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林伯渠 > 缅怀纪念
|
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活动大事记—1942年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所 |
|
|
1月5日 率考察团离开甘泉高家哨,7日抵富县。8日,召开该县干部大会,作关于国内形势的专题报告。11日,召集该县参议员、党外民主人士及党政军机关、学校、团体负责人座谈,征询各界对边区政府的意见。考察期间写下即景诗6首。25日返回延安。 1月27日 边区政府机关干部集会,欢迎林伯渠主席视察归来。林伯渠在会上报告了两县考察情况,续范亭将军即席赋诗一首,称赞他是“革命先锋一老牛”。 2月1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为整风运动深入发展指明方向。2日,边区政府召开第10次政务会议,决定成立以林伯渠为主任,李鼎铭、柳湜、周兴、周文为委员的边区政府机关学习指导委员会。 2月21日 为救济黑梁头、城川一带的蒙古族灾民,特批发公盐票200张,交边区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分发赈济灾民。 4月6日至9日 边区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边区进行第二次精简。 4月13日 签署关于增设定边、盐池两县民族事务工作人员的命令。 4月14日 中共西北局干部会议决定,边区政府系统整风学习委员会改组,由林伯渠,谢觉哉负责领导政府系统的学习委员会。林伯渠对整风充满信心,决心以“稳撑立场整三风”、“稳着立场结万人”的态度参加整风运动和学习马列主义。 4月15日 边区政府函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西北局代表参加共同组成边区总编整委员会。22日,边区政府第18次政务会议决定扩大边区政府系统的编整委员会,除原有5人外,增加林伯渠、李鼎铭等4人,林伯渠、李鼎铭分别担任正副主任。 28日,总编整委员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由林伯渠、李鼎铭主持会务。 5月1日 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作序,借用春秋时代秦国大夫百里奚善于喂马的典故说明“当此抗战建国之时,对于动员人力物力亦应加爱惜合理,不可过于疲竭,劳逸不均”的道理。 5月8日 向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常驻会第6次会议报告5个月的政府工作。强调政府当前的工作重心为:搞好第二次编整,加强农业建设,加强干部学习教育,整顿学校,加强自卫军训练。 5月20日 在边区政府一级机关干部精兵简政动员大会和青年干部动员大会上讲话,阐述“精兵简政”的意义与实质,指出“精兵”,就是要使每一个战士以一当百,成为模范抗日军队,“简政”乃使各级机关不致庞大复杂,要一人当十,十人当百。 6月25日 边区政府第25次政务会议决定,成立以林伯渠为主任委员的边区审判委员会。 7月1日 参加中共西北局机关、边区政府机关、保安处和行政学院党总支在参议会礼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21周年纪念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系统回顾了党的战斗历程和革命传统,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一开始成立时就懂得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正确地估计了中国革命的动力,一开始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为民族解放事业武装奋斗的经验和苏维埃运动经验,并由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里,创造了新民主主义论这一典型的生动具体的指导理论来。”他号召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整风文件,以实际行动纪念党的生日。 7月6日 致信慰问荣军休养院全体人员。 7月7日 主持延安各界纪念抗战5周年暨追悼左权等抗日阵亡将士大会。 7月11日 为加强边区民族工作,发出“准予在三边、陇东专署、新正、靖边县政府内设立民族事务科,专司一切有关各民族团结事宜”的命令。 9月2日 赴延安县视察工作。 9月10日 在边区政府召开的检查与总结政府机关第一次简政工作动员会上作报告。18日,边区政府召集各专员及部分县、区长举行座谈会,研究专署以下各级行政机关进一步简政问题。林伯渠在会上就简政的目的与意义作了讲话。会议确定简政的总原则是: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反对官僚主义,建立制度,健全机构,调整干部,改变作风,加强领导,精通业务,厉行节约。 10月5日 应《解放日报》记者采访要求,谈了自己参加辛亥革命的经过,他以亲自经历与体会指出:“中国革命经验早就证明,统一战线成功,革命就成功;否则,即遭失败。”10日,延安《解放日报》以《林老谈辛亥革命》为题作了采访报道。 10月19日 开始参加中共西北局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整党、整政、整军、整民、整关<系)、整财、整学,并在这七整中来贯彻整风与精兵简政”。在88天的会议中林伯渠作了多次发言。 11月4日 在边区高干会上作《简政整政问题》的发言,指出“目前抗战的困难,更使边区物质条件陷入严重困难局面。因此尤须注意民力物力财力之发展与节省”。他从目前政府工作要集中力量于发展生产和增强干部教育两大任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统一领导;要改善领导作风,以提高工作效能;要加强乡政权、巩固乡政权同人民的联系;要巩固三三制;要率领人民积极拥护军队;政权中的共产党员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要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以达简政整政目的等七个方面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了整改方向。 12月9日 在边区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致闭幕词,号召全边区150万人民要在巩固建设根据地,支持与争取全国抗战胜利的目标下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12月11日 在边区政府召开的专员、县长联席议上作《明年政府工作方针》的报告。报告对形势与任务以及精简、经济建设、教育、财政、司法、保安、乡政、干部、“三三制”及拥军等政策作了原则性的说明,着重指出当前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干部教育。强调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两项任务来进行。 12月16日 出席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联合举行的欢迎途经延安的国民党晋察冀党部领导人胡仁奎先生的晚会,并致欢迎词。 12月23日 在边区高干会上作《关于财政经济问题》的发言。他说:“经济问题所以重要,是因为政治事业的基础是经济。政权是上层建筑,它不能不依据经济这个基础。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是由经济来决定。”他总结了边区财政经济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并作了自我批评。他强调要注意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发展生产和精兵简政联系起来,精兵简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要树立建立革命家务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克服漠不关心。之后,他又作了《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的发言,从政治思想上着重谈了对新民主主义及对环境与任务的认识问题,阐明了形式与内容、民主与集中、团结与斗争的关系。他强调要摆对军民、军政关系,指出养活军队,拥护军队是边区政权工作中的第一等大事;要发展生产,生产“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之中心”,只有生产才能解决其他一切问题。关于政权工作,他指出:“边区的全部政权工作,都要从革命与战争的环境出发,都要从边区的其他地方条件出发。合乎这两种条件的制度,才算是真正的正规化,才叫做科学”;违反这种条件的所谓正规化,则是反科学的。 |
|
林伯渠与陕甘宁边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所编 主编 郭 林 阎树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