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七节 教育和政治思想革命性变化的意义与原因
江来登,孙光贵
    马日事变后,徐特立在大革命低潮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意义是很大的。194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1]所写《人民教育家》一文,对徐特立在白色恐怖下参加中国共产党这件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27年大革命失败,情况非常严重,许多动摇的分子纷纷脱离了党,有些投降了敌人。当时,得到消息,说有一个年已五十的湖南老教育家徐特立,却在这样的时候加入了党。这种消息,该是多么令人兴奋,多么令人增强对中国民主事业与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信心啊!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就这样对全党同志上了第一课:困难时不要动摇,应当更坚定的奋斗,革命是一定胜利的。徐老给我们的教科书,就是他的入党,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也比什么教科书都重要。”
  毛泽东对于徐特立入党也有过很高的评价:“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得态度是十分积极的。”[2]
  关于当时入党的思想感情,徐特立自己在1949年7月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我和党有历史上不可分离的关系》文章中说:“大革命时,我是国民党左派。马日事变时,左派涣散,没有组织,在政治上失其依归,且我的年龄已五十一岁了,自以为加入共产党没有资格,素来不作此种梦想。忽经罗迈同志介绍我入党,实出我意料之外。从此解决了我在政治上的苦闷。因之我的精神在任何环境下是愉快的。”
  徐特立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标志着他政治思想的革命性变化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他的教育思想因为政治思想的变化也从此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过去他一直奉行“教育救国”的教育思想,而且这一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可是1927年以后他再也不是教育救国论者。产生这种变化依然由内因和外因促成。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内因是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一心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强大,人民富裕作出贡献。外因是1927年残酷的社会现实。因为他在马日事变中看到的是军阀依仗枪杆子在教育界为所欲为,疯狂地摧残教育事业,自己辛辛苦苦办起来的长沙县立师范学校和五美学校都因此而后来停办了,自己培养的心爱的学生都死的死,关的关,逃的逃,“伤哉桃李花,十中死三四”;中国依旧落后,老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徐特立才深深体会到教育救不了国,救不了民众。改变社会不是教育家说了算,而是枪杆子说了算。在考察五美农民运动中,他看到了蕴藏在劳苦大众当中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只有教育广大民众起来革反对派的命,教育才有出路。所以在1927年以后直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1949年的教育生涯中,徐特立奉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教育。
  《湖南教育》1973年第6期刊载周世钊的回忆文章说:“1927年以前,徐老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他曾说过:‘救国的方法首在教育。’然而几十年来奋斗的结果又怎么样呢?他用自己的薪金创办了许多学校,培养了许多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不仅‘无法挽回国运’,而且其中一部分人竟然骑在人民头上,镇压人民群众,成为革命运动的绊脚石。这就使徐老清醒地认识到,他所从事的教育救国的努力已经失败了。从此,徐老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救国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途径。[3]
  徐特立政治思想的革命性变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27年只不过是由量变发展为质变的一个飞跃。产生这种飞跃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民党的腐朽性,另一方面是共产党的先进性。徐特立原来是一个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追随者,可是国民党右派所作所为令他心灰意冷,令他无比痛恨。许克祥的马日事变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荡然无存,令他这个教育界的“长沙王”连长沙教育会成员的备选资格都没有,而且几无藏身之所,时有性命之忧。严酷的现实必然使徐特立彻底抛弃三民主义。而共产党的先进性自己看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清楚。先是在欧洲留学接触了周恩来、王若飞等优秀共产党员,回国后自己积极支持由共产党发动和组织的进步学生运动,为反对派所不容。后来与毛泽东的两次长谈,协助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在考察农民运动中发现在共产党组织下的农民兄弟完成了孙中山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没有完成的伟大事业。当徐特立投身于农民运动的时候,可以说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在组织上没有加入共产党的共产党员。马日事变中四处藏身的徐特立经过李维汉的介绍,加入共产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徐特立也可以去自首,也可以逃往外地教书营生,那就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当今一圣人的徐特立了。
  注释:
  [1]陆定一(1906-1996年)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南洋大学,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发表过一系列反映第一次国共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军队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主要负责文化、宣传工作,中国无产阶级文宣理论的奠基人。最高担当过国务院副总理,在反右运动前曾明确鼓励知识分子对党和国家提出建议和意见。此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动乱结束后被平反,不过之后近二十年内并不再担任任何有实权的政治职务。
  [2]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六十寿辰的贺信》。
  [3]徐禹强、徐文浩.万世师表徐特立[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第98页。
  

徐特立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江来登,孙光贵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