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组织铁道部领导干部学习团系统学习中长铁路的经验
郭洪涛著

  为了学习和推广中长铁路的经验,铁道部决定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团,去中长铁路管理局实地考察和学习。第一个学习团,有北京、天津、锦州、郑州四个铁路管理局和部内六个局的领导干部参加,由我带队,于1954年6月到哈尔滨,以五个月时间对中长铁路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当时哈尔滨铁路局局长陆平同志及其所属单位对学习团给予了热情的帮助,使学习团学习原中长铁路的经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学习收获如下。
  (一)各级管理机构的组织问题。在这次学习中,我们着重研究了组织机构、职务负责制和定员工作
  中长铁路的管理机构,是直接管理铁路运输和工程业务的职能部门。各级机构设立了总工程师,协助各级首长加强技术领导工作。
  中长铁路从1950年起,除了直接生产人员建立生产负责制外,在管理人员中,陆续建立了职务负责制。他们对于处、科、分局和段站等各个机构的职责范围和分工关系,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总会计、技术监察员和技术安全工程师等带有普遍性的重要职务,制订了职务细则。对于一般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都制订了职务卡片。由于建立了这种职务负责制,分工比较明确,工作比较有秩序,效率也较高。
  中长铁路在建立机构、建立职务负责制和改进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每年编制行政人员定员表,逐年缩减行政人员定员表,逐年缩减行政人员和勤杂人员。还制定了分局和各段、站的生产人员定员表。核定每年定员表是由主管局长主持的定员委员会进行的。定员一经确定,就严格执行。
  (二)关于计划工作
  中长铁路为使计划能够体现国家的政策,贯彻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和增加积累的思想,以指导计划的编制工作。为此,他们首先调查货源,合理地制订货流图,尽量地避免不合理运输,防止运力的浪费。他们十分注意节约和降低成本,制订先进的机车车辆运用指标和各种劳力、材料内消耗定额,以节省支出。他们很注意各部门之间的计划平衡问题,以防止个别环节的脱节,影响运输计划的完成。他们在编制方法上,也有一套比较科学的做法。各业务部门负责编制部门计划,计划部门负责审核、平衡、汇总;并组织各业务处采取平行作业的方法,以缩短编制计划的时间。
  计划一经批准,党、政、工会领导干部即分别深入到各现场去进行下达计划工作。他们在下达生产财务计划的同时,还下达了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和集体合同草案,以保证生产财务计划的实施。
  编制计划仅仅是计划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监督计划的执行。中长铁路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对运输计划的执行,建立了日常监督分析制度。管理局局长和主管运输的副局长,每天上午召集有关业务处长举行交班会议,晚上召开有关现场干部参加的电话会议,检查每天或每半天的装车、卸车、排空、列车运行图、运营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行车安全情况;建立旬间分析制度,以很短的时间,分析每旬运输工作中的一两个重大问题。他们建立了定期的分析制度,管理局领导干部每月进行运输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每季按照一年工作的安排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例如检查防洪工作、防寒工作等。按季按年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决算,对生产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组织会议审查决算,做出结论。他们在必要时对于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干部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工作的检查分析中,对先进人物进行表扬,对于缺点和错误能充分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要时对失职人员给予应有的处分。针对存在的缺点和错误,都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并指定执行人和监督人。
  (三)关于财务会计工作
  中长铁路对于经济核算制是按照完成工作量取得收入,这样就可调动增加收入的积极性,节约支出,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积累。它比按预算拨款的实报实销制好多了。中长铁路成立以来,经过了编制生产财务计划、清产核资、制订新的会计制度、颁布经济核算制条例、训练计划、劳动工资、会计和统计人员、整顿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等工作后,有计划地推行了经济核算制。他们在上级的集中领导下,进行独立经营,对企业的盈亏负直接的责任,因而逐渐加强了干部的责任制,在促进铁路改善经营管理上,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中长铁路各级领导干部非常重视流动资金的运用,他们实行流动资金的定额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他们加强了拨款监督制度,各级首长亲自审查批准拨款请求书,严格执行了每月两次拨款制度。他们建立了群众性的动员内部材料工作制度,解决了历年大量积压材料的问题,加强了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主要材料定额必须经过技术会议审查,局长批准。他们实行了材料申请计划,建立逐级多次审查材料申请书的制度。
  财产清查登记工作是摸清家底,防止损坏丢失,和推行经济核算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编制决算报表的重要准备工作。中长铁路每年在第四季度进行一次财产清查登记工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财产管理和计算制度;实行了固定资产的日常记账工作;建立了采购、验收和保管责任制,经常进行库存的自点自查和上级每月抽查料库的工作,对于亏损责任者实行物质赔偿制度,过失轻者由行政部门处理,重大者送法院处理。建立了比较正确的材料统计和收发制度;执行了基层单位每月向材料厂、生产人员每月向材料库按规定次数领料的制度。因而基本上做到了账料卡片相符。
  决算审查是企业定期全面审查生产财务计划完成情况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审查,检查企业单位在计划期间是否完成计划、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材、降低成本和增加积累,这是克服缺点、改善经营管理、维护财务纪律、巩固经济核算制的有力武器。中长铁路对推行决算审查制度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四)关于计件工资问题
  中长铁路一开始就采用了新的工资等级制度,实行了职务工资制,并在这个基础上推行了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已成为哈局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形式。中长铁路把推行计件工资制当作改善铁路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先从生产的关键部门做起,逐渐推广到其他部门。1952年全面地进行了群众性的修改定额;1953年哈局又继续结合先进工作方法,查了技术定额。由于基本上实行了按劳付酬的工资制度,从而鼓励了职工的劳动热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五)关于工作方法问题
  中长铁路的领导同志根据苏联铁路几十年的管理经验,摸清了铁路工作的规律性,并运用到中长铁路的领导工作中。他们对于一年的工作,都有全盘安排,恰如其时地进行。比如布置工作,每年在第一季编制夏季运行图,5月间实行,第三季编制列车运行图,11月间实行。第一季发布防洪防汛命令,第三季雨季进行检查。第二季发布防寒命令,第三季检查过冬准备工作。第三季进行严格的技术管理规程的考试,不及格的限10天后补考,补考不及格即降职降薪。比如检查工作,每年必须在第一季进行春季设备大检查,第二季进行春季机车质量鉴定,第三季进行秋季设备大检查和秋季机车质量鉴定,每季度末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决算审查。对于以上每项工作都规定了完成的期限、负责执行人和监督人。他们对于一天的工作,也是有秩序地进行的。由于铁路日夜不断地进行运输工作,他们上午不开会,而把主要力量放在检查夜间的工作,布置白天的工作。局长每天上班后首先了解夜间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并以电话与各分局局长甚至枢纽站站长联系,掌握了情况以后。在l0点钟召开交班会,吸收与运输有关的处长参加,解决当天的问题。每天夜间9点钟召开有关现场单位参加的电话会议,总结当天的工作,布置下一天的工作。这些交班会和电话会议都只占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他们把一年中的大事和一天的电话会议、交班会,都做为党政工团的共同工作,目标明确,步调一致,力量集中。他们密切地依靠群众,每年全局有定期的先进工作者、合理化建议者、先进司机等代表会议。工作中发生的关键问题,采取课题研究的办法,号召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局长在每年秋季设备大检查时,必须亲自参加,对于沿线现场单位工作中的问题和职工的生活问题,职工都可以直接请示解决。基层单位建立了生产会议制度,吸收群众参加管理生产。
  中长铁路在日常工作的检查中,在定期工作的检查中,都运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由于他们了解情况,提出的批评具体,能打中要害。对于存在的缺点,每次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负责人,批评是很严肃的;错误严重者必须给以应有的处分,纪律也是严肃的。在批评的同时,都能提出改进的措施。对于优秀人物,则及时表扬奖励,并推广其先进经验。
  中长铁路善于培养典型和传播他们的经验。他们发现了先进生产者的时候,善于从技术上政治上培养他们,使他们的先进工作方法达到比较完整的程度。比如李锡奎调车法、郑锡坤机车超轴操纵法、杨茂林装车法等先进生产者的工作方法,对于全国铁路工作的提高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也积累了一些基层工作经验,如长春机务段、苏家屯车站的经验,也成为全国基层单位学习的榜样。
  (六)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
  学习团去哈尔滨学习的时候,在学习方法上,是采用苏联管理铁路的基本知识,联系中长铁路的实际经验,参照自己的工作,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采用这种学习方法,领会得比较深刻,回去改进工作也有具体的做法,确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组织学习的方法上,采取了以块块为主,条条为辅,即以管理局为主,具体领导学习。这种组织学习的方法可以使管理局党、政、工会及各业务部门在推广中长铁路经验的工作中,认识一致,步调一致,能抓住关键性问题,比较有系统地推行中长铁路的经验,防止各抱一角,互相牵制。
  这次对中长铁路的学习,使领导干部系统地了解了中长铁路的管理经验。以后铁道部又组织了内部各局和其他铁路管理局分批到哈尔滨学习中长铁路的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的管理水平,使推广中长铁路的经验落到了实处,对于推动和提高全国铁路的经营管理,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1954年高岗反党问题暴露后,党中央指示全党要增强团结。铁道部党组召开了一个月的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了部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在这期间,我离开铁道部领导干部学习团回部参加党组会议,深受教育。
  1954年冬,国务院第六办公室成立,中央调我到第六办公室工作,就离开了铁道部。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