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文瑞回忆录》 二、陕北地下工作波澜 百折不挠的“九支队”
马文瑞

  这里应该特别交待一下安定、延川的那支游击队建立和发展的情况。1932年,刘善忠、高朗亭在延川组织起一支武装,名叫延川游击队,不久又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后来刘善忠被混进队伍中的土匪打死了,加之打了一些败仗,队伍的生存遇到了挑战。起初组建这支武装的情况,党组织并不知道。武装建立起来后,他们主动寻找党组织,先找到清涧党的区委负责人刘耀三。刘又通过绥德南区区委报告了陕北特委。特委很重视,专门把高朗亭同志召来开了会,确定编为陕北工农革命游击队第九支队。并派毕维周到延川代表陕北特委给游击队授旗发印。同时,还决定游击队由高朗亭继续负责,另派艾龙飞去做政治委员。这是1932年冬季的事。
  1933年春,强世清、师发直二同志由红二十六军回到安定,游击队当时正缺乏像强世清、师发直这样打过仗懂军事的同志,于是由特委到那里巡视工作的毕维周通过安定地下党组织动员他们二人参加了九支队。当时,适逢国民党横行无忌的安定县县长刘述明骑马由安定城出发去瓦窑堡,游击队决定除刘以平民愤。当天,强、师二人埋伏在刘述明必经的秀延河一座桥下。当刘骑马过桥时,开枪把他由马上打下来,当场就死了。强世清等人把事先写好的游击队布告张贴在大路旁后从容离开。这件事震动了陕北。敌人曾派重兵搜捕我游击队员,但一无所获。九支队由此名扬陕北。此后不久,特委决定把九支队改为一支队。由高朗亭任队长,强世清任副队长,派常学恭去任政治委员,未到任。当时陕北特委就领导这么一支部队。后来游击队内部闹矛盾,加上在处理这一些问题时意见不一致,安定的强世清、姬振元、白德胜和延川的一些人闹分裂,在永坪附近,强世清、白德胜等把高朗亭及其部属的枪支收了,安定籍的队员都跟强世清离开延川,企图不明。
  恰在这时,我由特委到清涧巡视工作。听到九支队的情况后,知道问题严重,急忙让惠世文带路找到了高朗亭。高讲了事情发生的经过,我很着急,生怕强世清他们一时糊涂投降了敌人。因此急忙动身去追。整整追了一天一夜,天明时,追到安定西区和北区交界处一座山头上的村子里,总算追上了他们。当时强世清因病离队休养,队伍由白德胜带领。我给他们做工作,批评他们收高朗亭的枪这个做法不对,要求他们继续革命,不能走别的路。白德胜当时态度还好,他表示,虽然闹了分裂,仍然一定在特委领导下干革命。以后他的表现也不坏,打仗很勇敢。任志贞同志在1933年夏天参加了这支游击队,并担任一个分队的指导员。任志贞是陕北第一位女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她和白德胜建立了感情,后来两人结了婚。这支部队当时很能打仗。曾经由强世清率领南下,在旬邑一带打了胜仗,找到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并与红二十六军配合,打开了合水县城。合水攻坚战,安定游击队是主力之一,担任攻城突击任务,这一仗共同歼敌一个营,声威大震。
  红一支队在战斗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作战本领,战后又补充了些枪支,重返陕北。在返回安定某地的战斗中,政委魏武同志牺牲。他们在陕北活动一段后,又南下与红二十六军配合行动。为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红二十六军派杨重远同志担任政委。杨重远在安定枣树坪一带战斗中牺牲,此后不久,强世清被敌人捉去杀害。也就是这一年腊月,因叛徒告密,部队遭到偷袭,白德胜、任志贞在突围时被捕,受尽敌人种种酷刑,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这些主要领导人的相继牺牲,游击队元气大伤,为了保存力量,只得暂时把枪压了。马明方同志前往安定路上,听说游击队失败,就指这个时期的事情。后来,陕北特委派人去把枪取出来,带到绥德南区。紧接着谢子长同志被任命为西北军事特派员由北平回来,路过绥德南区时,把这些枪支和一些战士带回定安县,重新组建了队伍,仍然叫一支队。不久,贺晋年同志担任了这支游击队的政委及队长。此后在谢子长同志直接指挥下,部队迅速恢复和扩大,由几十人发展为数百人,并编为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第一团,由贺晋年同志担任团长。
  回顾陕北革命武装斗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显而易见,陕北武装力量的建立,不只是某几个人的功劳,而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靠农村的广大群众取得的成果。是先有了党的基层组织,有了许多拥护革命的基本群众,然后经过配备干部和组织工作,才建立起武装力量。在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决定分四个区域发展武装力量后,四个游击支队很快建立了起来。此后五、六、七、八、九等支队都搞了起来,一直发展到后来的20几支游击队,几乎各县都有了自己的游击队和游击小组。
  陕北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和武装斗争不断深入及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震撼了国民党井岳秀在陕北的统治基础,使敌人惊恐万分。1934年5月,井岳秀调动了他的全部兵力1.5万余人,对陕北各根据地和游击区实行大规模“围剿”。敌人以连排为单位,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企图一举消灭我红军游击队,摧毁革命根据地。针对敌人的进攻,陕北红军组成了以谢子长为首的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全力御敌。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战斗,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这个第一次“围剿”。此后,陕北革命形势更加好转,革命武装和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并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1934年底,蒋介石反动集团调集了六个师,加上各县民团等地方反动武装计五六万人,对陕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企图用隔断两块根据地联系的办法,达到分头消灭的同的。鉴于此,中共陕北和陕甘边两特委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了西北工委,同时成立西北军委,以统一领导两块根据地的红军粉碎敌人的“围剿”。到1935年7月,我西北红军取得多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解放了六座县城,使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游击队亦发展至近万人。

马文瑞回忆录/马文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