队喂养。尽管如此,但意料之外的情况还是有的。有一天,榆林总部来了一个密电,其大意是追查三队队长丁彦荣有通共嫌疑,立即押送榆林。我们看到电报后,非常焦虑,因为丁是我们的同志,当张子亚找我和范止英等交谈时,我们表示不同意这种作法,我们的理由是,假若这个事是真实的话,那就不一定是丁彦荣一个人的问题。不能打草惊蛇,部队发生意外情况怎么办?最后我们肯定的回答是先把丁彦荣调进石湾,就近审查为妥。张子亚听后感到我们说的有理,才按我们的办法做了。但这里有个换防问题,谁去为好,当时我们认为四队刘治蜀是个不稳分子,早想把他调出去,借这个机会采取了和三队调防的办法调出去了,这样一举两得,去了一个隐患,来了一个力量。通过这些事情均说明,我们在起义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复杂的问题,随时都要提高警惕性。起义的准备工作基本成熟了,石湾起义的日子终于到了,天已黑了,但是天空中还有不太明亮的月光,起义部队在左臂上缠上了白布条,等待着起义的命令。这时高朗亭同志带着独立营和一些民兵也赶到了,我们共同研究了起义行动部署,区分了各部队的任务。当时部队接受命令之后,行动迅速果断,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气概,很快夺取了石湾的制高点,包围了团部,控制了石湾所有的街道要口,包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国民党党部,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成绩是很大的。但在部队刚开始运动的时候,因为是在月光下行动,首先被一队发现而开枪射击,其他部队也随之开枪射击,还有手榴弹的爆炸声,我解放军战士被打伤数人。这些现象都得到了及时的制止,同时各起义部队中,都有许多起义骨干,随时进行工作,对部队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混乱的情况,很快就被平定下来了。10月13日7时,我和范止英同志冒着风险到团部对张子亚进行劝降工作,张子亚看到大势所趋,在我政策威力之下表示愿意放下武器听候处理,这样,团部最后一个据点就和平解决了。至此,石湾起义宣告成功,胜利的打响了骑六师横山起义的第一枪。石湾解放了,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在工作组的努力下,石湾很快恢复了秩序。
  三、横山起义的思想渊源和意义
  这次起义,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和坚实的思想基础。它是胡景铎同志长期受党的影响,不断提高无产阶级觉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结果。也是和党的领导、范明、师源同志的帮助、全体起义官兵的努力分不开的。我记得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他还是一个青年,在国民党高桂滋部当学兵连连长,跟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作战,在平型关、团城口、火烧岭、忻口等战役中,他目睹日寇的凶残和国民党军队不战而败的景象,非常气愤。他边走边说,坂垣师团穷凶极恶,罪恶滔天,作为一个中国的士兵,一定要消灭这些凶恶的敌人,以此激励士兵的爱国热情。在抗战期间,他带的部队,经常与八路军组织联欢,受影响较大,因此,他摹仿我军的军事原则,提倡民主,废除打骂制度,并提倡唱革命歌曲,演革命戏等,并首先在振华同志连推行。这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在国民党军队中是很罕见的,可以说是标新立异了。他在当营长时,在中条山与日寇作战中和日寇一个联队展开血战,使日寇大败而归。从这几个小例子来看,这支部队确已具备了起义的思想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这支部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深远的历史原因,所以在行动上能够完全接受党的领导,不怕艰险。一句话,这次起义是在整个形势对我暂时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起义前前后后始终是在我党领导下进行的,胡景铎同志所率领的起义部队,都在精神上有一个向往,那就是“跟着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没有这种精神上的向往作为支柱,是断然不会发生这次起义的。
  这次起义,在政治上给敌人以严重打击,为一切主张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的国民党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从这次起义中进一步看到了党的统一战线的威力,把原来打算5至7年解放全中国的计划,缩短到3年。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次起义,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支部队起义后,经过了武镇的整训,到延安后团以上领导干部幸福的接受了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特别难忘的是毛主席的讲话,对起义部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我们虽然是个小船,但是,它是一只新船,能经得起惊涛骇浪。国民党是一只大船,但它是腐朽的。并希望大家努力改造自己,为真正成为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而努力(大意)!这一席话对大家教育很深,时刻难忘。后来不少同志在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还出现了象张保英、刘继尧、朱光等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也有不少同志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干部,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① 本文原载《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史料选编》。
  ② 张亚雄,陕西三原人,横山起义的参与者,起义后任骑六师一团团长,解放后,曾任武汉第二炮兵学院副院长,已离休,住武汉市。
  

胡景铎将军/中共富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