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
第五节 家乡办学多磨难 |
江来登,孙光贵 |
|
|
就在创办梨江高级小学堂以后,徐特立转而以家乡五美作试点,为发展农村新教育,创办乡村新式学校,抵制封建私塾旧教育,一直在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徐特立在家乡办学之前,围绕五美的江背、梅花、仙人市数镇之内,连像样一点的新式小学堂少而又少,附近一所丁家小学1913年因为经费拮据,入不敷出而停办。大多数学龄儿童都进不了学校门,除了跟着家人干活以外,就是在嬉戏中度过了读书的黄金时期。穷人家孩子不上学并非他们不想读书,一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是因为家务事、农活繁忙,只能够就近入学,早晚必须帮着父母干活。徐特立听到丁家小学停办的消息心急如焚,亲自主持把丁家小学搬到五美山的观音庙,加上随后搬来的丁家冲府立高等小学校,改称五美高级小学。置办学校用具、聘请教员,都是徐特立自掏腰包,全靠在长沙多兼课挣来的钱开支。这个学校是个新式学堂,还有什么上操、唱歌之类。学费,一个钱不要。于是附近的农家孩子都跑来要求上学。 本来是全心全意造福桑梓的大好事,可是这也遭到居心叵测的封建旧势力和部分愚昧村民的横加刁难和反对。在观音庙办了两年,实在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因为那些人认为这样的洋书不能读,这样的洋学堂不能上,否则会把子弟教得不守孔孟之道。他们还借口在庙内办学堂亵渎神灵,多方进行责难、围攻上课的老师。有一天晚上,居然有一部分落后农民捣毁了学校校舍,烧掉课桌椅,教师们都被吓得不敢到学校上课。徐特立闻此凶耗,急急忙忙从长沙赶回五美山。为了让落后农民对新教育有所认识,他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宣传兴办新学的道理。农民兄弟是善良淳朴的,听徐特立这么一讲,茅塞顿开,反过来支持他的新学。农民为什么起先如此反对新学,徐特立并没有透彻地说明其中的原因。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的十分精辟:“‘洋学堂’农民是一向看不惯的。我从前做学生时,回乡看见农民反对‘洋学堂’,也和一般‘洋学生’、‘洋教习’一鼻孔出气,站在洋学堂的利益上面,总觉得农民未免有些不对。民国十四年在乡下住了半年,这时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才明白我错了,农民的道理是对的。乡村小学校的教材,完全说些城里的东西,不合农村的需要。小学教师对待农民的态度有非常之不好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农民所讨厌的人。故农民宁欢迎私塾(他们叫‘汉学’)不欢迎学校(他们叫‘洋学’),欢迎私塾老师,不欢迎小学教员。”徐特立之所以做农民的工作很见成效,主要是他看得起农民,他深知农民的疾苦,赞成学生学习在农村有用的知识 为了避免再发生不好的事件,徐特立和熊立诚商量了以后,决定把五美高级小学搬到观音塘自己家里来办。他家的老房子已经经过徐特立的哥哥与熊立诚的改造,腾出较为宽敞的新瓦房作为校舍。教室不够又新起两间好一点的房子做教室,在旁边新起两间差一点的茅屋作为家人的生活用房。家人起居与师生出入学校不走同一张门,以免家人生活影响教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百姓被徐特立造福家乡锲而不舍的无私精神感动了,被他的宣传唤醒过来了。学校从观音庙搬到观音塘,学生由三十多人翻了一番多,一下子猛增到七十多人,一时间学校人满为患。徐特立家乡办学胜利了,在他的带动下,五美乡一带的办新学的热潮掀起来了,前前后后办起了五十多所国民小学,封建私塾在五美乡终于寿终正寝,再也翻不起浪了。观音塘的五美高级小学在徐特立和他的妻子熊立诚以及他的学生兼战友熊瑾玎和后来的蒋长卿[1]的主持下,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为革命培养了熊为华、张义质、黄彝等烈士,为五美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材。 关于腾出自家房子办学之事,2005年徐特立纪念馆馆长得到了徐特立口述,徐乾记录下来的珍贵资料,可惜只有前面一页,现抄录如下(增补了标点,原繁体字改为简体字,纠正了不规范的字): 那时徐老家的房子是茅草盖的破烂房屋,因老太太(熊立诚)在家勤俭持家,作菜、养猪,手中有了余蓄,就与徐老的哥哥商量想把住的破烂房子改建,花了300多元钱,起了三个四行三间的新瓦房子。到年底老太太着人进城向徐老要钱,说家里今年起了一栋三个四行三间的瓦屋,还需两百多元钱开工资付瓦钱。 徐老说:“我那旧房子不是住不得。起屋不与我商量,到现在我哪里来的钱。”一文未(给)。十二月三十日徐老由长沙回家时,先到他哥哥家,对他哥哥说:“你给我家掌本起屋,欠了工人的工钱,你的瓦钱200元上下,我事先不知道。现我哪里有钱。我今年在长沙办学还欠了一些债。”他哥哥对他说:“一不欠工钱,二不欠我的瓦钱。”徐老说:“不欠工钱,不欠瓦钱,你哪里来的钱?”哥哥说:“不知道你问你夫人。”徐老在他哥哥家吃晚饭才回家。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又来他哥哥家,要他哥哥赶快还配个四行三间,说这房子有大用,我要把这房子办一所高等学校。 徐老说:“县立二高小不是停办一年半了,我们这五美乡小学毕业就未有学校进了。我决定利用我家这所房子办一个五美高等小学,定正月底开学。” 可是徐老一办学就有了钱。他哥哥反问徐老说:“你原说起房子没有钱,现在又要盖房子办学,怎么又有钱呢?”徐老却说:“我在第一师范教《教学法》,所得来的薪金加上再到别的学校兼点课,写写文章得些稿费,作为办学经费。”要求他哥哥,为了五美乡的子弟能念上书,建校一切从简,大力与他协作。终于取得他哥哥的同意,花钱极……(以下遗失) 据章桂佛老先生介绍,马日事变后,当地反动分子丑克明、丑先其打入五美高级小学校董会,将学校改名四维小学。1933年又把全部校产劫走,学校随之停办。1953年,经过徐特立亲自同意,报国务院批准,恢复五美高级小学,长沙县政府任命章桂佛当校长,拨款3000元,着手恢复工作。 徐特立创办五美小学以后,丁家冲的人民要求办学的呼声日高,于是徐特立又想方设法在丁家冲创建了府立高等小学校,该校规模较大,是一所既有初小又有高小的完全小学,还附设了师范专修科。徐特立长期在长沙,这个学校的校长他自己不能当,妻子熊立诚要负责五美小学主要管理工作,徐特立就请了他的好朋友唐怡成[2]任校长。唐怡成不负重托,在徐特立的指导下,由于他经营有方,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已经颇具规模了。然而,湖南所有学校都逃不脱汤芗铭督湘那一劫,上面断绝了学校的财源,拒拨经费。那年冬天,唐怡成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辞职了。由于徐特立的鼎力推荐,当了五美乡乡董的熊瑾玎也十分着急,跑到长沙向徐特立汇报丁家冲的府立高等小学校面临关闭的消息。徐特立所办的学校到处告急,长沙师范也到了靠出租房产过日子了。徐特立和熊瑾玎经过反复研究,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学,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丁家冲的府立高等小学校搬到观音庙,与五美小学合并,学校改名五美高级小学校,学校的一切经费全由徐特立在外辛辛苦苦兼课挣几个血汗钱来维持。 注释: [1]蒋长卿也是五美人,家贫好学,在五美高小毕业后,又在长沙师范学习,完全继承了徐特立和熊瑾玎的办学精神。1926年蒋长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湖南省负责人,参与领导过安源工运,1931年牺牲。 [2]唐怡成,湖南长沙五美乡人。进步教育工作者。殁后,徐特立为他写了“浩气长存”的墓碑。 |
|
徐特立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江来登,孙光贵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