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
《马文瑞传》第二十九章 全国政协副主席(下) 第五节 五次出访,开展人民外交 |
《马文瑞传》编写组 |
|
|
加强对外交流,开展人民外交,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马文瑞任政协副主席期间,率政协代表团出访五次,向各国介绍中国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了解国外的情况,为发展中国的对外友好关系,加强人民之间的友谊,扩大政协的影响,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做出了贡献。 1985年5月,马文瑞应朝鲜祖国统一民主主义阵线的邀请,率团访问朝鲜。刚到平壤不久,金日成即接见了代表团。金日成见到马文瑞,格外热情,握住他的手,连称“老朋友”。1982年金日成访问中国时,曾去西安,马文瑞陪他参观了秦兵马俑和部分名胜古迹。金日成会说中国话,两人坐在车里可随意交谈。金日成也颇健谈。他说起“文革”期间,一些中国青年站在鸭绿江边,隔江骂他“朝修”,他很生气,但想到朝中友谊是鲜血凝成的,他不愿同中国搞坏关系,不理会算了。后来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向他说明了情况:那时“红卫兵”造反,连我们也骂。金日成还说,勃列日涅夫曾邀请他访问苏联,他一直没去,因为他认为他们确实有点搞修正主义,见了面不好说话。金日成访问陕西时,马文瑞请他吃了陕西的驼蹄羹、黑米粥,他很感兴趣,后来又派人来要了些。这次见面,诚如故友重逢,分外高兴,谈笑风生。金日成向他介绍了朝鲜的许多情况,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教育。朝鲜解放前只有12个大学生,现在有120万知识分子,已普及了高中教育。工厂、企业也办大学,青年进企业还可以继续学习。马文瑞以后回顾这次访问时说:朝鲜“从整体上看,国民的文化素质不错。无论是在平壤,还是在咸兴、金刚山参观访问,见到的群众,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客人都是彬彬有礼的。想到我国还有2亿多文盲,还有不少失学儿童,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是应向朝鲜学习的。”这次会见持续了近3个小时,金日成还在主席府宴请了代表团一行。连大使馆的同志都说,接待的规格破了常例。 1986年5月底,马文瑞率团访问了罗马尼亚。他们在布加勒斯特拜访了大国民议会副议长,到普拉瓦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参观了石油博物馆、五一石油机械厂和葡萄园农场,在土耳恰县参观了历史博物馆,游览了美丽的多瑙河三角洲。正当他们兴致勃勃访问港口城市康斯坦察时,接到通知,说齐奥塞斯库晚上要接见,于是匆匆赶回布加勒斯特。齐奥塞斯库兼社会主义民主团结阵线主席,他在党中央大厦接见了代表团三位主要成员。马文瑞向他谈了访罗的观感及国内和政协的有关情况,齐奥塞斯库在交谈中强调了“罗中两国合作关系很好”。会见持续了四十多分钟。马文瑞对他的印象是“显得矜持、有架子”。在访问中,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民主团结阵线的组织引起了他的兴趣。他问过该组织的一位女副主席,她说连她算上,只有5个人,但他们做了大量工作,甚至连国家的选举都归他们负责,主要是依靠社会力量工作。 1987年10月,马文瑞率政协代表团去南斯拉夫和波兰访问。飞机途经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准备降落加油时,一只鸟撞到了飞机上,差一点出事。飞机受损,需要修理。以后改坐从国内来的另一架飞机,才继续西行。 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他受到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成员奥尔兰迪奇和南社会主义联盟联邦会议主席德鲁洛维奇的友好接待,访问了马其顿共和国的奥赫里德区及斯科普里市。他在同南斯拉夫领导人交谈中知道,南几个共和国党的主要领导人组成南共联盟主席团,轮流执政,一人一年。当时南经济上出现通货膨胀,各共和国都强调自己的特点,国家有分裂的危险。南共联盟和南社盟采取了五条方针,其中一条是“转变党的工作方法”,“使南共从执政党的地位变成起先锋队作用的力量”。马文瑞认为实行这一条有南辕北辙的味道,为他们的统一感到担心。不幸几年以后,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南斯拉夫分裂成各自独立的五个国家。 在波兰,波统一工人党政治局委员奇雷克及国会议长、爱国运动全国委员会主席等同马文瑞进行了友好的会见。他们介绍说,他们已改变了70年代提出的“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口号,明确提出现在波兰正处在“社会主义基础阶段的末期”,并用“波兰式的社会主义多元化”代替了选民在政治上广泛一致的口号,但不许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然而以后的实践表明,他们的努力没有成功。 1989年10月,马文瑞又率团访问了保加利亚。这是中国平息“八九风波”后政协派出的第一个高级代表团。保加利亚是黑海之滨一个多山的美丽国家,首都索非亚就是座群山环抱中的城市。秋天的保加利亚,天空澄碧,阳光灿烂,山间森林密布,色彩斑斓。代表团曾驱车约一小时,去参观索非亚南边的历史名胜里拉修道院,一路上就像走进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风景油画。在访问期间,东德出现了危机,昂纳克下台,保加利亚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日夫科夫没有出面,只由保共中央一位书记会见了马文瑞及部分团员。保加利亚祖国阵线主席、保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库巴丁斯基对中国态度很友好,在同马文瑞交谈中,一再请他转达对李先念主席的邀请。可代表团离开不久,保加利亚局势也动荡起来,党和国家不久也随之改变了颜色。 飞机返回时路过莫斯科,停了两天。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鼓噪下的苏联,已成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动乱之源。各种非法组织林立,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罢工的、游行的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代表团要求去红场瞻仰列宁遗容,中国大使馆也已同苏联外交部联系好,可第二天车开到红场边上就被警察拦住了,原来反对派要在红场示威游行,当局调动大批警车和防暴警察,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红场封锁了。中国使馆人员同警察交涉无效,只好绕道返回。中国驻苏大使于洪亮向马文瑞介绍苏联的情况,他用四句话概括:“思想混乱,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怨沸腾。”打开电视机,是戈尔巴乔夫在议会发表演说,台上滔滔不绝,台下稀稀拉拉,无精打采。此时由于工人罢工,几千车皮货物滞留在苏联边境,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而戈氏只顾密谈。马文瑞回顾前几次来莫斯科的印象,那时脚手架林立,到处是一片繁忙建设的景象,而今所到之处都是举着标语游行抗议的人群,他气愤地说:“新思维,新思维,把一个社会主义强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1992年3月,马文瑞最后一次率政协代表团出访。这次访问了非洲喀麦隆、加蓬,是他出访行程最远的一次。他以八十高龄,除在巴黎机场转机时休息了约一个小时,坐飞机连续飞行了十六七小时,第二天黎明时在喀麦隆的杜阿拉下飞机,仍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连接待的官员知道了,也翘起大拇指,向他请教健康长寿的“秘诀”。殊不知他身上安着起搏器,他是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来的。 在喀麦隆,代表团首先访问了西部省的班琼酋长国、巴蒙苏丹国。这些地方虽然保持了过去部落的旧貌,但据说已人均产值达800美元,只是内部贫富相差悬殊,已不完全是原来意义的部落了。不过因为保持了原来的部落形式和习俗,仍不失为旅游者了解非洲过去的两个颇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8日抵喀麦隆首都雅温德。喀总理及经社理事会主席分别接见了马文瑞一行。马文瑞除向他们介绍人民政协,还表达了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进一步加深了解、发展友谊的愿望。喀总理萨杜·阿亚图在谈话中强调喀麦隆同中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立场的一致性。谈到喀国内情况,他说喀出产咖啡、可可、木材及矿产,因受发达国家经济停滞的影响,加上原材料输出完全控制在跨国垄断组织手里,价格压得很低,上年出口比前年下降了44%,以致全国财政收入减少了50%。他认为国际经济秩序很不合理,很不公平,出口原材料的国家太吃亏。他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访问加蓬时,邦戈总统也向马文瑞说了类似的话。他还一再请马文瑞转达口信,希望李鹏总理访问非洲,访问加蓬。 这次访问是在苏联瓦解以后进行的,非洲各国在四方影响下,纷纷实行多党制。喀、加两国也不例外,仅喀麦隆就有63个政党,各党竞争激烈,反对派为了打击执政党,组织罢工罢教,甚至发起“死城运动”、“死港运动”,国内局势都不稳定。访问加蓬时,原计划参观让蒂尔港的胶合板厂,因反对派组织罢工而没有实现。尽管如此,两国领导人和人民对中国还是友好的。马文瑞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在(与两国领导人)交谈中我深深感到,在苏联瓦解以后,许多非洲国家,对坚持社会主义的中国寄予更大的希望。”① 回国后,在他主持下写出访报告时,他同代表团其他同志一致同意向国务院建议,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的工作,并建议适当的时候,李鹏总理访问非洲。在一次活动中马文瑞见到李鹏,向他亲口转达了邦戈总统欢迎他访问的口信。以后李鹏访问了非洲,加强和发展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① 马文瑞:《我与政协的不解之缘》,见1999年9月22日《人民政协报》。 |
|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