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
第三节 成功争取姜济寰支持南昌起义 |
江来登,孙光贵 |
|
|
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徐特立成功策反姜济寰,我们可以从以下文献得到充分证明。首先看徐特立纪念馆收藏的照片选集《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中的文字介绍: “南昌起义前民政厅长姜济寰代理省主席,他在徐特立等人的动员下带领省政府很多人员参加起义。”[1] (这段文字一半是正确的,一半是错误的。正确的一半是徐特立确实策反了姜济寰;错误的一半是姜济寰并未带省政府很多人员参加起义。据姜济寰之子姜治芳的回忆,省政府的人员很多都是北伐时姜济寰从广东带来的,起义时成立的新政府基本上都没有要这些人参加。)当时起义领导人都在贺龙包下的江西大旅社住宿聚会,只有徐特立一人住在姜济寰家里,而且姜济寰旗帜鲜明地表示跟共产党走,支持南昌起义。这段历史在姜济寰的长子姜治芳写的文章《父亲姜济寰与我参加南昌起义的回忆》里面有十分清楚的记载: “(1927年7月,笔者注)三十日傍晚,朱培德的秘书长徐虚舟来找我父亲,声称有极机密的消息要报告代主席,并似有意要我避开。但我父亲说:‘有什么事就请秘书长说吧。’徐乃轻声地说:‘根据可靠情报,共产党这一两天就要搞武装暴动。请代主席立即离开南昌为好。’我父亲说:‘谢谢你,我考虑考虑吧。’徐虚舟走后,我问父亲打算怎样……我父亲毫不迟疑地说:‘坚决跟共产党走……’我将这段话告诉徐特立,徐说:‘你父亲和我都参加“八一”起义,这对湖南教育界将是很有影响的。’”[2] 就在徐虚舟以朱培德名义通知姜济寰,要他离开南昌投身到起义军的敌人那一边时,起义军的领导人之一徐特立却在他家住着。姜济寰对前来的说客仍旧是敷衍拖延,掩盖真相,麻痹敌人,自己在起义的前前后后始终没有离开南昌半步,坚定地站在起义军一边。 有人说姜济寰在起义中的态度是中立的,这不符合事实。为了应付国民党右派,姜济寰或许对他们声称中立,但他在起义中和起义失败时一直紧跟共产党却是不争的事实。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现在展出的当时许多报纸都以“姜代主席已呈报就职”等为题报道了姜济寰出任起义后的江西省政府代主席,免去朱培德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消息。3日,姜济寰以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身份发出布告,全文如下: “改造始自江西,原以攘除党贼。实行三民主义,遵行三大政策。武汉之与南京,背叛已同一辙。仗我中央委员,以及革命贤哲,并得二方面军,将士同心同德。毅然决然改图,守我总理遗则。赣省首承其庥,人民欣有喜色。凡属商学农工,务求各有安宅。中央代发江钞,毋得拒收短折。物价必求其平,以期军民相得。其他一切事宜,政府概当负责。力谋民众利益,实行应兴应革。贯彻本党主张,不与民众相隔。用特掬诚相告,其各努力团结。” 这是南昌起义中发布的众多文告中仅见的一篇由江西省政府名义发布的布告,是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它明确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鲜明地反映了姜济寰当时的基本立场,在蒋、汪叛变革命的血腥时局,更彰显出姜济寰这一基本立场的难能可贵。 起义在汕头失败后,姜济寰是怎样逃跑避难的,姜治芳在他的文章《父亲姜济襄与我参加南昌起义的回忆》里面作了如下记载: “汕头发生巷战的当晚十二时,林伯渠派人持信来找我和父亲,要我们立即随来人前往某地搭小运输船离开汕头。我们离开汕头后,到了惠来城,住在城外一个老百姓家。我父子正午睡时,郭亮把我叫出来,对我说:‘我只叫你一个人出来,是怕你父亲知道情况后难受。现在打了败仗,我们要拆伙了,你赶紧布置一下,遣散你们的随从人员,只留你父子两人紧跟谭平山一步不离,谭平山到哪里,你们就跟到哪里。’……我父子及姜衡三人随谭平山及其女友许一真并吴玉璋、蔡鸿干等人,从惠来城附近的小村庄出发,步行一通夜到了甲子港。由蔡鸿干出面(蔡是福建人,能讲广东话)找了一条小渔船开赴香港。花了二十小时到达香港,正值狂风暴雨,港口布满红球(防险标志),日期是十月十日。”[3] “在香港停留了两天,我们就同蔡鸿干[4]一道,改搭‘新疆’号商船赴沪。”[5] “他(谭平山,笔者注)送我父亲三百港币,以便到香港时用。”[6] 从起义前到起义失败,姜济寰始终是紧跟共产党走的,最后也是拿了共产党的300元港币才得以逃到香港躲开当局通缉的,不存在所谓的“中立”。所以,徐特立成功策反姜济寰是事实,姜济寰在整个起义过程都同共产党站在一起。 注释: [1]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第34页。 [2][3]中央档案馆.南昌起义[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第409页、413页。附:由南昌到广东军事简要表,第39页。 [4]蔡鸿干,福建省档案馆《九江党史》中写道:“1927年7月20日起,我党在九江酝酿南昌起义。蔡鸿干作为福建省的唯一代表,与徐特立等22名其他省份代表,一道进了南昌起义的党政军领导班子。8月1日起义枪声打响后,他又参加了江西省政府西花厅联席会议,这个会议其实就是当时南昌城的领导机构。” [5][6]南昌八一纪念馆.南昌起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第407-413页、412页。 |
|
徐特立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江来登,孙光贵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0 |
|
|