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
一、向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汇报运输与通信工作 |
郭洪涛著 |
|
|
1956年初,毛泽东同志听取国务院34个部委的汇报。这个汇报按“口”顺序进行,每个“口”由国务院主管办公室作综合汇报,然后再由各部汇报。2月5日国务院第六办公室汇报,之后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和民航局作汇报。对国务院六办来说,向毛泽东同志汇报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准备,编印了汇报提纲,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了运输与通信工作。王首道同志亲自汇报,我陪去的。听汇报的还有周恩来同志和李富春同志。 汇报的主要内容,一是形势分析,二是发展规划,三是政策和措施建议。 关于形势问题。当时主要讲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对运输与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作为全国运输主力的铁路运输严重滞后;准轨铁路营业里程少,1955年末只有2.4万公里,比印度的铁路营业里程还少,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国土仅有铁路0.25公里;线路分布极不平衡,建国前我国铁路干支线里程2.62万公里(包括抗日战争中被拆除的3600公里),其中东北三省和热河省有1.18万公里,占了45%,地域辽阔的西南、西北地区,铁路里程仅有1600多公里,只占6%;铁路的技术标准也低,牵引动力全部是蒸汽机车,有些线路的病害严重。公路运输也很落后,1955年末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为16.7万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国土仅有公路1.74公里,而且技术标准都低;汽车全部是进口的“万国牌”,大都是破旧车。内河航道、港口大都处于自然状况,船舶老旧。航空运输还在起步阶段。管道运输是空白。邮电通信也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因此,当时认为,我国的运输与通信业是国民经济的“狭窄地带”,亟需加强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汇报中提出,运输和通信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引述了马、恩、列、斯论交通运输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原中财委第三办公厅摘编了《马、恩、列、斯论交通运输》一书),比如列宁所说:“运输是我们整个经济的基础,也许是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汇报强调交通先行的必要性;并且讲了铁路运输具有半军事性质,发展铁路对于巩固国防,加强军事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规划问题。汇报提出以铁路为重点,相应地进行全国运输网的建设和通信网的建设。在铁路建设方面,除了加强对既有铁路的技术改造以外,要加快新线建设,特别是要把西南、西北和全国的铁路线连结起来。继成都到重庆、宝鸡到成都铁路建成之后,需要建设兰州到新疆、包头到兰州、成都到昆明、重庆到贵阳、兰州到柴达木等铁路干线,以及部分连结线和工矿、林业地区的铁路支线。在公路建设方面,要新建和改建主要公路干线,同时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修建地方性的简易公路、马车道和其他道路,以逐步地扩大地方道路网。在水运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沿海、长江港口的建设,整治川江航道,增设夜航标志。 关于政策和措施。汇报中,对加快发展运输与通信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是要提高投资比重,加大投资力度。正如周恩来同志1953年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报告中所指出的:“交通运输是建设中的一种先行部门,不发展交通运输业,工业也无法有大的发展。”从运输与通信能力紧张状况看,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运输业与通信业的投资比重仍然偏低,需要适当提高投资比重。第二,要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铁路是运输的主力,客货运输负担过重,能力最为紧张,尽量挖潜改造。要发挥长江航运和大连至上海海运航线的作用,分担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物资的运输。要发挥公路运输的优势,分担短途客货运输。为数众多的木帆船、机帆船、畜力车等民间运输工具是一支重要的运输力量,应该充分利用和适当发展,并且逐步地进行改良。第三,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铁路着重加强对既有铁路和枢纽的改造;牵引动力要逐步发展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长江和沿海港口要改善装卸条件。邮电通信要发展载波电话和同轴电缆。第四,要调动地方办交通的积极性。地方性的公路、内河建设,依靠地方各级党政,依靠人民群众去办,以普及为主。第五,为发挥水运的作用,要加强船厂建设,承担造船、修船任务。 这次汇报的内容,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重视。1958年成都会议时,毛泽东同志讲,钢铁是元帅,交通、电力是先行。大办钢铁时,毛泽东同志又说,元帅(指钢铁)升帐,交通先行,把运输业和通信业封为“先行官”。毛泽东同志对铁路建设非常重视,曾指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都要通铁路。这次汇报的主要内容,基本上被中央采纳,在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到1962年)的建议》中,要求五年内新建铁路8000到9000公里,新建和改建的主要公路干线15000到18000公里。同时,要增加内河、沿海船舶和租用远洋船舶,加强港口建设,增加助航设备;扩展内河通航里程,加强干流和支流的运输组织工作。增加民用航空和专业航空的运输飞机和设施。逐步地建设和改建全国的邮电通信网。 |
|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