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
《马文瑞传》第二十六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
《马文瑞传》编写组 |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摆脱了“四人帮”时期思想禁锢的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空前活跃,各条战线新事物层出不穷,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 此时,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冷风般地袭来,使和煦的春天略带寒意。他们歪曲解放思想的含义,贬低和否定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肆意夸大党的错误,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文艺界有人提出“艺术应该是为艺术家自我服务”的主张,否定“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针,指责党对文艺的领导“不是横加干涉而是竖加干涉”,主张文化艺术作品“审查制度要取消”,有人提出什么“暴露文学”,倡导作家要写“集中的阴暗面”,夸大领导和群众的矛盾。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政治倾向不好的作品,《长安》月刊发表了《一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游荡》,丑化党的领袖,否定党所领导的几十年的伟大斗争。一些内容不健康的戏剧也登上了舞台,一些对党和社会主义发泄不满情绪的美术作品也居然展出,有的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登播发有政治性错误的文章和言论,甚至出现泄露国家机密,严重违反宣传纪律的现象。理论战线存在着不重视研究和回答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忽视德育教育,放松政治思想教育的倾向等。 面对这股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带来的“倒春寒”现象,马文瑞一方面高度警惕,一方面冷静思考。1999年3月27日,他在约见西北大学校长郭琦时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产生有其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原因,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遥相呼应,加之我们的经济文化还不够发达,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这种思潮产生蔓延的基础。我们要注意揭露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罪恶阴谋,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4月1日,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当前政治思想工作有所放松,干部群众思想虽然活跃,但有点乱。在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上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看法不一,急需正确引导,统一认识。”他根据“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的精神,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检查指导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6月2日、4日,他先后到西北国棉五厂、东风仪表厂考察,对这两家企业党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给予肯定,要他们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在他的主持下,6月3日省委作出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就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1981年4月,全省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召开。马文瑞出席并就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问题讲了话。他恳切告诫文艺战线的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充分认识国情,深入生活实际,反映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他们的伟大实践。 5月7日至11日,在全省党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把党员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要求党校、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和文化部门要围绕全党的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力量,认真研究,精心安排,尽快写出一批理论联系实际,有说服力的论文、理论著作、通俗读物和文艺作品,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说服教育干部和群众。 他要求省委机关的同志说,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克服困难,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实现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完成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在这个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能丝毫削弱,而且应当大力加强。他要求各级党委要随时了解掌握和分析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对错误言论和不正之风要敢抓敢管,绝不能放任自流。 按照马文瑞和省委的部署,从5月7日开始至6月15日,《陕西日报》陆续编发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和通讯报道,批驳错误言论,澄清理论是非,为伸张正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造舆论。其中师校评的《实现四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王煜的《向四化进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魏克忠的《实现四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雁晨声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四化的基本保证》,以及5月8日《陕西通讯》评论员文章《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径》、5月9日《陕西日报》评论员文章《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观点正确,说服力强,在社会上引起共鸣,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为了对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坚定青年人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合格的接班人,5月4日,马文瑞出席了高等院校纪念“五四”运动62周年暨表彰三好学生标兵大会。他在讲话时说:“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我们纪念五四,就要向革命前辈学习,要像他们那样走向革命和自觉维护党的领导,这是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首要条件。”①他用中国近现代史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发展的事实,告诉学生们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理。他还详细地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批敌占区的有志青年,放弃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甘愿冒生命危险,不惧艰难困苦到延安上抗大、闹革命的故事,用昔日青年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感染、教育今日的年青一代。他号召学生们一定要认识到肩负的历史重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7月16日,中共陕西省委代表会议召开,马文瑞传达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认识,增强团结,以《决议》的精神为武器,进一步批驳一切企图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言论。在这次会议上,马文瑞当选为陕西省出席党的十二大代表。 为了把学习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引向深入,廓清一些糊涂观念,8月28日,马文瑞发表电视讲话。他说,在思想界要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方面要继续清理“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一方面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两条战线的斗争,以哪个为重点?这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对象的实际来确定,有什么反什么,有多少反多少。有人认为三中全会路线仅仅是反“左”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反右的,因而提出什么“左和右”的矛盾,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经过一年多来的工作,政治思想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状况开始得到遏制,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不健康的作品有了收敛,各级党委开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战线的面貌有所改观。马文瑞认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将是长期的,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集中的斗争完全解决问题,因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长期的,各级党委不能有任何自满和松劲情绪。为了进一步克服思想领域的软弱涣散状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9月13日,省委召开了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马文瑞在讲话时说,这一个时期我省各级党委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就总体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软弱涣散状态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性不强,坚持原则自觉性不高,有的心有余悸,怕负责任,事不关己,置之不理,甚至对严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行不批评不制止。有的班子认识不统一,步调不一致,甚至互相拆台,抵消力量。有的功过不分,赏罚不明,以致歪风邪气盛行,而那些拥护中央路线的、积极肯干的、坚持原则和敢于斗争的人却受到孤立、排挤。有的新旧派性交错,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的人,明知有错也要加以纵容和包庇,回避矛盾,放弃斗争等。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马文瑞在分析了产生涣散软弱状态的原因后,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意见。他说,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充分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可靠保证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充实机构人员,提高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第三,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要结合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新问题和群众的现实思想实际去做,避免形式主义和空洞的说教。 马文瑞对与会同志的儆戒和要求,使大家很受感动和启发,决心振奋精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改变思想战线上软弱涣散局面。 马文瑞不但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作出周密的安排部署,而且对于比较重大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个案,亲自参加斗争,毫不手软。其中,他与刘宾雁的斗争就是例证。 1984年初,刘宾雁以《人民日报》记者的名义到陕西,勾结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严重的人,采取捏造事实,颠倒是非的手法,否定陕西省党的工作,丑化地方党的领导。先后写出了《白衣下的污垢》、《今日七闲庄》、《三十八年是与非》等文章,陆续在《人民日报》刊出,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当看到第一篇文章后,马文瑞本着有错必纠,接受批评的态度,于3月6日批示西安市委,应很快查清,作出处理,以便转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当看到《今日七闲庄》的文章后,当日即批示西安市委认真查处。当西安市委报来两篇文章与事实完全不符的调查报告后,4月16日,马文瑞批示再将材料调查核实,给他阅后,报告“中办”。马文瑞掌握了两篇文章完全颠倒黑白的事实真相后,于4月20日晚,给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并总书记胡耀邦发了电报。建议《人民日报》“刊登此类稿件,最好查清核实情况,否则,会给下边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党的政治影响不好,同时使党报的威信也受影响。”6月3日,马文瑞又给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力群写信,提出了刘宾雁的文章不是善意的批评而是带有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看法。6月中旬,马文瑞在省委十号院会见刘宾雁时,当面指出:“你写的两篇文章发表前为什么不经有关地方党委负责人看一下,核实一下事实?”刘宾雁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大谈所谓的“新闻自由”,马文瑞严厉地指出,完全不顾事实真相是新闻自由吗?你约的写稿人在下边对采访对象搞逼供信甚至是非法审讯,这也是新闻自由吗?刘宾雁虽缄默不语,但内心仍然不服。8月25日,他又在《人民日报》刊出了《三十八年是与非》的文章。把早已解决了的历史问题翻腾出来,制造混乱,诋毁党的政策。马文瑞指示西安市委组织力量,认真查处。西安市委要求上级派人共同调查,后经中办同意,组成中央、省、市联合调查组,经过调查,认为文章完全失实。由于文章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且给群众思想造成混乱,西安市委的工作难以进行,事关重大。马文瑞建议中央出面解决。9月13日,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主持召开、中办主任王兆国及《人民日报》和陕西省、西安市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听取了联合调查组的汇报,澄清了事实,批评了《人民日报》。会议材料下发后,9月22日在西安市委和有关部门党委传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危害和中共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坚定性,反映说,这体现了中央关于坚决维护安定团结,一心一意搞四化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最大政治和大局的精神。 1985年9月,马文瑞出席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期间,中国文联选了刘宾雁为副主席,马文瑞为此专门向主管宣传的中央领导提出刘宾雁不宜作文联领导的意见。后来,刘宾雁叛国出逃,事实再一次证明马文瑞坚持从政治上分析判断人和事的深厚功底。 ① 《陕西日报》1981年5月5日。 |
|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