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
八、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
郭洪涛著 |
|
|
生产竞赛的过程,就是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过程。我们在每一个时期,抓住生产中最薄弱的一环,即生产中的主要矛盾,采用群众性的生产竞赛的办法来解决。竞赛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即:由一个时期突击性的竞赛发展到经常性的竞赛;由只有生产奋斗目标的竞赛,发展到完成生产定额、完成生产计划的竞赛;由劳动强度的竞赛,发展到推行先进工作方法的技术竞赛;由完成一般生产计划的竞赛发展到小组计算成本、降低成本的竞赛。因此,生产竞赛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从领导生产竞赛的实践中,我们体会有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必须按照生产工作的具体发展,逐步提高竞赛的内容和要求。解放初期,那种加强劳动强度的突击性竞赛,对于提高工人的觉悟,树立工人新的劳动观念和新的态度,纠正职员轻视劳动的思想,迅速恢复交通,达到职工之间的相互团结,都起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竞赛过程中,发现了铁路的劳动组织、生产组织和生产过程中有极大的缺陷。于是,结合着负责制的推行,提倡劳动与智慧相结合。这对于提高定额,实行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又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后来,随着经济核算制的初步推行,又把生产竞赛运动引到与改进技术相结合,以“满载、超轴、500公里运动”为中心,开展了推行各种先进工作方法的竞赛,这就大大推动了铁路经营管理的改善,以及促进生产改革工作的提前完成。已经萌芽了的小组经济核算,必将成为开展群众性的降低成本的竞赛运动的高级的组织形式。 第二,快与稳、质与量,必须相互密切结合。铁路运转工作上的快与稳结合得好,才能充分发挥运输效能,忽视任何一方面,就要犯重大错误。专讲快,忽视稳,就会事故丛生,甚至造成撞车翻车,招致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这就是运转工作上冒险主义的错误。专讲稳而忽视快,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使运转效能低下,这就是运转工作上犯保守主义的错误。为使铁路运输真正达到安全、正点、优质服务这个基本原则,我们提出在稳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适当的求其快,以达到稳与快的正确结合。那种“快第一,稳第二”以及过分强调稳的观念,都是形而上学带有片面性的,伴随着快与稳的结合,必然产生质与量的结合问题。只图快,就会造成质量标准的降低;反之,只图稳,过分超过了需要来提高质量,就一定会浪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影响效能。因此,我们提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产品数量,来达到质与量的正确结合。当然,在开始以恢复通车为主的情况下,以大量的恢复设备为主,不能对质量上有所苛求,这是必要的;但在后来正常的生产情况下,要求重点就应当偏重于质。总之,快与稳、质与量的正确结合,这是铁路经营管理工作中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第三,铁路的竞赛运动,是一种爱国增产节约的竞赛运动,必须提倡劳动互助,同志般的合作精神,反对本位主义。为此,在每个运动中,都要具体地组织联合劳动,并签订联系合同。比如,同一地区同一业务部门内部的联系合同,同一地区的编组站为中心的各种业务部门的联系合同和不同地区同一业务部门的联系合同均属之。要求彼此对别人的工作负责,实际也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反之,如果互相竞争,互相牵制,妨害别人的工作,也就是损害了自己的工作,既损人又损己。 第四,生产竞赛应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党政工团分工合作。开始是由党一揽子包办的,在铁路经营管理走上正轨以后,便改由党政工团分工负责。行政方面及时提出生产计划和当前的中心工作;工会、政治部门则动员与组织群众,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以完成生产计划和当前的中心任务为奋斗目标,提出竞赛条件;青年团则是党在群众活动中有力的助手。党的基本任务是,掌握思想领导,统一步骤,合理安排党政工团各方面的工作。此外,工会要与行政签订集体合同,来保证实现双方在竞赛中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为了不断鼓舞工人的生产情绪,在生产竞赛过程中,我们根据“公私兼顾”的原则,制定了各种奖励办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六,在竞赛运动中,要特别注意劳保安全,并与那种只重视机器不重视人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作风作斗争。天津铁路局开始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开展“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以来,由于不少领导干部麻痹大意,对于不断增加的工人死伤事故,熟视无睹,经过严厉批评,并大力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才扭转了这种状况,使工人伤亡显著下降。 |
|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