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
《马文瑞传》第二十九章 全国政协副主席(下) 第三节 廉政建设调查 |
《马文瑞传》编写组 |
|
|
在主持全国政协法制委员会工作中,马文瑞高度重视廉政建设,特别是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这是由于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已把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到日程上来,另一方面,他也深切感受到这是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个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容不得任何疏忽大意。但作为全国政协法制委员会,怎样协助党和政府,为推进廉政建设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他考虑再三,认为到廉政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去,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加以宣传推广,是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 他开始留心各地廉政建设的情况。从内部材料和报刊杂志中,从与有关同志的交谈中,得知吉林省搞得不错,决定亲自率调查组去吉林调查。他请法制委员会委员冯梯云(政协常委、监察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副主席)、严忠勤(原劳动部副部长)一起参加调查组。 1990年5月14日,就在他忙着筹备成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时,专门召开调查组会议,研究调查提纲,提出注意事项。他在会上讲得很细,调查哪些问题,请哪些单位汇报情况,他都考虑到了,强调要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会议结束时,他动情地说:“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近年来,这个法宝有些生锈了。有的地方,甚至丧失了民心。动乱后,气候变了,大环境好了,我们要抓住时机,协助党和政府,为恢复和发扬这个优势多做工作!” 5月24日,调查组来到长春。在调查期间,他们除了听取吉林省委省政府、长春、吉林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外,还深入到该省廉政建设先进典型长春市郊区兴隆山镇、东丰县、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等单位,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开座谈会。马文瑞在听取汇报的同时,不时提出问题,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 5月31日,到兴隆山镇。该镇突出的特点是廉政制度健全,执行严格。从镇党委书记到办事员,都有明确的职责规定和廉政规章公之于众,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还聘请了专门的监督员,并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干部办事公道、廉洁、高效。马文瑞不仅听取了干部的汇报,也听到了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的反映,很高兴。当镇党委书记请他题词,他欣然提笔写道:“应当普遍推广兴隆山镇廉政建设的优良经验。” 6月1日,坐小面包车去东丰县。该县位于吉林省南部,归辽源市管。县城在群山环抱之中,山上森林覆盖,绿叶闪光;山下小河流淌,碧波荡漾。小城依山傍水,街道干净整洁,楼房错落有致,让人满眼清新。清晨起来,可看到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动人情景:青山下,花坛边,绿水旁,到处有人在跑步、打球、练太极拳、跳迪斯科。虽说是边远的县城,那多种多样的锻炼形式,一点也不亚于北京等大城市,一派文明祥和的景象。辽源市委有关领导和东丰县委书记汇报了他们对廉政建设的认识和做法。他们体会最深的是“领导抓,抓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东丰县的干部普遍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县委书记县长上下班和下乡检查工作,除了去边远的乡镇以外,一律骑自行车。县委县府大院汽车很少,节约了不少经费。而他们的工作却做得细致、深入,干群关系十分融洽,经济也保持了高速发展。座谈会上,群众在发言中举了不少事例,对干部廉洁自律、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普遍表示满意。 马文瑞在座谈会结束时讲了话。他在肯定东丰县“是廉政建设的好典型”的同时,联系会上有人讲到由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抓得紧,“全县很少有吵架骂人的现象,而是一派团结建设的景象”,再次强调了搞好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说:“我们国家领导人多次讲要稳定,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因为稳定是搞好经济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如像去年动乱,什么事也办不成。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脱离群众,是不稳定因素。我们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解决不稳定因素。”谈到去年动乱的原因,他进一步分析说:“当然,去年的动乱,主要是坏人搞的,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在国外敌对势力的支持下,策划、煽动、组织。但我们工作有失误,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确实存在,没有这些,坏人即使搞起来,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那么激烈。”他还联系东欧正在发生的变化,指出东欧一些领导人垮台,除了路线有问题,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靠苏联红军打天下、根基不牢等原因外,就是有效严重的腐败问题。“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6月5日去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这是一个国有大型企业。调查组除了听取公司有关同志的汇报,还参观了公司下属工厂的两个车间。吉化公司廉政建设又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口号是“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不仅党委重视廉政建设,行政干部也同样重视,各级党委和行政心心相印,拧成一股绳,始终坚持我党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对学习和思想教育抓得很紧,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职工生产积极性高涨,生产发展速度很快。经过实地调查和参观,马文瑞连声称赞吉化“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企业”,有“坚持多年的好传统,廉洁自律的好班子,遵纪爱岗的好职工,严格科学的好制度”。他们的做法与经验,进一步深化了他的思考。他总结说:看来,要有好的党风和政风,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好风气就难以持久,即使上去一时,也还会下来。因此要常抓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如向雷锋同志学习,向本单位的先进典型学习,同时也解剖坏典型,引起人们的警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们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当然,还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检查,做到令行禁止,持之以恒。 6月6日,马文瑞召集调查组开会,让大家“兜兜情况,畅所欲言”,征求大家的意见。8日,调查组同何竹康、王忠禹等省主要负责同志交换意见。马文瑞认为吉林省廉政建设搞得是好的,基本经验有四点。第一,从省市地县到乡镇、企业,各级领导普遍重视廉政建设,把它摆到了重要位置(他举例说,吉林市委两年里讨论了15次,辽源市委去年讨论了10次),并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第二,“动真的,来实的”,在廉政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上狠下功夫,查处案件敢于碰硬。第三,重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第四,抓正反两方面典型,特别是好的典型。他指出现在存在的问题,大都是些普遍性问题,如行业不正之风,干部以权谋房,三乱(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以及某些干部贪污受贿、官僚主义等。他说,从全国的情况和吉林的经验看,要搞好廉政建设,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制定大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治理;二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三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特别要重视解决干部、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四要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五要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他希望吉林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全国做出榜样。他满怀信心地说:“只要全党真正重视,廉政建设是完全可以搞好的!”在新时期,在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强调要重视和解决干部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马文瑞是提得比较早的。 何竹康表示,政协廉政建设调查组来省调查,对吉林廉政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他准备把这些意见向省委转达,并要开会专门研究。 回京后,调查组在马文瑞同省里交换意见的讲话基础上,写出了一个调查报告,印发全体政协委员及有关方面,受到好评。 马文瑞在调查中的情形,临时抽调到调查组当工作人员的程宝荣在写给组织的《思想汇报》里,谈了她的观察和感受: “这次随马副主席去吉林……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存在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廉洁作风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调查中马老不坐专车,与大家同行、同住、同桌吃饭。有时吃饭时,偶尔加一两个菜,他也要问是不是超标准了,反复提醒我们,按照规定办,不准搞特殊。”他“经常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向我们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在廉洁奉公方面的动人事迹。马老对目前存在于个别党组织和少数党员身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多次讲:这是国民党作风,应当坚决惩治,决不能手软。”他“还反复对我们讲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提出大家都来做高尚的人。”“从马老身上,我看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共产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 1992年5、6月,马文瑞应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之邀,去福建考察工作,他没忘记廉政建设调查。在30多天里,福建5个地区跑了4个,除了察看工农业生产建设,重点就是考察了廉政建设。访闽归来,在他的主持下,写出了《关于福建党风廉政建设考察报告》和《关于三明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认真总结和宣传了福建廉政建设的经验。 从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到1992年3月,马文瑞多次发动和组织法制委员会委员到各地进行廉政调查,先后调查了北京、天津、浙江、吉林、河北、福建、广东、湖南、四川、贵州、辽宁、上海等省市,在连续几年调查的基础上,法制委员会写出了《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报告》,经全国政协党组审议通过,报呈党中央,受到了中央重视,政治局委员传阅了这份报告。 |
|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