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文瑞传》第三十章 “为霞尚满天” 第五节 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
《马文瑞传》编写组

  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保持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是任何一个关心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人都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邓小平曾多次谈过这个问题。早在1979年,他就说过:“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①1985年,他又强调:“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国有经济下降更快。如果任上述趋势不断发展下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要很久就可能动摇乃至颠倒,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有可能改变。这种趋势的持续发展引起了马文瑞的担心。
  然而一些人不分析国有企业亏损的具体原因,却借此大造“国有不如集体、集体不如私营”的舆论,按他们意见,唯一的办法只有“改制”,就是私有化。到十五大前夕,这种议论更多。如有人说:“国企改革的思路是:少数国企按现代企业制度重组,多数国企逐步民有民营化”,甚至把国企与李鸿章、左宗棠的“官办企业”相提并论,宣称“国企是计划经济的基础,它不能是市场经济的基础”③;有人主张到2000年,把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20%左右”④;还有的说国有经济比重“在美国、法国,一般是15%”,因而主张中国也“要降到15%”⑤。这种议论使马文瑞感到气愤:这些人根本不顾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如果我国的国企改革按照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去改,我国还能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1997年8月,马文瑞在北戴河休息,收到了中办送来的十五大政治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对此他十分重视,一连几天闭门阅读、思考,提出修改意见。为了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他要求明确写上“尽快改变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的局面”。他查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95年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2.12%,而1987年占80.7%,仅仅八年,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比重下降了四十多个百分点,还在继续下降。他认为不改变这个趋势,不用很久,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就会消失。他批评那些鼓吹“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我国国有经济的份额还可大大下降”的说法,“是根本不顾我国国家的社会性质社会制度,往私有化上引导,是根本错误的。”他建议将“抓好大的,放活小的”,改成“分类指导,搞活抓好各类国有企业”。他认为前面的提法,容易造成一些误解。使“一些市县把国有企业都卖掉”。
  事实证明,他的这些意见是有道理的。十五大开过不久,一些人就误解或曲解十五大精神,刮起一股卖企业风。在“靓女先嫁”的口号下,把一些本来赢利的国有中小企业最先卖掉,还有的借此抹掉银行贷款,半卖半送,甚至全送,造成国有资产新的流失。
  马文瑞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十五大。又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于1997年10月25日至30日,偕夫人作为老同志第一批去香港进行了参观访问。回来又顺便参观了广东的三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年底回到北京,孙铭查出了癌症,送医院住院。马文瑞常去医院看望,尽管心情沉重,却没有忘记关心国有企业的问题。
  1998年初,马文瑞听到一些地方传来争卖国有企业的消息。与此同时,一本炒得沸沸扬扬的书《交锋》,说“破除姓社姓资”,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是“第三次思想解放”,为大卖国有企业、搞私有化制造理论根据。马文瑞也买来一本看了,说“这样严重错误的书怎么能允许出版?出版了也应该允许人家批评嘛!”当年5月底,他又看到报上的两条消息,再也坐不住了。
  一条消息是《工人日报》5月25日的报道:大冶市龙头国有企业湖北劲牌酒业公司被该公司董事长个人收购。从此,这家国有企业将改造成私营企业,国有企业董事长也将转换成私营业主。劲牌酒业公司在湖北省酒业企业中综合实力名列第二,是大冶第一利税大户。这么好的一个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卖给个人?大冶市委说:此举意在使企业机制转变到位,推进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该市经贸委副主任说:中央确定“抓大放小”的战略后,地方国有企业都是放小对象,我们想通过此举来回答地方国有企业如何做好“放小”这篇大文章。
  另一条消息是《经济参考报》5月22日的报道,说某省委最近决定,重新审视过去确定的“抓大放小”政策的涵义和措施。决定指出:无论是“抓大”还是“放小”,都要以产权改革为核心。“抓大”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小”就是除全省抓的重点企业外,基本上全部放开搞活,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出售转让产权,把所有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小企业产权转让出去。马文瑞感到照这样搞下去,不仅国有中小企业都将被卖光,连大企业也难保住了。经反复考虑,于6月初给江泽民总书记写信,反映这一情况。他在叙述了上面两条消息后写道:“读了这两条消息,我深感不安,心情难以平静。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您在十五大的报告中讲得很清楚,就是要做到三改一加强。您特别提出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等等。这些无疑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决策,是对症下药的明智之举。因此,决不能把国有企业的改革片面地归结为改变所有制。”“如您在十五大报告中所说,放小有多种形式,出售仅是其中的一种,而且被置于最后,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十五大刚开过,有人就宣传‘十五大精神就是卖,就是快卖’,这显然是对十五大精神的误解和曲解。后来,中央领导同志对‘一股就灵’、‘一卖就灵’等也作了必要的澄清。想不到下面却充耳不闻,愈演愈烈,不能不令人担忧。”接着,他从巩固政权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担心:“中央的政治权威是要以中央的经济权威作保证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上层建筑是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作经济基础的。如果‘卖’字当头,把数十年间人民在我党领导下辛勤劳动的积累一‘卖’了之,上述种种势必失去保证,更不用说这样做的结果会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了。”
  信交上去以后,江泽民很重视,于6月10日批示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对抓大放小的理解,有的地方很不全面,乃至绝对化。中国地方大,企业很多,千差万别,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各地各部门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千万不能千篇一律的生搬硬套。这样做是十分教条主义的,也是最偷懒的办法,更严重的是影响到广大干部对十五大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正确理解。请予研酌。朱镕基也于当天作了批示:鉴于这个问题江泽民已作过了几次重要批示,务请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同志认真学习、贯彻。吴邦国于6月15日批示盛华仁⑥,在准备的基础上,听一次汇报,研究如何刹住“卖企业”之风。温家宝也批示要全面正确理解和贯彻十五大精神。
  8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刹刹“卖企业”这股风》,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制止出售国有小企业成风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批示,也作为《中办通报》于10月底下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才逐步刹住了卖企业之风。为此,马文瑞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的。
  就在有关部门刹卖企业风的时候,1998年11月6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暨反腐倡廉研讨会”,马文瑞在大会讲话中,再一次批评了刮风卖国有企业的现象,并把它列为“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腐败现象的具体表现。他指出:“所谓出售,实际上是:经营得好的企业半卖半送,亏损企业则抹掉银行贷款,从而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入个人腰包,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几十年间的辛勤劳动的积累人工孵化出一批新的剥削者。”“那些曲解中央政策、卖光国有企业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查处,而且还被提拔重用,那一套错误的做法还被视为‘先进经验’加以推广。”他的批评,也是对刹卖企业风的积极配合。
  11月12日下午,医院告知孙铭病危。马文瑞上午刚去医院探视过,得此消息又立即赶赴医院,孙铭已经逝世。孙铭自同马文瑞结婚后,工作常随马文瑞调动。1954年她随马文瑞调入北京,任劳动部苏联专家办公室主任。1957年后,又调任劳动部新成立的劳动经济所处长。1979年初,她又随马文瑞去陕西任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她工作上很要强,勤奋努力,颇为能干。她在省外办期间指导排演的仿唐乐舞,成为省旅游部门的保留节目,至今还在演出。在外她忘我工作,回家又细心照顾马文瑞的生活。马文瑞与她患难与共、相濡以沫61年,感情之深是难以言喻的。他含着眼泪走到孙铭遗体前,弯腰亲了一下她的前额,又掀起薄被拉着她的手。此时他满脸胀得通红,这是他晚年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的信号。家属和医护人员赶紧扶他去休息室。孙铭的病逝,马文瑞沉浸在悲痛之中,常默默踱步,很少说话,也不外出参加活动。就在那段日子里,他也没有忘记维护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的问题。
  当年12月,他给尉健行并中纪委写信,建议“对那些在搞好国有中小企业不热心,不下功夫,而热衷于一卖了之,已把当地大部或全部国有企业卖掉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查处,坚决执行党纪、政纪”。“对于那些从中捞取个人好处,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人,必须追究法律责任。”当然他的目的,不只是查处几个人,主要是要教育一批人,使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讲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为了使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能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顺利度过社会主义这个最复杂、最容易改变方向的“初级阶段”,他在信尾强调:“在我们注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全党要下最大功夫,把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搞好,使其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和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能长久地保持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这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处于优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暂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考虑。
  他的信没有得到正式答复。但他尽力维护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2000年年初,马文瑞去海南参观后到达广州。1月6日,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来看他。马文瑞提起卖国有企业的问题,说从报上看到,某地一位负责同志讲,国有企业要从一般性竞争行业退下来,请他谈谈看法。李长春说,他同意国有企业在一般性竞争行业有进有退。搞得好的不必退出,搞得不好的可以退出。马文瑞提到有人说,辽宁兴城、海城把国有企业都卖掉,只剩下市委、市政府的办公楼是国有的。李长春说:现在国家有规定,卖国有企业得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能像以前那样,地、市、县都可以批准,卖完了钱平了财政,也没有用到发展生产上,照这样下去,国有资产就会搞完。他还谈到他到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访问,那些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虽人均三四千美元,但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悬殊。我国虽没到这水平,但人均寿命等很多指标都高于他们,关键是我们有国有经济,对分配可进行调节。这是我们的优势,应该保持。客人走后,马文瑞高兴地称赞李长春“谈得很好!”
  以后到深圳休息,他又找市统计局长来了解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所占比重情况,听说当时国有经济还占40%多,才放下心来。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③ “国企改革与解放生产力”,见《生产力研究》1996年第1期。
  ④ 《国内动态清样》1995年12月23日(第3517期)。
  ⑤ 《江汉论坛》1995年第12期。
  ⑥ 盛华仁,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

马文瑞传/《马文瑞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