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六、主张铁路采用重载列车运输
郭洪涛著

  (一)组团赴美国考察
  为了解决我国的煤炭运输问题,经国务院批准组织中国交通运输代表团,于1980年2月8日至3月4日去美国考察了万吨重载列车运输煤炭的问题。由我担任团长,交通部副部长陶琦、铁道部副部长王效斌、煤炭部副部长李奎生为副团长。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美国采用重载列车运煤,效果很好;他们的许多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研究采纳。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采用重载列车运煤。重载列车的特点是:长、重、专、直。每列车编组一般为100辆,东部地区最多为150辆,中部地区最多达200辆;机车5至8台,最长的列车所用机车还要多。列车长度为1800至3600米。货车最大载重100吨;列车总重一般为1万吨左右,最重的达1.5万至2万吨以上。固定车辆,循环运行,专运煤炭。列车从煤矿到港口或电站、钢厂等用户直达运行,中途不编解。
  重载列车的经济效果大大高于普通货物列车;年运煤量为普通列车的10倍,运输成本一般低25个百分点。
  美国采用重载列车运煤,分别解决了以下的问题:
  在铁路方面,不断用新型货车代替旧型货车,有一种铝合金结构的新型车自重比旧型车轻8吨,即等于载重量增加了8吨。同时,他们还不断研究改进采用了新式的车辆制动装置、车钩、缓冲器、转向架等,保证了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输。为适应重载列车运行,在铁路单线上把轻轨换成重轨(每米重66公斤以上),并加固了桥梁。作业车站的到发线,则根据各地区重载列车不同的编组车辆数量,确定相应的长度。
  在煤矿方面,建设了适应重载列车要求的地面装车系统,包括储煤仓、储煤场以及煤车专用铁路等。多数煤井都设有1.2万吨容量的大型圆筒仓,能够自动计量的电子轨道衡。装车线路的布置采取环型或S型。装车时,列车以每小时1公里的速度从仓下慢速通过,平均1分钟装1辆车,每小时装车5000多吨。
  在卸煤码头或电厂、钢厂等用户设有现代化高效率的卸煤设备和相应的储煤设施。
  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考察团向国务院及铁道、交通、煤炭三部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关于铁路牵引动力。建议以电力牵引作为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
  第二,关于铁路货车的制造。为开行重载列车准备条件,需引进美国大型货车的制造技术,结合我国铁路的实际,尽快设计制造出我国的大型货车。可研制轴重25吨、总重100吨、载重73吨的大型专用漏斗车。从美国只需引进制动装置、缓冲器、车钩、转向架等四个关键部件的技术。在未制造大型货车之前,可以先用现有的货车加上述四个零部件改造,组织重载列车的运行。
  第三,关于新线建设。今后建设运量很大的煤炭或其他大宗货物的铁路时,建议按照开行重载列车的要求进行设计。
  第四,关于旧线改造。对于运量大的旧线有条件的可组织不同等级的重载列车,对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如更换重轨、加固桥梁等。
  第五,关于煤矿装车设施的建设。对开行重载列车煤矿的装车点如大同、开滦等矿应按照运载煤炭重载列车的要求进行改造,设储煤场、圆筒仓、环行或S形装车线以及电子秤等。   
  第六,关于港口卸车设施的建设。港口需建大型的、高效率的卸煤设备,与重载列车相配套。
  第七,逐步推行粮食、水泥、矿石的散装和重载运输。重载列车不仅适用于运煤,同样适用于上述大宗散货运输。美国已广泛采用,加拿大、原苏联、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采用重载列车运输方式。这说明,推广重载列车是解决货运紧张的一条重要出路。由于我国的财力、物力有限,推广重载列车必须有步骤地进行。有的是马上可以做的,有的是需要在今后做的,都要纳入规划,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有人认为重载列车不适合中国国情。事实是新建铁路完全可按重载列车建设,只有货车的制造方面需要引进制动装置、缓冲器、车钩、转向架等;旧线实行技术改造后,也可以实行不同等级的重载列车。
  (二)建设大同至秦皇岛双线电气化重载列车铁路
  如前所述,1981年7月,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建委联合召开的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研究课题计划会上,我就建议选择在大同至秦皇岛港之间,进行重型列车运输方式的研究。
  1982年8月中旬,国务院领导同志通知我和铁道部副部长李轩同志去面谈。他刚从山西考察回京,对我们说:解决山西北部煤炭外运问题,已势在必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海运。要下决心集中力量在山西、河北北部建设一条新的运煤铁路专线,连接海港。有了这条线,大半个中国就活了。我当即提出建议:根据我们过去对美国重载列车考察结果,以建设一条重载列车运煤专线为好。这条铁路运量很大,是一条运煤的大通道,对开发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增加华东、东北等地区的煤炭供应,便利煤炭出口,都很有利。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这个意见,要我与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具体方案。
  翌日一上班,我请来当时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的岳志坚同志,把国务院领导的意图告诉了他。岳志坚同志当即表示:“总体设想你已经全有了,具体工作就交给我吧。”他不辞辛劳,勇挑重担的精神感人至深。有岳志坚同志牵头,这件事就一定能办成。
  8月24日,岳志坚同志带着他的秘书和北京铁路局的一位总工程师就出发实地考察,用一个多月时间,对线路走向、晋北各煤矿煤炭的储量和产量以及建立集装点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我和当时担任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同志商量后,召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铁道部、交通部、煤炭部的领导同志开会。宋平同志亲自参加,金熙英、岳志坚、陈璞如、李轩、刘辉、刘济舟等领导同志以及两委三部有关规划、设计、科研、基建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技术专家共30余人与会。经过讨论,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见:同意建设新的重载列车运煤专用线。会后,于1982年11月23日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铁道部联名向国务院写了请示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煤炭运量的预测。根据煤炭部的初步规划,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和宁夏四个地区需经大同外运的煤炭,将由四千多万吨增加到l.6亿吨左右。既有丰沙大等线经改造后,运煤能力达到7000万吨,尚缺9000万吨的能力。这条运煤干线的年输送能力应按1亿吨左右设计。
  第二,工程概况和建设步骤。经对几个方案的比较,大家同意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提出的线路走向方案。这条铁路西起北同蒲线韩家岭车站,向东沿桑干河到沙城(怀来),越北京北部的军都山至怀柔,经遵化、迁安到秦皇岛,全长约630公里。估计投资约30亿元(不包括两端站场的投资)。鉴于这条铁路工程较大、投资较多,建设周期较长,应根据煤炭的开发进展,采取分段建设、分期使用的方法,尽快发挥投资效果。初步考虑,经全面规划、设计(约需二年)后,先集中力量于1989年修通大同的韩家岭车站经沙城至怀柔段,与京秦线相连,再根据运量发展的需要,适时地修建怀柔至秦皇岛段。
  第三,线路的建设标准。大同至秦皇岛线应尽量采用我国研制成功的新技术,并有选择地引进一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开行重载列车,以便用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这条铁路是煤炭专用干线,基本不办理客运。建议按照双线建设,采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总重开始为6000至7000吨,以后逐步达到1万吨。作业车站到发线有效长按1250米进行设计。(这两项设计标准可在出国考察和组织专家论证后确定。)
  线路设计同意铁路第三设计院提出的限制坡度重车方向为千分之四,轻车方向为千分之十二。桥梁载重按轴重25吨设计,采用每米60公斤重型轨道结构。全线采用先进的信号,集中闭塞装置。
  第四,煤矿、港口与铁路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煤矿的装车点,要采用若干先进技术设备,如建立能够整列装车的贮煤设施、动态轨道衡等,以实现列车慢行整列装车。在秦皇岛港,首先要抓紧完成正在施工的煤码头一、二期工程,使装船能力达到4500万吨;然后考虑在秦皇岛东部的河沙口至趾锚湾间续建装船能力3千万吨的煤码头三期和四期工程。此外,要相应建造运煤船。
  在煤炭分配方案确定后,进一步规划其他沿海港口的卸煤能力和解决相应的运煤通道。
  第五,装煤车的改造和制造问题。建设这样一条运量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的运煤干线,在我国还缺乏经验。对于线路设计,站场布局,以及煤矿和港口的贮、装、卸设施还存在一些技术困难,拟先采用我国现有的60吨装煤车,将来再制造总重100吨的底开门敞车。但我国现有敞车还需改造,一些关键部件还需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车钩、制动机、缓冲器、转向架等)。
  此外,还建议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织一个代表团,去澳、加进行技术考察。
  国务院领导批准了这个报告,并批示货车的四个关键部件可以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制造或与国外合资生产。
  1983年3月,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名义组织的考察团,由岳志坚同志任团长,李轩同志任副团长,一行13人,专门考察重载单元列车运输的技术问题。所谓重载单元列车就是中途不编组不解体,从出发地直达目的地,循环往复,不受干扰。经过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重载列车运输的考察,代表团对建设大同至秦皇岛港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有了共识,对设计上的技术问题也心中有数了。
  同年10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写了《关于审批大同至秦皇岛铁路设计任务书的请示报告》,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作为重中之重的建设项目,并决定由铁道部、交通部、煤炭部、水电部、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的领导人组成大秦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由铁道部部长陈璞如同志任组长。
  经过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铁道部门广大职工的奋力拼搏,这条铁路于1988年底建成了第一期工程,从大同韩家岭修至怀柔和京秦铁路接通,1989年初投入使用,5月中旬进行了万吨列车开行试验,当年运出煤炭2000多万吨。1991年建成第二期工程,从大同至秦皇岛港全线贯通,1993年底交付正式运营。大秦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的建成,不仅对于增大晋煤外运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推动我国铁路的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铁路原有线上是否开行重载列车?经过铁道部副部长石希玉同志对原苏联的考察,认为是可行的。他向我和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同志汇报了情况,我们都赞成。铁道部向国务院写了报告,建议在丰沙大线经京秦线至秦皇岛进行7000吨重载列车试点,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试验的结果是好的。以后在京广、京沪、胶济、石太等线的部分区段先后开行了5000吨的重载列车。实践证明,原有铁路只要采取若干技术组织措施,在不同线路开行不同等级的重载列车是可行的。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