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文瑞传》第四章 在陕北特委 第三节 姜家新庄遇险
《马文瑞传》编写组

  米脂姜家新庄,在米脂县城东北约20公里,东北距葭县乌镇特委机关约30公里,是个偏僻的山村。村中有条大沟岔,岔底是条小河,将村子一分为二,姜好兴家就在沟岔东南的一个土峁上。姜家有3孔朝南的土窑,左边是邻家的一排窑洞,右边是一道矮墙,矮墙下临陡坡和小河。窑洞前边有条与小河相通的小沟岔,来姜家须经小沟岔爬上山峁。姜好兴原是三民二中的工友,1928年入党,以后回村创建了党的第一个支部,姜家也成了特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下半年到1932年初,因榆林特委机关遭破坏,特委书记赵伯平就住在姜家,成了当时实际上的特委机关。
  高起家坬特委扩大会议后,马文瑞、马明方和常学恭从葭县来到姜家新庄姜好兴家,在靠右的一孔窑洞里整理文件。
  由于叛徒告密,7月30日,井岳秀部驻米脂连派出一个排,在叛徒的带领下,先在米脂城里逮捕了共产党员王守义、高庆恩,又去镇川党的秘密联络点崔明道家,逮捕了区委书记崔明道、特委委员王兆卿、毕维周和特委交通员高录孝。7月31日,敌人又直扑姜家新庄。这时马文瑞等还处在特委扩大会议成功的喜悦之中,在整理文件过程中,不时就一些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正在窑内大声争论时,马文瑞忽然看见为他们放哨的姜好兴母亲慌慌张张跪在地上假装扫地,爬到门口轻声说:“娃们快不敢呐喊,白军来了!”姜好兴闻讯出去,看见敌人从大沟岔那边冲上小桥,直奔小沟岔来。姜好兴急中生智,往小沟岔对面一指,敌人以为给他们指路,向对面山坡上窑洞冲去。常学恭是本地人,地形熟,跳下炕就跑,马明方也跟着跑了。马文瑞慌忙把文件放进炕的投灶口里盖起来,也冲出门外。正在对坡窑洞搜查的敌人,见有人跑,就吼着追了过来。马文瑞翻过右边的矮墙,咬牙跳下一丈多高的土崖,朝右与马明方一起顺着河沟拼命快跑。敌人朝他们开枪,子弹在头顶上嗖嗖飞过,两人的鞋都跑掉了,终于把敌人甩远。马文瑞年轻,跑到了前面,向一个拐渠跑上去,听见马明方在后面喊,就停下来在一个堰口上休息。敌人追到拐渠口不见他们,便问过路老乡,老乡谎称顺着沟道跑了,把敌人引向另一个方向,马文瑞、马明方才得以脱险。
  他俩一路不敢松劲,连着跑了好几架山,天快黑时,来到通往镇川的一条沟道里。那天镇川逢集,赶集回来的农民见他俩浑身是土,脚上无鞋,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只好说是商人叫土匪抢了,到镇川去报案。两人相视,这般模样也的确引人注意,同时进镇川目标太大。于是商定马明方先走,因他曾在镇川小学当过教员,认识当地党、团员,便于隐蔽。马文瑞要等到天黑进镇,便在沟里一块石头上躺下休息。由于过度紧张劳累,这时放松下来,不知不觉睡着了,一下睡到夜幕四垂。醒来后又冷又饿,朝着坡上一处灯光走去,原来是一孔住着孤身老汉的破窑。马文瑞对老人说:“老干大,我被土匪抢了,一天没吃东西。”贫穷的老人能够拿出来的就是些煮南瓜,马文瑞吃过,天又下起了雨,当晚就住在了这里。
  第二天天微亮,马文瑞就顶着小雨赶到镇川,找到与马明方会面的联络地点崔明道家,进了家门只见崔的妻子,不见马明方。崔的妻子见了马文瑞,把门关住,哭哭啼啼诉说她丈夫被白军抓走了,叫他无论如何设法搭救。她抱着孩子紧紧拉住马文瑞不放,哭叫着:“天呀,这该怎么办呀,天呀,这该怎么办呀……”面对大难临头的母子,马文瑞心里很难过,也十分理解和同情。但崔妻哪知此时特委每个人都是在被追捕着,他也是刚从死亡线上挣脱出来的呀!马文瑞安慰了崔大嫂一番后,便匆忙离开崔家,走到相约的第二个地点去找马明方。这时镇川街上到处都有背枪的敌兵。他们绝没有想到要抓的共产党要犯,正赤着脚,头戴破草帽从他们眼前走过去。
  马文瑞来到距镇川几里的一个村庄,向村里人打听马明方,回答都说:“村里没有这个人。”其实是不知道他的身份,不敢轻易向他暴露。马文瑞只好冒雨在村里游转,心里十分着急,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焦虑不安之时,马明方从旁走了过来,两个大难不死的战友又见面了。这个村庄距镇川太近,难免有敌人的探子,两人就藏到村外无定河边一片长得又高又密的高粱地里,商量对策。马明方认为,敌人在姜家新庄未抓住他们,一定还会通缉,扩大搜捕范围,两人还是分路走,先躲过敌人追捕,然后在葭县会合,准备召开特委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设法营救被捕同志,马文瑞同意了。于是马明方先回四十里铺叶家岔家里,通知家人注意,预防敌人来抓;马文瑞绕道无定河西面,经四十里铺到葭县南坬、曹家坬一带联络特委其他同志,等候马明方的到来。
  马文瑞匆匆赶路,来到四十里铺对面的李家圪崂村,已近黄昏。原想在一位姓李的党员家住一晚,不料李见了马文瑞,吓得浑身打颤,于是马文瑞决定马上过无定河。无定河天旱时只是一条小溪,过河行人挽裤蹚水可过,久雨或暴雨时河水猛涨,波涛汹涌。马文瑞走到河边时,正碰上涨水,天已傍黑。他脱下衣服,冒着被洪水卷走的危险,蹚过了没腰深的河水,到达对岸四十里铺,这是当地一个交通便利的镇子。他没在镇里停留,直接走进去吉镇方向的拐沟里,天黑下来,便在西瓜地里一个看瓜老汉的瓜庵住了一夜。第二天到了阎家畔村党员杨树梁家,杨树梁没在,他的父亲听说是儿子的同学和朋友,心里早明白了他的身份,就让他住下了。老人不无担心地对马文瑞说,听说米脂抓了你们的几个人,不知结果如何,你们没势力,不能硬拼。马文瑞一边安慰老人,一边为被捕的战友担心。这时杨树梁从绥德回到家里,细说了毕维周、王兆卿等六人被捕后的情况。他们先被敌人关在财神庙里,残酷拷打,严刑逼供。后敌人又把他们关进县政府看守所,烙铁烙、压杠子、灌辣椒水、跪火铁绳,各种酷刑无所不用其极,六位同志无比坚强,始终守口如瓶。敌人一无所获,又怕游击队劫狱,扬言要押解绥德。马文瑞听后心情十分沉重,既为战友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而感动,更为他们备受折磨、生死未卜的命运而痛心。当晚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不久,六同志在无定河畔英勇就义的消息传来,马文瑞悲痛不已,本想立刻就走,得知敌人加强了各路口的封锁,妄图把陕北共产党一网打尽,只得在杨家又住了几天。马文瑞受到了杨家父子的盛情款待,但想到特委其他同志下落不明,怎么也吃不香,睡不好,着急地提出要走。杨家给了他一双鞋和几块白洋,帮助他在危难之中顺利到达葭县南坬村张达志家里。
  1933年8月上旬,特委在葭县寨子沟党员张世禄家召开了紧急会议。特委委员除崔逢运、鲁学曾两人不知去向(后来知道去了天津,向河北省委去报告情况)外,其余7位同志——马文瑞、马明方、崔田夫、崔田民、张达志、高长久、常学恭都参加了。“出席会议的同志怀着对遇难烈士们的沉痛哀悼心情,决心为革命烈士报仇雪恨,为把革命进行到底,为实现特委扩大会议目标而英勇奋斗。”①会议认为,敌人杀害了两位特委委员和四名党员,是陕北特委成立以来遭受的最大损失。但陕北整个党、团组织未被破坏,各地基层组织仍在积极活动。活着的同志要以六烈士为榜样,鼓起勇气,继续战斗。会议决定:继续贯彻陕北特委高起家坬扩大会议决议精神,整顿党、团基层组织,提高警惕,注意保密,严防敌人从内部破坏,加快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会议决定马文瑞去神木、府谷发展武装斗争。
  ① 张达志:《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前后的一些情况》,见《陕北革命根据地》,第337页。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